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游手机纪实(十三)

羊儿

<h3>十分喜欢《那一天》这首歌,仓央嘉措的诗,被降央卓玛唱得如泣如诉、亦歌亦诗。到了西藏,更有了身临其境的代入感。</h3><h3>在拉萨的街道,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的佛殿,在八廓街的转经道,看着那些转山、转水、转佛塔,念经、礼佛、磕长头的藏族同胞,感受到的是震撼、是净化,那一刻,已感动,不为游览,只为她的圣洁,你的虔诚。</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从芒康进入西藏后,经常会在路上看到磕长头的人。有一个人的独行者,也有三五个人结伴而行的,还有一家子包括老人和孩子,拖着一车行李,边走边拜的。<br>他们手上套着木板做的护具,胸前戴着帆布或皮革做成的长围裙,腿上绑着护膝,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一丝不苟地做着程式化的动作:双手合掌高举过头,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然后由顶到额再到胸前,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最后匍伏在地,双手前伸划地留下记号后站起。下一次的匍伏是从记号处开始,一点儿不偷懒,这叫等身长头。<br>他们用身体丈量着大地山川,历尽艰辛地向着拉萨、向着神山、圣湖前行,认定了一辈子必须去一次拉萨拜见佛祖,相信一生磕十万个头会消除恶业,喜乐平安。<br>以前,磕长头的信徒把生死都看得很淡,说死在路上是佛把他们收去了,也是很荣幸的事。如果真的死在了路上,他的同伴会敲下他的一颗牙齿,带到大昭寺,镶嵌在释迦牟尼殿前的柱子缝隙里,表示死者已经到过这个神圣的地方了,死者也就了却了一生的心愿。<br>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徒们最为虔诚的拜佛仪式之一,也是西行路上最让人敬佩和感动的风景。这些信徒往往满面尘土、一头乱发,却神态安详、意志坚定;满身泥污、衣衫褴褛,却目光纯净、心有所属。这样的忘我,这样的虔诚,庄严神圣得让人不敢直视、不敢对面拍照,只能从侧面和背后注视他们、祝福他们。<br><br>藏传佛教的中心是拉萨,拉萨的中心是大昭寺。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亲自加持过的三尊佛像,留在世间的只有两尊,而这两尊都在拉萨。一尊是大唐文成公主陪嫁带来、现供奉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一尊是尼泊尔尺尊公主陪嫁带来、现供奉在小昭寺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这两尊佛像是比照释迦牟尼8岁和12岁的真实身高量身塑造,又是佛祖亲自加持的,因此在佛教界和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尤其是大昭寺里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这尊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佛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加持力的佛像,在全球佛教领域都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br>拉萨城名字的由来也是因这尊佛像而产生,“拉”是佛,“萨”是土、是地。拉萨,意思是佛的地方,佛所在的地方就是圣城。佛教徒千里迢迢、一路磕长头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匍伏在这尊佛像前,祈盼佛祖的福泽加身。<br><br>昨天的一日游,本来包括了大昭寺,但导游说我们从布达拉宫出来已经很晚,再赶到大昭寺来不及了。他把大昭寺的门票钱退给了我们,建议我们今天一早自己去。他说大昭寺对旅行社是下午开放,而且只开楼下一层,看不到什么东西,上午是信徒朝拜的时间,所有楼层都开放,可以买些贡品,混在信徒中间免费进去。我们虽然将信将疑,但昨天是来不及,也只能这样了。问他小昭寺的情况,他说小昭寺不用去,大昭寺是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寺庙,看了大昭寺就行了,旅行社一般都不安排游览小昭寺。<br>怎么能不去?还没来拉萨之前,我们就说好了一定要去小昭寺看看,因为小昭寺是文成公主召集唐代的能工巧匠,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设计和修建的,最初的寺庙也是由汉僧管理并主持的。只是后来历经战乱,几度被毁、重建,汉僧也悉数被驱、被杀,小昭寺才成了现在的模样。据说该寺大门设计成朝向东方,是寄托着文成公主对家乡父老永远的思念。<br>文成公主当年的和亲,完全是被迫的,是唐太宗慑于松赞干布的威势,不得不作出的屈辱退让。虽然文成公主当时的陪嫁非常丰厚,不仅有大量财物,还有大批工匠,给吐蕃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但吐蕃人并不珍惜,只把这些视作唐朝畏惧吐蕃兵威前来乞和的贡物。松赞干布不惜为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耗费巨资修建大昭寺,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供奉其中;而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虽然带着佛家至宝,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却只为她修了一座规模远逊的小昭寺来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br>曾经很为文成公主抱不平,同样是公主,同样做妃子,小昭寺和大昭寺差别怎么那么大?为什么要把两尊佛像互换寺庙?这不是夺人至珍吗?……所以来了拉萨,就一定要去凭吊这位肩负使命、背井离乡、孤独寂寞、终老异域的汉家女儿。</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通过安检门,随着拥挤的朝拜人群进入大昭寺所在的老城区。雨后的大昭寺,清新洁净,香雾缭绕。</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距今约1400年,是西藏现存最早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是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昭寺所在的“八廓街“又名“八角街”,是拉萨最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八廓街原本只是环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被藏族人称为“圣路”,后来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的统称。<br>人群进了大门后,一般从大昭寺正门开始,沿着顺时针方向围绕大昭寺开始转经。<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人群中多是来朝拜的藏民,转经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宗教活动,即围绕着某一特定路线行走、祈祷。</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安保很严,进大门要过安检门,转经道上还有全副武装的武警和公安不停巡逻。</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信徒们一边转经一边就开始面朝大昭寺跪拜、献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虽然人很多,但秩序井然,全部顺时针方向行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路边的香炉,不时有朝拜的人往里面添加糌粑粉和一种香草,材料很环保,尽管整日里香雾缭绕,气味却并不刺鼻。</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昭寺门口,每天都有很多磕长头的人,场面十分壮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藏传佛教认为,磕头朝圣的信徒五体投地,是为“身”敬,口中念着六字箴言,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磕长头时三者就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同时,这也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一种方法。</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叩拜,是信徒们为实现信仰、祈福避灾而进行的一种最为虔诚的祈祷方式。</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不知疲倦、无休无止的叩拜很有感染力,看着看着,会有一种很深沉的感动涌上心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么多人,天天如此,也很有视觉冲击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昭寺正门口的藏族美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汉人讲究山盟海誓,在这里演变成寺盟佛誓。佛前一诺,可许百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昭寺正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门口人多,帘子后面的门厅里人更多,里面的人密密麻麻地挤坐在一起,口里念诵着六字箴言,整个厅堂里嗡声一片。每个人腿上还支着布罗,一边念经,一边手不停地在布罗里面搓、揉、抛撒一些颗粒状的东西,好像是青稞和一些细小的宝石之类。里面光线很差,又不能拍照,只看了个大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还是买了门票进了大昭寺,绕过门厅后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露天庭院,这里是举行拉萨传召大法会的地方。露天的地方都可以拍照。</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庭院四周的柱廊壁与转经回廊壁上,因绘满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内容涉及宗教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纪念性人像、重要历史事件、西藏风土和民间传说等等。都是大昭寺壁画里的珍品。</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佛殿里面都不能拍照,参观完所有的佛殿后,来到了大昭寺金顶。融入了藏汉建筑艺术风格的大昭寺金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昭寺金顶在布局上突出了释迦牟尼佛殿,此殿的金顶不仅建造得最高大,上面的雕饰物也有意做了区别。金顶上排列着3个精致的金瑞,代替了汉式建筑的吻兽。4个金顶都是汉式的单檐歇山式,覆盖着鎏金铜瓦,四角雕着摩羯鱼和火焰珠宝。</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座最高大的金顶下面,就是供奉佛界至高无上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的佛堂。这里是大昭寺的核心,也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br>大殿里排队礼佛的队伍很长很长,一个上午都不见缩短。信徒们手里拿着哈达,提着装满酥油的壶,一个紧挨一个慢慢往前挪动。游客一般只能在佛堂正面的隔断外看看,隔着格子隔断看不太分明。<br>骏带着我左一个揖,右一个“扎西德勒”,硬是挤进了礼佛队伍的前端,我们时间不够,从后面排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佛像前。就是这样,也排了十几二十分钟,才走到佛像附近。<br>佛像高大庄严,面容慈祥美妙。据说,凡是见到这尊佛像的人,都能够解脱痛苦,生起真实的信仰,具足一切的功德。<br>这尊佛像最初藏于印度金刚座寺。南北朝时期,印度国王将这无价之宝送给了中国。后来,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临行之际,唐太宗李世民将供奉在洛阳白马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赐予文成公主携带进藏。在松赞干布的主持下,尼泊尔公主修建了大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可是不久,就出现了两尊释迦牟尼佛像互相换位的事情。<br>据说,藏王松赞干布去世后,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了王位。当时盛传武则天将派出大军攻打拉萨,要夺回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吐蕃王臣在惊恐之余,匆忙把这尊佛像转移到大昭寺明鉴门内隐藏,并用泥土封好,上绘一幅文殊菩萨像。同时把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挪到小昭寺正殿供奉。等到金城公主也和亲嫁来西藏,才在大昭寺佛殿的墙内找到,是她将佛像安置在大殿中央,从此这尊佛像就成了大昭寺的主佛。成了藏传佛教的精髓,成了千百万佛教徒信仰的中心。<br>礼佛的队伍从佛堂左边进去,绕佛像走一周,从右边出来,一边走,一边向佛像献上哈达,财物,这里无法磕头,最多只能以额触碰佛像垂挂的饰物。喇嘛一个一个的推你前行,这里连停留一下都做不到。想想后面那么长的队伍,也实在不忍心停留太久。</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里面听了很多大昭寺的故事,对大、小昭寺互换佛像的变故也了解了,心里的疑惑总算解开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大概是一对新人,穿戴着这样华美的衣服和首饰,照样三步一匍伏的磕着长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身上的蜜蜡、珊瑚、绿松石、天珠等各种宝石以及金银饰品,价值不菲。藏族人不存钱,有钱就换成各种宝石,穿戴在身上或献给寺庙。</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真挚、虔诚、幸福的神情比宝石更美丽!</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佛在心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昭寺门外的长椅,老人们可以歇歇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行动不便的老人,坐着轮椅也要来。朝拜礼佛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信仰,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br>碑文中用汉、藏两种文字,记述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舅甥姻好之事;追溯了唐蕃交往的历史和功业,并记载了这次会盟的经过、立石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表达了汉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历史上一件珍贵的文物。</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外国游客也不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大昭寺流连了一整个上午,中午才离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清朝中央政府曾经往西藏派驻驻藏大臣,衙署最早设在拉萨的冲赛康。这是在去小昭寺的路上看到的。<br>以前冲赛康、铁奔康、坚布康、旺堆辛嘎、八廓街是拉萨古城的五大市场,现在都统称八廓街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就是小昭寺。<br>传说文成公主当年带着载有佛像的车辇,走到这里车子陷进了沙土之中,怎么都挪动不了。文成公主通过历算和推演天文星相,认定这里就是佛选中的地方,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小昭寺是文成公主主持修建的,现存的建筑大多是后来重修的,只有底层神殿是早期的建筑,殿内的10根柱子依稀可见吐蕃遗风,上面镂刻着莲花,并雕有花草、卷云以及珠宝、六字真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小昭寺主楼三层,底层分门庭、经堂、佛殿三部分,周围是转经廊道,顶层是汉式金瓦,金光闪闪,蔚为壮观。小昭寺门票20元,比大昭寺便宜多了。<br>底层佛殿的门总是关着,连藏族人敲门都不能进去。看到我们的门票,站在门口的一位自称是西藏大学的周教授,把我们领进了佛殿。文成公主建成的寺庙,果然汉藏有别?😏</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进了殿门,周教授指点我们看门口地下镶嵌的宝石,还让我们用手摸摸,感受一下这些真的宝贝,有蜜蜡、珊瑚、天珠、绿松石、螺钿等,这些宝贝可比外面现在卖的真多了!征得同意,我拍了这张照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陈列在僧房里的酥油花。</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周教授带着我们参观了佛殿里精美的壁画,教我们参拜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像的礼仪,还详细介绍了各种佛像的名称和意义。有些壁画和佛像就是他本人创作和修复的,这让我们很崇拜哦!<br>楼下看完了,他又领着我们上了二楼、三楼,一路详解,让我们受益匪浅。</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屋顶的各种雕饰精美、大气。</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小昭寺金顶。</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金顶为汉式风格,属歇山式,以斗栱承托。金顶垂脊末端套有摩羯鱼头。殿内门窗壁画、柱子等则是藏式风格,体现了藏汉建筑的巧妙结合。</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最高层的金顶,周教授说,从这里可以远眺布达拉宫。</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看到了吗?后面就是布达拉宫。合影照中间是周教授,很感谢他一路的带领和讲解。</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另一个角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金顶上精致的鎏金经筒和塔尖。</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小昭寺门外就是喧闹嘈杂的市场,俗世生活,活色生香。看着这样的旅店招牌,可以想见被废黜的六世达赖仓央嘉错在民间的影响力。<br>仓央嘉措14岁时入主布达拉宫,传闻他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并以亲身感受创作了大量诗歌,被誉为“情歌圣手”。但却被恶臣以其贪恋红尘、不守清规、行为放荡为由,上告康熙大帝奏请废黜。<br>康熙派出的两位钦差因无力调解西藏日益激化的政教冲突,只得以赴京谒见皇帝的名义将六世达赖带离西藏。当一行人来到青海湖时,已生厌离之心的仓央嘉措在夜半时分,未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悄然出走,不知所终。这一年,他刚刚25岁。<br>在布达拉宫,除六世达赖喇嘛外,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等八位的灵塔全部安放在布达拉宫的红宫里。布达拉宫里唯一保留有六世达赖喇嘛遗迹的地方,是他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我就听到有导游在德丹吉殿前的讲解中大段地背诵仓央嘉错的诗,并赢得一片赞誉。<br></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但前面这栋两层小楼却涂满了黄色颜料。这就是传说中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相遇的地方:玛吉阿米酒馆餐厅。</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仓央嘉错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br>相传当年他常常穿行于茶坊酒肆,近红尘,吟情诗,有一天在八角街的这个小酒馆休息时,门外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掀帘窥望,他就在此地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在那东山顶上》:“在那东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中。”未嫁娇娘”在藏语中便是“玛吉阿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据说这里是全国知名的“小资集散地”,我们专门跑来,不怕价格高,想在这里吃一顿饭,却被告知起码要等候两个多小时,还不能保证我们12个人能同时进餐。只好放弃另择别处吃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旁边的藏式餐馆,看起来也挺文艺的,名字也挺吉祥。</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上得楼去,哇,也是人满为患!服务员只有一人,忙得都没功夫招呼客人。甜奶茶很好喝。</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菜谱看着好有年代感。</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夕阳西下,八廓街的傍晚依旧美丽。</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晚饭后去了龙王潭公园,布达拉宫的背面也是灯火通明。</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宫殿倒映在潭水中也是一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录校友群同学诗作一首:<br /><br />《西藏游组诗》<br /><br />一支歌,不停地唱:<br />"我要去西藏",<br />十二日,五千里,<br />终把夙愿偿。<br /><br />白宫,红殿,<br />屹立千年长;<br />巍峨,宏伟,<br />高耸万人仰。<br /><br />一段佳话千古情,<br />远方作家乡;<br />几多信众百世缘,<br />爱就有天堂。<br /><br />一支歌,不停地唱:<br />"我要去西藏",<br />拉萨城,再停留,<br />尘埃心涤荡。<br /><br />经幡,桑烟,<br />寺前信众广;<br />匍匐,叩拜,<br />地若油泼亮。<br /><br />穷其一生来朝圣,<br />不为名利往;<br />雨雪风霜难阻档,<br />身死亦荣光。<br /><br /> 左京鸣随笔</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