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女人的伙房显得很冰冷,连队炊事班吴老兵挥舞着大铁锹翻炒着大锅里的白菜粉条,这将是我们全连午餐中的第二个菜,其实也就两个菜。 伙房里总是荡漾着当时很流行的《垄上行》。歌词记得最深的歌词就是:我从垄上有过,垄上一片秋色,枝头树叶金黄什么的……现在记也记不住了。 那一天是端午节、到部队过的第一个端午节,想家!想得快不行了。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家庭也就把“叛逆”丢在了家中,迅速地融入社会,同父母的书信中也不时流露出“我爱你们”这样的字眼。 当时的父母和我现在岁数差不多,儿子当兵是一种骄傲,一块烫金“光荣之家”的红色塑料牌,父母总是把它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
一台父母用了一个月工资帮我买的凤凰牌照相机,让我比其他战友多出了一份快乐, 为什么那一年端午节很想家,现在有了答案:记忆中端午的粽子都是老妈包的,在家里老妈和邻居许阿姨,姜大妈一起包粽子,感觉她们好像对粽子有仇似的,咬牙切齿的把粽子捆扎的严严实实。 然而部队没人包粽子,也没人会包,没办法只有上街去买,在昆明我们几个战友买了几个羊蹄大小的粽子,吃着吃着就好想家,边哭边吃,战友问我吃粽子哭个啥?我说:想屈原了。
粽子在我记忆中时好时坏,为了一个屈原,害的我们中华民族吃了两千年粽子, 但是多数时候还是想到了老妈包的粽子,老妈的粽子充满了母爱,部队回来至今每年都能吃上老妈包的粽子,去年父母说不包粽子了,手没劲了,牙齿也松动了。 在他们眼里粽子是食物,在我眼里粽子却是深藏心底的回忆,粽子代表着父母的健康,没有粽子的一年里,我的内心总觉得父母慢慢变老,莫名的惆怅,我的心思他们无法体会,愿意看到父母一个在餐厅包粽子、一个在厨房煮粽子。
在部队看到粽子想到老妈。在家里看到粽子又想部队,前面是思念,后面是回忆,一个是年少,一个是渐老。 夜深人静秋意浓,好梦留人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