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rgb(0,0,0);">横街窄巷,广州的一道城市风情,如同一座城市的脉博。孕育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伴随人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这家园伴着一方百姓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记载和见证每个时代的变迁,滋养着人们与这个城市一起生息成长。</font></h3> <h3>广州,这个古老而又地理位置特殊的岭南重镇,近代经历过两次人口变迁的过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浩劫,二十一世纪大拆大建大移民。</h3> <h3>北京路的高第街上,至今仍然有许多老巷子,它们坐落于街道的两个边上,很多街巷都是四通八达,无论镜头落到哪个画面,都充满着年代感。</h3> <h3>高第街口的晓日里,伴随着街坊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小巷的民风纯朴真挚,充满着人情味儿。</h3> <h3>老巷子的邻里之间,大部分街坊邻里都是亲密无间,楼下楼下有困难都会互相帮助,就像亲人一样。</h3> <h3>这里的居民楼,大都建于清末民初的年代,时光易逝,当年崭新时髦的唐楼或洋房,已经褪变为了古旧的代名词。</h3> <h3>青草在墙缝里探出头来,虽然稍微显得杂乱,却为老巷子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也显露出世道的荒凉。</h3> <h3>巷子里总是很阴凉,夏季不用打开空调,搬一把竹椅子坐在门前,扇一扇蒲扇,已经觉得很凉爽。</h3> <h3>抬头所望,不止有天空,还有一栋栋高大的商品楼林立而起,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巷子里的人们已搬离,房子正在等待拆迁。</h3> <h3>这片天地有太多不可磨灭的故事,这里曾经有天底下最温暖的爱。</h3> <h3>一切的语言在这横街窄巷都显得苍白无力,就让照片留下这片土地的最后缩影吧。</h3> <h3>时光如白驹过隙,高第街几经岁月风霜沉浮,由新巷变成了老巷,我们也不知不觉地告别了童年与青春,活在当下。</h3> <h3>以上纪实图片拍于2016年下半年,征地拆迁绕嚷了长达十年的高第街晓日里,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h3> <h3>高第街敬业苑,这里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期间,被打倒的牛鬼蛇神,地富反坏右,现行反革命分子,隐藏多年的国民党残余等等,剃着阴阳头戴着标写罪名的高帽,颈上挂着打了红交叉的反革命分子木牌,五花大绑着游街示众,被工纠抄家批斗,被民兵拳打脚踢的情景。</h3> <h3>高第街内的"许地",是号称"广州第一家族"的许氏家族的祖业,许氏先人许拜庭是清嘉庆年间的著名盐商,因为协助朝廷剿灭海盗,获朝廷议叙府同知加一级,诰封中议大夫。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许拜庭在高第街定居。</h3> <h3>许氏家族在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按察使许祥光、闽浙总督许应骙、民国的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鲁迅夫人许广平、红军将领许卓、教育家许崇清等,都是出自许家。</h3> <h3>许氏大宅全屋五进深,三十六边阔,正门两侧书有"裔传太岳,宗启禺山"八字,内有楹联:"田尔田 宅尔宅 念先人创业艰难 冀汝子孙克勤克俭 永垂不朽,亲其亲 长其长 愿汝辈居家和睦 毋忘乃祖厥功厥德 勿堕家声"。中国儒家传统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前有所承,后有所续,尽人道则与天地万物相通。</h3> <h3>许地与玉带濠相通。许氏故宅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规模宏大,占地1.26万平方米,有家庙、戏台、藏书室、集选楼、七十二晋砖呤馆,两个会客厅、轿厅、金鱼池和花园假山等。漫步在拥挤残破的巷中,摇摇欲倒的门墙,残存不堪的砖瓦,褪了色的灯笼,从眼前缓缓移过,暗示着那些逝去的流金年华。几度残阳,几度回首。</h3> <h3>今天我们只能感慨自己身处的古老国度,孩童时代熟悉的地方,味道,面孔,声音熟悉的感觉和旋律,已被拆得面目全非、丧失了记忆。</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font style="color:rgb(0,0,0);">谢谢观赏</font></b></h1> <h3><font style="color:rgb(0,0,0);">拍摄 编辑 制作:三牛行者<br />拍摄地点:高第街 晓日里 金地 许地</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