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牙泉到西夏王陵——体会两种不同的风物人情

止于至善

大漠孤烟直 往事越千年 20多年前,看过一部日本电影《敦煌》。那是我第一次对敦煌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大漠平沙、驼铃声脆、党河沙丘、绿洲雪山,当然还有那穿越千年的兵戈狼烟和沧桑别离。日本人比中国人更热爱敦煌、更了解敦煌,更愿意把历史的目光探寻到大漠风烟的最深处。中医、茶道,甚至书法,这些汉文化之精粹竟然都要到日本去寻根。难怪日本人说:“崇祯殉国煤山之后,汉文化的根在日本。”想想都心痛,想想都惭愧,中国人想要研究敦煌文化,居然要到圣彼得堡和大英博物馆借阅原始资料。 这次带儿子到敦煌,也是想要他明白,一个没有文化、缺乏精神支撑的民族,会是多么可悲。民族如此,个人更难脱窠臼。我的儿,唯有用知识始终充实自己,你才永远不会被命运击垮。 西瓜——顾名思义,来自西方的瓜。据说原产地是撒哈拉沙漠。沙洲野西瓜用祁连雪水一镇,哇!诱人吧?敦煌的水果便宜到令人发指,而且香脆嫩甜。所谓阴阳合和,蛇寄居于阴暗潮湿之处,用它泡酒却专治风湿;人参非极寒之地不生,却是大补之佳品;最干旱的沙漠中产的瓜,却是最解渴的美味呀! 儿子脚下那条路就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霍去病马踏匈奴、左宗棠收复新疆所走过的路。怀古揽胜、无病呻吟一番,嘿嘿,莫笑我!莫笑我! 站在鸣沙山的沙丘之上俯瞰月牙泉,才是这敦煌最美的景致。大漠的狂浪与清泉的婉约不也正是阴阳合和之绝笔吗!管你狂风卷沙,历经千年,这20多亩水面始终未曾干涸。据说,“月上沙丘,返影水面”才是绝美之景,可惜赶不上呀! 其实,你看到的敦煌更多是下边两张图的样子。9月20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即将开幕,整个城市进入迎接盛会的节奏,秩序井然、精神饱满;没有沙尘飞石,只有瓜果飘香。俺们住的四星级金叶酒店服务态度超好,且与敦煌博物馆仅一墙之隔,强烈推荐!敦煌美食一条街可以去品尝特色,黄河啤酒味道还行! 敦煌之行结束后,原打算向南翻祁连山,过大柴旦、德令哈,经海南藏族自治州到西宁,然而青海大雨不停,据说水毁了几条国道(后经乔站长证实,真的佩服自己的英明决策)。果断决定,应孙传玺同学盛情相邀,再走河西走廊,上内蒙高原,“踏破贺兰山缺”,1300km,向宁夏银川进发。早上8点出发,马不停蹄、枕戈待旦,一路杀向西夏。中间那张《内蒙古高原上的白云》是我拍的,上边《沙坡头黄河》和下边《贺兰山》是陈大队拍的。懂了吧?这就是IQ的差距呀! 黄河百害,唯利银川;塞上江南,水乡宁夏 晚上9点,13小时走了1300km,孙传玺同学候在高速出口,为我们预付了家庭式公寓,夜里10点还带我们去蒙古包吃烤羊腿、小揪面,“他乡遇故人,浓浓师生情"(应该兄弟情更贴切),心里真暖和。银川距阿拉善左旗仅120公里,这里的羊肉跟内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香酥脆软、不油不腻、满嘴生香,哎!这又不可能天天吃得上呀。第二天,那几十平方米的大桌面、蒸全羊、汾酒,让我充分领教了西北人的豪情。我喝了一斤汾酒,晚上从床上掉下来两次而浑然不觉,被儿子笑了两天。高兴!高兴呀! 你知道吗?中国30个最美的湿地中,宁夏有沙湖、鸣翠湖、阅海、鹤泉湖4个湿地入选。你知道吗?宁夏全境居然有1732个大小湖泊。从甘肃过中卫,渡过黑山峡黄河,进入宁夏平原,到处翠绿一片,真的恍如回到江南。“沙丘绕长湖”,宁夏沙湖景区距离银川60公里,沙漠中的芦花和碧水,这种组合只应天堂才有。不过有点开发过度,少了自然野趣。遗憾! 从河西走廊到河套平原——体会两种不同的风物人情 贺兰山脚下的这些土丘葬的是西夏王朝的九个王。后被蒙古铁骑焚毁,只剩残垣断壁。贺兰山以东、青铜峡以西、长城以北、狼山大青山以南这片肥沃土地,就是河套地区。中原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为之厮杀几千年的富庶之地。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历时189年,最后被成吉思汗临死前下令屠城,遭遇灭族之灾。西夏拓跋氏与北魏拓跋氏一样,据说仅有少量元姓后裔,散居在六盘山和贺兰山间。 如果说河套地区是华夏族与蒙古利亚东亚人种的戎狄反复争夺之地,那么河西走廊就是汉人与印欧人种最东支的部族绞杀之地。在河西走廊,从乌孙到月支再到康居八国都是白色人种,包括之前的楼兰人,都应该来自高加索或乌克兰草原,有雅利安血统。我想,传说中的昆仑西王母,其实应该是一位貌若天仙、眼睛碧蓝的母系氏族时期雅利安部落女头领。所以说,河西走廊与河套银川平原是两种不同文化,因此风物人情自是大不相同。想要真正玩味其中,你还需鼓起勇气,策马扬鞭,一路向西!只看你有无那份豪情、有无那份胸怀啦!来吧!

敦煌

贺兰山

河西走廊

宁夏

银川

河套

沙丘

西夏

风物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