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澳门历史城区

chjlee

自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认定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一直有走一回该历史城区遗产点全程的“壮举”。如今寻迹基本完成,又偶阅陈丹燕为探究傅雷先生笔下欧洲生活的意大利壮旅篇,斗胆仿作,留文字和影像回顾。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多达30个遗产点。每一遗产点都有图示式样棕色柱碑简介。从澳门半岛西南端沿着妈阁街—妈阁斜巷—高楼街—东方斜巷到议亊亭前地。经营地大街—大三巴街到耶稣会纪念广场。参观大三巴牌坊、旧城墙遗址等后,走大三巴右街—大三巴街—花王堂街到白鸽巢前地附近,已完成第一区的探访。可另去东望洋炮台作第二区寻迹。 一路上有绿色路标给你指路,不怕迷失方向。 妈阁庙(A-ma Temple) 从澳门塔往西步行,见有一公交枢纽站,那里就是寻迹澳门历史城区的起点了。 首见应是妈阁庙前地,因影像顺序依据旅行指南编定,随指南顺序吧。 妈阁庙前地(Barra Square) “前地”称谓,按 square 之意应该是“广场”啰,可这些广场真是小得可怜,只是建筑物前的一小片空地而已,怕称“广场”太宏大,就此称之为“前地”了? 澳门的前地很多,归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8片,一律的碎石铺就,黄白与浅棕色波浪形相间,也有呈圆形图案的。 港务局大楼(Moorish Barracks) 沿着妈阁斜巷往北步行,斜坡上一栋墙身满是伊斯兰尖拱窗洞,并以三叶饰点缀,鹅黄主色调的宏大建筑便是。 原本是兵营,现在是澳门的海事及水务局办公处,底层有部分是博物馆。 假如你有深入了解全部遗产点的愿望,可在港务局大楼找到专门介绍“澳门世界遗产”的小册子,或许让你受益匪浅。 郑家大屋(Mandarin's House) 继续上行至高楼街附近的龙头左巷,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故居进入眼帘。中式构建,中西特色,双重四合院,外加通长的右侧院落,一长溜缸栽荷花,此经此景,大陆本土特色浓郁,又显见差异。 郑家大屋里,你能见到免费派发的精致明信片。“紫陌山房”制作,水彩形式的各遗产点简笔画,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可说是相见恨晚,爱不释手。注意不得贪心,每人只许取两张嗷! 锦上添花!同一处,有遗产点的橡皮图章供加盖,据说每一遗产点均有各自的橡皮图章,可最终还是没能全部找齐。 亚婆井前地(Lilau Square) “亚婆井”葡文原意山泉,先前澳门的主要水源。附近民居顺山势而建,白墙红瓦披屋顶,南欧风格。 圣老楞佐教堂(风顺堂)(St.Lawrence's Church) 风顺堂街左侧山丘矗立着带有巴洛克风格的圣老楞佐教堂,建筑算不得宏伟,却占据了整个山包。四周皆有大门出入,此进彼出,转了个圈,尚踏步原地,让他乡人摸不着头脑。 该教堂是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华人求风调雨顺,称之为“风顺堂”。 从妈祖阁(妈阁庙)一路走来,狭窄的街巷,不陡的上坡;慵懒的秋日阳光,徐徐的南国湿热;三三俩俩的背包客、行摄者,极少的当地居民,恬静、和谐,现代人眼光里,似乎停留在澳门历史文化的时间隧道。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St.Joseph's Seminary and Church) 顺道继续上行,修院及圣堂在三巴仔横街,这里近岗顶,与岗顶前地、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和何东图书馆大楼等几处遗产点相距不远,紧挨着。 圣堂外形像大三巴,因而有“三巴仔”俗称,巴洛克风格,教堂华丽的圆拱顶为现时澳门仅存。这里还存有首位到东亚传教的耶稣会士的右臂遗骨。 岗顶前地(St. Augustine's Square) 此地原称磨盘山,与紧挨着的几处遗产点紧密相拥。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建筑荟萃。 圣奥斯定教堂(龙嵩庙)(St. Augustine's Church) 澳门首间使用英文布道的教堂。教堂与岗顶剧院相对,两层楼的外观颇显高大,近日正好翻修,一纸告示把门,只观其表吧。 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Dom Pedro V Theatre) 这座1860年为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而建的剧院,在十几年后又加建了新古典主义特色的正立面,终成中国的第一座西式剧院。剧院演出戏剧和音乐,至今尚有著名的音乐团体在此献演精彩的节目。翻阅节目单可知,五六百张座椅的场地,澳门币200元的价格,算不得奢侈吧。 何东图书馆大楼(Sir Robert Ho Tung Library) 光绪二十年左右建筑,原主官也夫人,后港商何东爵士购入消夏。何东逝后,后人捐赠澳门政府开设图书馆,1950年代对公众开放。现时入馆,楼前绿树成荫,鹅黄色大楼高大宽敞,穿过底层过道,可见加建的新式玻璃框架结构的扩展层——给老屋添新装也非只内地时兴嗷。 民政总署大楼(“Leal Senado” Building) 在何东图书馆歇脚,走东方斜巷,穿过新马路,就是议亊亭前地了。 在议亊亭前地看民政总署大楼,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这座有二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前市政厅,几经翻修重建,今日底层是图书馆,专门收藏十七世纪以来的外文古籍,尤其注重葡萄牙在非洲和远东的历史文献,包括中国第一份葡文报纸——《蜜蜂华报》。 议亊亭前地(Senado Square) 此前地中央有一喷水池,当地人也将此地称为“喷水池”,开埠以来一直是澳门的市中心,也是节庆活动的集散地。中秋前夕,高高的节庆牌楼已耸起,络绎不绝的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游人之众居然不亚于上海南京路。 三街会馆(关帝庙)(Sam Kai Vui Kun Temple)(Kuan Tai Temple) 议亊亭前地附近有新市南街,街上的三街会馆,地处澳门古老的商业中心,初设时为商人议事场所,澳门中华总商会成立,会馆失去作用,阴差阳错,其中的关帝神殿却因祈者日众,渐成会馆的主要功能。 仁慈堂大楼(Holy House of Mercy) 议亊亭前地东侧的仁慈堂大楼已建250年以上,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现今是一座博物馆,馆内陈列可了解天主教传教士在澳门的传教经历。 大堂(主教座堂)(Cathedral) 现今澳门的天主教主教座堂,供奉圣母玛利亚。据说,主祭坛下掩埋着16~17世纪的主教和圣徒遗骨。华人则称之为“大庙”。 大堂前地(Cathedral Square) 大堂前地立有一巨大十字架,与主教座堂相呼应,显得特别的庄严肃穆,相传曾是澳门首场弥撒的举行地,因而,无论从宗教还是历史角度,前地及周围建筑物均具有甚高的史实价值。 卢家大屋(大堂巷七号住宅)(Lou Kau Mansion) 澳门富商卢华绍家族宅邸,厚青砖建造的两层楼房,典型的中式大宅。走近发现大门紧闭,打听方知当日周一,闭馆休息。上下打量,一楼的葡式百叶窗甚有特色。 板樟堂前地(St. Dominic's Square) 玫瑰堂前的小广场,被拥挤的游客弄得只见黑压压的人头,难见葡式波浪形地坪。小广场四周林林总总的商铺和食肆,游人如织,鱼贯出入,生意兴隆,人丁兴旺。 玫瑰堂(St. Dominic's Church) 由道明会士创建于1587年,已四百多年的历史。道明会在中国的第一所教堂。供奉玫瑰圣母,故称“玫瑰堂”。教堂建筑富丽堂皇,巴洛克风格的祭坛典雅精致。教堂边的“圣物宝库”收藏有300余件澳门天主教的珍贵文物。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s) 牌坊是建于十七世纪初的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遗址,原远东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学院的附属物。1835年的大火烧成现状,如今是象征澳门的地标建筑物。本地人见此物形似中式传统牌坊,故得此名。 耶稣会纪念广场(Company of Jesus Square) 位置于大三巴牌坊石阶下,与之紧紧相连,亦为碎石铺就。四周楼宇多为上世纪二十年代建筑,其中19世纪新古典主义建筑有两座,现均已作为商铺在用。 旧城墙遗址(Section of the Old City Walls) 大三巴牌坊边的旧城墙遗址是澳门葡人所建城堡式城墙的现存部分,古人作抵御外侵,今人则以怀旧。 哪吒庙(Na Tcha Temple) 也在大三巴牌坊旁的哪吒庙居然被视而不见,错过了才觉有点遗憾。挂张明信片取代实体建筑吧。 遗产指南则认为:哪吒庙如一建筑小品,通过简单装饰,以虚实对比手法,体现其轻巧别致的形象,无声无息的给附近居民驱邪息災。 大炮台(Mount Fortress) 又一个周一休息的遗产点,继续用明信片充实景。 具四百年历史的大炮台,原本是祈天祭台,再是当年的澳门防御核心,也曾作澳督官邸、军营、监狱和气象台,今成展览室和博物馆。 白鸽巢前地(Camoes Square) 此处是澳门历史城区第一区的终点。附近有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和花王堂等遗产点。 白鸽巢前地紧邻白鸽巢公园,附近多居民,广场上的长椅及临近的绿荫是市民休憩的好去处。 东方基金会会址(Casa Garden) 这幢已建成250年的葡国贵族、澳门保险巨富俾利喇(Manuel Perreire)别墅,后租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驻华高级会员、商务监督等的会所。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贾梅士博物馆,直至作为东方基金会会址。 基督教坟场(Protestant Cemetery) 原称东印度公司坟场,澳门的第一座基督新教坟场。葬有丘吉尔的祖先、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夫妇及儿子、英国画家钱纳利……。 入口处的马礼逊小礼堂1922年重修过,仿罗马建筑风格。 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St.Anthony's Church) 初建于十六世纪五十年代,澳门三大古教堂之另一。曾毁于大火,1930年重修成现在模样。为纪念难以忘怀的1874年大火,每年9月22日有市民手举圣安多尼像,以“天灾节”之名游行,以资难忘。 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堂及东望洋灯塔)(Guia Fortress)(Including Guia Chapel & Lighthouse) 建于东望洋山之巅的灯塔和小教堂与其他遗产点相距甚远,是一处独立景观。灯塔是中国海岸首座现代灯塔,目前不对外开放。小教堂的拱顶和墙身均绘有彩色壁画,绘画技巧中西合璧,室内不准摄影,凸显其文保等级。 天色渐暗,时间不允许继续探究第二区的遗产点,留点悬念于下次再来——图片仍须再次用明信片替代。 游走澳门,不去娱乐城有点out,其实了解一下它的历史文化还是蛮有意思的,甚至还可以去一次海滩,看看大海。喜欢教堂的,想烧香拜佛探究庙宇的,本地的游客中心有提供专题地图的,可尽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