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有个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而闻名海内外。因为她们奇特的文化,所以有人说她们是少数民族,其实惠安女是受古代越族文化影响的汉族。惠安女虽然只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却引起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走向世界。</p> <h3>惠安女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h3><h3>——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惠安女穿着的具有古老传统的服饰主要是: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下穿黑裤,又宽又大。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尤为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统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h3> <h3>解放初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形象的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h3><h3>"封建"——惠安女的头部被头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h3><h3>"民主"——腰、腹部衣服较短,展现新女性美。</h3><h3>"浪费"——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h3><h3>"节约"——上衣短得连露出肚脐。</h3><h3>于是,所谓思想的"封建"与"民主",衣料的"节约"与"浪费",在惠安女的身上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表达了一种内涵丰富、既矛盾又统一的和谐审美观。</h3> <h3>惠安女特殊的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有弯曲;后者斗笠较细、薄、轻、小。后者也蒙上头巾,但头巾上缀有红色小花蕾,中青年妇女多把双辫子折在头顶的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手上也提有黄色竹篮。在头顶前方还别着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妇女头发还留有刘海。</h3> <h3>惠安女头戴的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和雨淋的作用。花头巾为四方形,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有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等作用。惠安女下身穿的裤子,凡四、五十岁以上妇女多穿汉装"旷(宽)裤",年轻妇女多穿裤管宽大的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腰部扎有红、蓝色塑料裤带,已婚者常加上银裤链。裤式腰围小、臀围大,既美观又便于劳动。此外,年长的惠安女还有在门牙两侧各镶一颗金牙做装饰的习俗,现已不再盛行。</h3> <h3>追溯独特的"惠安女"文化</h3><h3>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宽大,衣摆长至膝盖,腰间系条百褶裙,这种服装在古代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h3><h3>到了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惠安女服饰的风格有一次大的变化。原来过膝的上衣下摆,逐渐缩短到臂部,但是还没有短到露出肚脐。这时妇女的头饰已变成用黑布包头,不戴花头巾,也不戴斗笠。</h3> <h3>到1949年之后,惠安女的服饰有了更明显的变化,她们的上衣越裁越短。据说这种变化来自1958年的大跃进。当时全县青壮年妇女集中起来修建鸟坛水库。正是在艰苦的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惠安的妇女不得不学习其它地区的妇女,戴起了头巾和斗笠,不料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来了,成为吸引人们注目的风景线。时刻不离身的斗笠里,藏着女人家的许多秘密。</h3> <h3>海边的气候变化多端,尤其是在惠东半岛的海湾,有时刮起海风特别冷,然而惠安女的上衣却越做越短,这其中的究竟,可从越来越被暴露出来的未婚女人腰间的彩带,和已婚女人的银腰带看出些端倪。据说银腰带是男人送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家庭财富的多少。也许这就是节约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脐的原因吧。20世纪50年代后,惠安女的结婚头饰不再是沉重的金属饰品和黑布,而是用绸布制作的红绣球,美观又轻巧。在不同的时代,她们的结婚服饰也不尽相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