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境即佛境

星哥

夜走,喜欢静静地想一些事情; 能静静地想一些事情,就渐渐地喜欢上夜走。 这次,想起的是这样的事情。 一友人,初次会面,他便是迟到。不熟,也没有怎么在意。酒后,本就热闹的餐桌,他一坐下就频频主动敬酒,谈笑风生中,连连转移我们原本正谈论的话题。我两次戏虐他,他快嘴快舌地说:"你这人,咋就一晚上两次说我错了?"我一愣,他似乎当作啥也没有说,继续频频主动敬酒,谈笑风生,继续主动挑起话题。看他酒到杯干,一圈一圈敬酒,我似乎看出些什么。我坐他对面靠右,总觉得现如今如同他这般主动喝酒的人已经不多,毕竟已届不惑。不由地冷眼多看了他几眼。斜侧面,眼神看去不是那么清晰。可是,在他夸张的动作中,在他不停的谈笑中,在他发出爽朗欢快的笑声中,我注意到了他比一般人稍微凹陷进去的双眼中包含的忧郁。我在他坐到我边上与我握手,和我称兄道弟非干一杯不可的时候,轻轻对他说:"兄弟,忧伤的时候,少喝些,不仅伤身,还伤心。"他一顿,马上微微一笑:"我知道,借酒浇愁愁更愁!"这个微笑,是惨淡的。他顺手拿起我放在桌上的烟盒,抖出一支,撩起打火机,"啪"一声,动作熟练至极。我看着他,啥也没有说,我想起刚刚分烟,他毫不犹豫拒绝,但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抿嘴一笑的样子。我看他吸烟,大拇指及食指撮着烟屁股,一口竟把两腮吸成猴腮。长长吐出后,再是同样的一口,烟已经剩下三分之一了。吸烟,如此恶狠狠的样子,我第一次见到。我似是十分理解他了,竟有一种心疼感觉。"烟,不能这种吸法!"我伸过手,本想拍拍他肩膀或什么,表示一份关怀。他竟然把未尽之烟,塞在我手上。酒后,我不好拒绝。但我从不惯于与人合用茶杯,餐具,惘论共吸一只烟。他转身去与另一个人谈笑,喝酒。我感觉我交浅言深了,灭了烟,继续和大家一起喝酒。酒桌,还是热热闹闹的。 酒越喝越热闹,我不胜酒力,意兴有些阑珊。说酒话的也多起来,这时我听到他在说:"我一直在笑,我只是不想让别人问我,你怎么了。"果不其然,我一直以自己会看人自诩。这次,也没有走眼。 后来,断断续续会过几次。喝酒,也许记得我说的,也许其他原因,喝的时候明显不再不停灌自己。可是,偶尔的吸烟,还是老样子。 再后来,就一直没有见面,也愈行愈远。可听人偶然谈起他,才知道他的才气,倔强,傲气,与对命运的不屈。他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拼命喝酒,狠狠吸烟。这是一种心境。 我却刚好相反,我不在忧伤时候喝酒。忧伤喝酒宜醉,用我自己的话说:伤身,伤心。也没有心情喝酒,我不属于能强颜欢笑的人。所以,单独的时候,我不喝酒;二三人时,我不喝酒;人多热闹,想来几杯。明显,我喜欢开心酒,热闹酒。轻松,兴奋的时候,就耐不住要呼朋唤友,喝个高兴。其实,说这些都是多年前的心情了。这是一种心境。 可如今,不喝酒竟也一个劲儿得罪人。可不再解释。 有三四年了吧?!喝酒必定难过,直到第二天。晨起反复的呕吐,在历经多次实践后,实在怕了,让我一次次下决心不再喝酒。不去喝酒,反复解释,总不能让对方满意。现如今,也慢慢学会"不解释"; 甚至,不再说什么。先前,拒绝,需要勇气; 后来,拒绝,需要理由; 现今,拒绝,只说"不"。工作一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处理方方面面的事,身心具疲。已年过不惑,不再强作欢颜。 心情,需要维护; 心境,需要修养。独坐,不再是孤单;群居,不再是热闹。一群人相处,说得多,笑得欢,也许是什么也没有说,也许笑的是伤感; 一个人静坐,可能想得很多,也可能什么也没有想,但绝不是心情忧伤,少年情怀的忧郁。这一切,让我"不惑"。 心境即佛境。 居士问禅师:"用什么方法能让心境长保清净安宁。" 禅师曰:"种种烦恼譬如昨日去。" 居士请求:"我发大愿,去除烦恼丝,常听晨钟暮鼓,常诵清净梵音。" 禅师曰:"呼吸即清净梵音,脉搏即暮鼓晨钟。我心思佛,心境即佛境。" 欢乐时既欢乐,忧伤时既忧伤。欢乐时强作少年愁,忧伤时强作笑颜欢。这些,都非年届不惑所为。 以此,送给那渐行渐远的友人。送给年过不惑的自己。

喝酒

忧伤

心境

不惑

不再

热闹

吸烟

拒绝

心情

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