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在新泰安里与老泰安里之间有一条百米来长的小街,东起山西北路西至福建北路,早时的路是弹格子路,所谓弹格子路就是用六、七公分见方的石头拼接而成的,记忆中还每每记得当下雨时节雨与石碰撞出的水花飞溅与滴雨声声,三、四岁的我特别喜欢趴在窗口看着雨中匆匆的行人及疾速而去的三轮车。<br> 老街底层一家挨着一家,五十年代大多是小商铺,对门是玻璃店、五金店,我们下面是煤球店,旁边是烟纸店、糟坊、羊肉灶、老虎灶,其实到我懂事的时候这些小业主大都巳被社会主义工商改造了,只剩下了公私合营之后的烟纸店和老虎灶,我为什么还能记得那些老店的经营,完全是因为老辈们喜欢依店号称呼所致,象"玻璃店嫂嫂","羊肉灶阿根哥","五金店来发哥"等,一直叫到主人公离世方才淡化。<br> 至于烟纸店与老虎灶影响就更深刻了,烟纸店有着我童年的味道记忆,盐金枣、弹子糖、糖糕、鸡蛋面包、棕子糖。<br> 老虎灶好象是江南城市中特有的便民小店,它集开水铺、茶馆、澡堂为一体,是男人们悠在悠在的好地方,午后一壶茶、三、五邻友谈谈山海经、着着象棋、打打牌,临了打一桶开水在店内冲一把热水澡,然后回家吃饭。<br> 老街还有一种声音是永远忘不了的,那就是时时响起的叫卖声,"削刀磨剪刀"、"爆炒米花"、"箍桶呃",文革前晚上的八、九点钟还有"桂花白糖粥"的叫买声,每当此声一响,奶奶就会打开窗户把碗和钱放进篮子用绳子放下,喊声"买粥来",不久一碗温热的桂花白糖粥就随篮子上来了,一顿美味可口的夜宵成了老街最温馨的记忆。</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