今日中秋,俗称八月半,乃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咱先出个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古人相信,天上的某种现象印证着人世间的某种现象。月亮的阴晴圆缺,契合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人生际遇,当天空高悬一轮圆月的时候,人们满心祈望人世间的一切都美满如意。 圆”代表了圆满、周全和完备。对“圆”的期待就意味着天地万物都呈现出一种圆满美好的和谐状态。在这样的心理期待中,八月十五的月亮作为一年之中最圆满的时刻,就特别令中国人感到满意和满足。
中秋圆月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同期许——团圆与和谐:生活安定,事业和顺,家庭和美,天下和平。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而中秋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期盼家人团聚,生活美满!而远在他乡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抒怀。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一夜高楼万景奇,碧天无际水无涯。
只留皎月当层汉,并送浮云出四维。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
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
放出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
万象入吾眸。
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自然,古人也难免遇到中秋乌云蔽月或风雨之夜,便留下了这样的祈盼:
不许蟾蜍此夜明,始知天意是无情。
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 也有这样的感叹:
人生能有几中秋。
人自多愁。月又何愁。
老娥今夜为谁羞。
云意悠悠。雨意悠悠。 更多的时候,是这样的:
清光消雾霭,皓色遍高空。
愿把团圆盏,年年对兔宫。 无论阴晴圆缺,我们心中都有一条通向圆满的路。 祝中秋吉祥! (受强台风“莫兰蒂”外围影响,金华中秋不见月,聊编此篇,以寄祝福团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