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泰山道人
——读谷中良水墨人物画 关注谷中良很久了,因他的写意人物画以其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独到的笔墨语言与融合古今的人文情怀,令人读之心醉神迷,并给人深刻印像。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魂魄,是展现画家才情,实现画家审美理想的载体,所以历来画家作画讲究笔墨,傅抱石曾有“笔墨见高低”之说。水墨画的创始人、唐代诗人王维倡导“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宋李成始有淡墨法;元代黄公望墨中有笔;倪云林笔中有墨;尔后历代画家都力求画中有笔有墨。谷中良的水墨人物画从中国传统写意人物中寻找创作灵感,追求清逸古拙的古典审美情趣,内蕴神秀,意境高古。欣赏他的画,凡一点一线,从不草率得之,笔笔见功,水墨交融,色彩斑斓,充满了先生高超的笔墨情趣和空灵秀逸的意境。
中国画的意境是画家的感悟和追求,其主要的特点是在“师古,师造化”的过程中,将人文精神转化为艺术境象。清代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历来被视为中国绘画之精髓。从品格上看,谷中良取法颇高。他师法前人,博采众长,灵性所蕴,取其简净、高古、空邃、静谧之意境。所以他的水墨画作品都力求有笔有墨,画境温雅天真,清逸闲趣,时有野趣,自然清新,夺造化之神韵。见其画知其心,因其心知其画。他画中的水墨人物多取材于历史典故,线条宛转多姿,笔墨清雅,人物衣纹线条劲健,极富书卷气。这种具有浓厚诗意的画境不仅是缘于画家单纯对技法的追求,而是画家人生体验与艺术积淀的必然结晶。
谷中良的艺术无疑是真诚的,他的生活单纯质朴,绘画也追求自然清明的韵致。他在景物的选择中依物性即我性之理,描写藤荫、芭蕉和竹枝,借物性以传达文人情怀,抒写自己胸中之逸气。如笔者曾拜览过他的如《秋塘童趣》、《拾得秋红》、《蕉荫对弈图》、《疏篁论道图》、《素琴调心图》等具有深刻象征意蕴的作品,充满了宁静祥和的自然气息。画家在笔势的徐疾、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方面,都能随物象不同而巧妙运用、变化,表现出和谐明快的艺术风格。他所营造的画境既有清雅之风,又有简淡、玄远、清逸之趣,甚或略带几分野趣。总体而言,他的绘画题材大多与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他画“一波才动万波随”、 “秋水拍湖鱼正肥”、 “拼个滥醉卧古藤”,其画如此,其人也洒落,观者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画者清朗从容、卷舒自如的笔墨韵味和先生清丽脱俗的品格。 在谷中良创作的早期,他师法传统,画面工丽,造型谨严,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但随着画家艺术思想的不断成熟,他的绘画开始追求造型的简洁与色彩的纯度,返璞归真,他对事物的表现不再拘泥于现实的物像,而是用情感与认识的体验赋予了事物以诗化的色彩,进入了以境传神、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他画的《马球图》,整体感强,大开大合,笔简意周,构图灵变,虚实相生,充分再现了画家的神思、才华。他的用笔,泼辣豪放,大气磅礴,挺拔有力,质朴厚重,在用墨上泼墨、浓墨、淡墨、破墨巧妙运用,墨浓而不滞,墨淡则不薄,轻重虚实,滋润可喜。画面上的笔墨是作者胸襟、学养、气度的再现。与当下充斥泛泛之作的画坛相比,他的朴素、简淡、隽永,显示了“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的胸襟与风范。由此而鉴,他的水墨人物体现出的艺术精神正弥补了“当下”社会的精神空缺——以典雅、清新、淡远去应对喧嚣、浮华与粗糙,谷中良的画正是在这一点上成为呼唤艺术精神复归的上乘之作,而具有了无可置疑的意义。
中国绘画艺术在当代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趋向,谷中良的思考与创作也是这一趋势的结果,画家或者在观念上革新,或者在技法上创造,或者回归传统,都体现了中国画多元共生的状态。在多元的艺术追求中,画家的情感、思想积淀始终应该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艺术的时代价值正取决于此。由此,我亦时常感喟,画家谷中良在当代喧嚣的语境中觅到了一处宁静的精神栖息之地,这无疑缘于画家对传统文化的醉心与坚守,他对古典文脉的传承在当代是难能可贵的。我期望着他的创作能够在这漫长的艺术长河沉浸更久,惟其如此,那种文化的积淀才会秉承传统的风韵,提炼出与时代相融合的新因素、新境界。 【图中作品为泰山道人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