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丈量海拔

沪上老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楔子】:已经记不清自己梦里多少次翻过昆仑山,穿越妥尔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多少次掠过纳木错圣湖的碧波,沐浴着楚玛尔河、通天河、沱沱河的浪花;多少次聆听可可西里和那曲草原的风声,期待自己如藏羚羊般任性地奔走在“天路”上。金秋九月,哥几个终于抖擞精神,不顾人过中年古来稀,不惧血压血脂高莱兮,用生命丈量海拔,用勇气挑战极限,向着西藏——圆梦而来!</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一、初到拉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经过六小时的飞行,抵达日光之城拉萨(海拔3650m)已近正午时分。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或许是心理作用,或许是真的高反,脚下轻飘飘的,仿佛走在白云之间。步出机场,碧蓝的天空触手可及,艳阳晃过,眼前不禁出现种种幻觉-——雪峰、圣湖,白云朵朵;草甸、牦牛,溪流淙淙;藏银天珠、玛尼堆、转经筒;朝圣的信徒、五彩的经幡、红衣的喇嘛;阳光下庄严的红墙,酥油灯掩映的经堂……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那片神秘净土?这就是那离天最近、离众神最近、离香巴拉最近的圣地西藏?哦——西藏?西藏!我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二、布达拉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休整一夜后我们直奔雪域之都的象征: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座落在拉萨市中心的玛布日山(红山)之颠,整个宫城主体部分分为白宫和红宫。</span>沿“之”字形山道拾级而上,高大的内宫门楼绘制有护法天王壁画,色彩浓重艳丽,陡然增添了一种威严。与门楼相连的宫墙厚达三米,里外用石块垒砌,中间填充坚实的夯土。宫墙上开有内宽外窄的了望窗,俯瞰的视野极为开阔。宫殿内座落着五世至十三世(除六世)喇嘛的灵塔,塔身均为黄金或白银包裹,装饰着各种宝石、珠玉,显得庄严而又金碧辉煌。穿行在幽暗狭窄的楼梯,闪烁的酥油灯、袅袅的藏香、厚重的围幔、静卧的经书、古朴精美的唐卡、高高在上的法座、无处不在的佛像、以及诵经的红衣喇嘛,使整个布达拉宫给人一种森严、神圣、神秘以至压抑之感,似乎人的整个身心都被包裹其间了,难怪仓央嘉措的不朽情诗写得那般的凄婉悲情。在白宫的门廊南侧墙壁上有一小块被玻璃罩单独保护起来,原来整个墙壁上写有五世喇嘛在晚年封他的弟子桑杰嘉措为执政(第斯)的文告,因为当时五世喇嘛尚未圆寂,恐僧众不服,故特意在文告上按下了自己的红手印,而今无疑已成为无比珍贵的历史文物了。而在作为十三世喇嘛起居宫的“东日光殿”里珍藏着藏传佛教最重要的两部佛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它们用黄绫包裹,静静地躺在佛堂的壁格里,像是在苦苦等待它远去的主人归来,又像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默默注视着人世间的酸甜冷暖。布达拉宫中的堆廓拉康(时轮坛城殿)令人印象深刻,在此殿内有一座铜质镏金的立体时轮坛城,据称它是密宗佛神们聚集做法的道场。藏传佛教认为在古印度的北方有个叫香巴拉的地方,那是西方极乐世界,通过修时轮金刚密法就可以进入香巴拉天国。因此,高僧活圆寂之后安放于佛灵塔内的的肉身均为面朝北方净土之地。就连普通信众也希望在六世轮回中能够达到半人半仙的阿修罗界。在藏人看来,每个人的内心总存有蛇的狡诈、鸡的懒惰和猪的贪婪,而在六世轮回中的下三界将受尽饥饿、灼烧等种种苦难,但在上三界中虽衣食无忧却又极度空虚无聊,只有半人半仙的阿修罗界才是最为理想的境界。我想,在当今物质世界极大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除了在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之外是否也应该时时经历一些筋骨之劳、身心之苦,并更加注重人间亲情,以丰满我们的精神世界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三、大昭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大昭寺是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缔造者松赞干布为他的尼婆罗(尼泊尔)王妃尺尊公主修建的,后经历代扩建形成现在这样庞大的规模。在这里供奉着文成公主自大唐带来的释家牟尼12岁等身金像,据称这尊造像由释迦牟尼亲自开光,藏人认为见到他就如同见到了佛祖本人。进入寺内,殿内酥油灯闪闪烁烁,一排排金身黄衣的佛像威严而神秘,表情庄重地接受佛徒信众的顶礼膜拜。为酥油灯里添油的藏人目不斜视,默默地来默默地去,并不时用额头轻触佛台和神柱,如同在与神祖对话。大殿的正后则一小间的佛龛里便供奉着弥足珍贵的释家牟尼12岁等身金像,造像用明黄的丝绸服饰周身层层包裹,藏人信众还为其装扮了镶有千年天珠、绿松石、红珊瑚等名贵珠宝的头冠,尤其是那颗老天珠在昏黄的灯影中如神之明眸,闪动着深邃的幽光,不论是游客还是藏人信众皆纷纷挤搡着上前一睹尊容,企冀能够沐浴到佛祖的圣光。值得一提的是,此处难得开放,且一般非藏民游客不得驻足,只能边走边看快速通过,没想到哥几个除我长得细皮嫩肉之外(偷笑),还真的长得像藏民一般粗狂,于是乎得以享受藏民待遇,近距离感受了一把佛恩,连美女导游都连声称奇,让这帮小子嘚瑟了好一阵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依顺时针方向缓缓而行,在大昭寺里除了强巴佛、菩萨等佛像以外,还供奉着藏传佛教中各派的创始人及杰出人物的塑像,如萨迦派的“萨迦五祖”、白教的米拉日巴、藏医药创始人唐东结布、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八大弟子、以及为唐蕃结盟而迎娶文成公主立下汗马功劳的松赞干布的大臣禄东赞等等,它们都被尊为“佛”或“菩萨”的化身。在大殿南侧的昏暗佛堂内供奉着几尊“欢喜佛”,按照藏传佛教,特别是宁玛派(红教)教理,修持的高僧在某一阶段需要“男女双修”(既“交合”)才能达到“无上瑜伽”的境界,这在内地的众多佛教寺院里是未所见闻的,从这种原始的“生殖崇拜”的遗痕中也可以看出“宁玛派”的古老与悠久,这也许是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域和环境所造就的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大殿里一些出自公元七世纪的檀木门框和立柱至今仍保留完好,上面雕刻着的精美的宗教纹饰虽然已经被香火熏染成黯黑色,却更显出一种沧桑与厚重,望着它,如同望着家乡的老宅,亲切而温暖。在檀木立柱上有一些白色的颗粒,导游告诉我们:那是人的牙齿。虔诚的藏人从遥远的地方三步一拜地用身体丈量着高原的土地,也丈量着与佛祖、与天界的距离,他们或许要这样走上许多年,经受过无尽的风雨霜雪和难以想象的磨难才能到达拉萨,有一些人因此而中途夭亡,他的同伴会取下他的一颗牙齿带在身上,如同携带者他的肉身继续接下来的道路直至他们心中的圣地,当抵达大昭寺后,那颗牙齿便会如他的灵魂被嵌入这些立柱上,以圆满陨亡者的今生功德和后世轮回。我被藏民族的这种如牦牛般的执著而震撼着,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懈地追求,在世界之巅与严寒酷日为邻、与孤苦寂寞做伴、与星月虔诚同行,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甚至不惜附出生命的代价而无悔,这一切对于那些在信仰的废墟上无方向无目标的“精神乞丐”们难道不具有深刻的教益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登上大昭寺的金顶,碧天阔阔,白云朵朵,艳阳下的法轮金光灿灿,似昭示、似神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四、圣湖“纳木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纳木措是藏传佛教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其中被公认为最美的一个。“措”即藏语的“湖”,纳木措意为“天湖”,位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北麓,为第三纪末第四季初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形成的高原堰塞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第二大咸水湖。相传这里是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18世纪末,达隆嘎平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在这里修习密宗要法,信徒们传说,每到羊年、猪年,菩萨、护法神会在这里开坛设法,大兴法会,如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则会其福无限,胜过平日转湖念经10万次,每到藏历羊年4月15日这一活动达到高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大早我们便开车向着纳木措进发。车窗外,左边是草山和更远处的念青唐古拉雪山;右边是开阔的草原,薄雾轻拢之中绿草如毡、溪流潺潺,散布其间的羊群和牦牛如天上的星子,此情此景宛若画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车过当雄县城向左驶出国道进入通往山区的道路,这里已经是海拔4500米以上,人明显感到呼吸发窘,到达那根拉山口时赫然发现山口海拔已是5190米,我所经历的人生第一高度!下车站在山口四顾,左右两边山岩突兀嶙峋;后边山谷逼仄,公路逶迤而上;而在山口的前方却令人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远处蓝天白云下纳木措湖的一角,如草原上静卧的一面巨大的明镜,如此浩渺又如此安详,湖水的碧蓝与草的褐绿,构成一幅绝美的高原图景。我被这美景陶醉,全然忘记了高反的可怕,上蹿下跳,恨不得将这里的一山一石统统摄入镜头。以至于当我们从纳木措折返时,高反到几乎晕厥,头痛欲裂而无法咽下午饭,此为后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山口下行约30多公里便是纳木措的扎西半岛,在这里,湖水更加深邃地蓝着,湖底卵石上的斑纹清晰可见,湖岸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向远方伸展,水天相接处如天地的折痕,亦如天书的两面,湖岸的山岩上经幡交织浩繁,鸥鸟低迴间应和着波涌岸滩,似乎令整个天地间都弥漫着神性的箴言,需要你用整个身心去慢慢品读,慢慢体味。清冽的湖水一波波涌来,荡漾出纯澈的浪花,那是风的脚步,那是来自远古的神诋,引领着我的思绪随高原的风、随洁白的云飘飘荡荡,使整个身心如婴孩般浸润在一种简约与至纯、至净当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如果说念青唐古拉山是一名威猛的武士,那么纳木措就像是一位与他紧紧相依相偎的钟情恋人,不分昼夜、不离不弃,在这世纪的高原共同演绎着一曲爱的千古绝唱。短暂的观览,看不够的草原景、亲不够的圣湖水,我一次次地将它们摄入镜头,似乎每一波浪涌、每一片云朵,每一丝清风、每一缕空气中都写满了经文,引领着我步向灵魂的最深处。我真愿就此在她的怀抱里沉沉睡去,不再醒来。我知道作为过客我终是要走的,但我相信,那木错那神性的高贵与纯粹将是给我最珍贵的赐予,将永远昭示着我、携领着我走完余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五、林芝,西藏江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西藏的土地必定都被草原、雪山所覆盖,一派“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苍茫景象,我亦不例外。但是,当我到达林芝地区之后这一观念被彻底颠覆了。林芝地区山青水美,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不仅是巴松措,在嘎定沟、在柏树林、在尼洋河沿途…你会误以为自己已经置身于内地的某个风景名胜之中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整个西藏地区分为牧区(如那曲地区)、农区(如拉萨地区)和以林芝地区为代表的林区。沿拉萨河向东逆流而行,沿途经过松赞干布出生之地的墨竹工卡。七世纪初,西藏雅隆部落首领朗日松赞成为整个吉曲(拉萨)河流域的主宰,他在甲马岗这条南北走向的山沟里构筑宫堡,他的儿子、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于公元167年在这里出生。这位少年王子征战路过“吉雪沃塘“时发现这里地势开阔、水源丰沛,而且北通青海、西连象雄,南靠山南、东通多康,实为雪域中枢,遂决定将都城迁往这里。如此算来,拉萨的历史应该至少有1300多年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公路进入高山峡谷区后,两边裸露的山峦渐渐被绿色所取代。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进入林芝地区。米拉山是拉萨河和尼洋河的发源地,但两条河流却向东、西两个方向相背而流,如一母之子各自怀揣远大的理想离别家乡,坚定地向着不可预知的远方勇敢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沿途绿色植被越来越多,虽然大多为灌木和青草,只有少量的高大乔木,但在青藏高原之上这样的景色也足以令人赏心悦目车窗外深谷对面的随便一处地貌,就像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那是一处山水长期冲刷坡面形成的水蚀地带。也许是生来愚钝,我没有从中发现画幅之美,只见原本绿色满目的山坡被一道道水流撕扯得伤痕累累,绿意盎然的山坡只有一层厚不过20公分的土层,裸露出的砾岩碎石面目狰狞,毫无生命迹象,显示出高原生态的脆弱。看来,要保护好这世界上最后的唯一的一块未被污染的土地真的任重而道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的车与尼洋河一路同行。尼洋河在传说中是神山流出的眼泪,它是雅鲁藏布江北测最大的支流,也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五大支流之一。水中生长着许多灌木和乔木,山拗间红绿屋顶的藏式民居与蓝天白云、与青青山峦相得益彰。这些民居与西藏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因林芝地区海拔和纬度均位于西藏的最低点,平均海拔只有3000米,是西藏的“绿色宝库”,含氧量达到80%以上,尤其是受到印度洋季风的影响,气候温和、降雨丰沛,因此,民居均采用“人”字形屋顶。据介绍,国家先后召开四次西藏工作会议,决定由内地发达省市对口帮扶,我们在沿途看到的“阿沛新村”(国家人大原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出生地)就是由福建省援建的。新村内一色砖石结构的两层藏式楼房整齐漂亮沿公路北侧一字排开;窗楣和大门上的彩绘古朴而艳丽,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养植着盆花;村内道理整洁平坦,房前屋后种植着各种花草,显示出生活的安宁与幸福,这样的状况在西藏其他地方也很普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六、鲁朗林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鲁朗林海是我们西藏之旅的最后一站。她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公路上,树木以青冈为主,林中有大量鸟类栖息,色季山的杜鹃海也为林芝著名景观。鲁朗林海海拔3700米,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木篱笆、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雪山、林海、田园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鲁朗林海云蒸霞蔚、大气磅礴、风光优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藏民村落、河流交相辉映。色季拉山的杜鹊花海也为林芝著名景观,每年4月中旬到6月初,这里是杜鹃花的季节,各色杜鹃尽情绽放,是一片鸟语花香、神仙居住的地方。尉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时而象奔驰的骏马,时而又恰似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象少女婀娜多姿,象小伙热情奔放。而鲁朗的石锅鸡配上松茸菇菌,更是让你流连忘返,垂涎欲滴……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尾声】 西藏,一个古老而圣洁的地方。她总是与神秘连在一起,与庄严连在一起,与仰望连在一起,与感动连在一起。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离灵魂最近的地方。西藏,是异乡也是故土。在这里,我们都是人类的原初之子。面对西藏,似有些东西正离我们远去,又有些东西正朝我们走来。西藏,我以一种朝圣般的虔诚一步步靠近你,仿佛一枝稚嫩的草芽,怯怯地体悟你宽厚胸膛的温暖,感知着你的苍茫与深邃、辽远与醇厚、宁静与孤独。那远比阳光更加耀眼的金顶直刺我寻梦的眸子,灼烤着我激荡的内心。西藏,我愿做你额顶的一片云,做你肩头的一缕风,做你怀中的一粒沙,做你山巅风口上雪浸霜蚀的一枚玛尼石。我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你的威仪,丈量你的海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