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五年前,老婆就吵着要去梅州看看,客家同事传言风光优美的地方。因路途遥远,似乎也不是旅游热点,因此缺乏积极性。终于成行,从深圳一路过去要接近五小时才下榻价廉物美的“客天下”别墅。 过惠州,破烂的高速路;经过河源时路况转好;河源一过就开始爬山,至于两边的风光嘛,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广东风光最迤逦的高速路。只可惜没停下来拍照。 路上发现梅州地盘竟然这么大!山峰和丘陵连绵不绝,如果没有高速,交通一定异常封闭。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与江西赣州、福建龙岩接壤。 这样的地形,可能导致如下后果:1、梅州成为客家人祖先从中原,经江西迁入广东的最先聚集处。多山地区,当地土著呈分散居住,几百年前难以系统性抵挡客家人“入侵”。多山地区,客家人容易找到当地土著不愿意居住的山窝窝落脚。试想,如果是交通发达的平原地区,哪容得如此大规模移民潮? 2、多山丘陵地区,以往向来是土匪横行地盘。客家人一要抵挡土匪,二要对付当地土著的排挤和冲突,抱团居住成为必然,更催生了客家标志性建筑:围屋,也叫围龙屋。兼备堡垒功能的群居建筑。围龙屋里的人群怎么有效管理呢?依靠宗法管理,围龙屋里一定会有祠堂,族长的权威想必不可少。 3、三省交接,山多,地形复杂,法律约束薄弱之地,还适合做什么?当然是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了,何况距离江西赣州那么近!梅县松源镇作为红军入粤第一站,是较早成立苏维埃政权的村镇之一。 接壤的闽西当年也有红军的根据地存在,地理上的关联可以窥见一斑。和梅州接壤的闽西永定以前搞过暴动闹革命,著名的永定土楼就是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兴盛于明清。广义上的围屋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广东省、福建省,台湾等等。 为此专门探访了梅州(号称全球客家人的圣地:世界客都)两大围龙屋:花萼楼和泰安楼。哪怕其它景点不去,也要保证去这两处探访的时间。 花萼楼,地理位置实在太偏远了, 位于梅州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和福建交界的一处山沟里。可能因为交通不太便利,导致访客很少。 低楼层无窗户,仅第三层(最高层)有窗户(枪眼)。花萼楼位于粤闽交界的群山环绕中,可以推测当年客家人面临的匪患不轻。 这个“楼盘”就是国内传说被米国卫星误认为洲际导弹发射井的地方。不过我对此深表怀疑:看看那里的曲折山路,连两车相错都紧张,能运洲际导弹吗?显然低估了FBI的分析能力。估计也是属于“美国宇航员在太空可以肉眼看见长城”一类的杜撰。 主要由泥土夯筑,山洼里红土多,石材还是很稀罕的。 仅设一个门,门洞里是干公共农活的地方。要设一个护城河就更安全了。不过想象之前的土匪水平和装备也差,犯不着花这个成本。 门洞里有简陋的木梯,“吱嘎”声中,可摇晃到第二层。 正对门洞的,照例是祠堂。鹅卵石铺就的地面,材料来自旁边的小河,就地取材。每块鹅卵石都被磨得光溜溜的,400多年的岁月留痕啊! 祠堂里的祖先排位。祠堂是山区村镇宗族势力影响的代表。在以前,据说官府进村抓人犯,还要事先征求族长的意见。 从三楼往下打量。90年代初,央视春晚的拜年活动在这里举行过,导致花萼楼名气大增。 房门前有公共通道,将各家各户联络起来。 每个房间约莫10平方米不到,以现在的标准看,当年住宿条件有点糟糕。 遇有土匪或仇家来袭,便从枪眼射击。 《画壁》的现实版。良田、青山、桑麻。酷暑时节,这里也凉风习习。 围屋外面青山环绕。 二楼窗外的围屋内景色。房间特色:围屋分为几十个“单元”互相隔离,每单元包含1到3楼的房间,依靠楼梯联通(复式楼喔)。放在今天的叫法就是“联排别墅”——每户人家有3层楼的联排别墅。 瞧,每家“联排别墅”的大门。 围屋中间广场的水井,现在依然出水。 寂静得出奇,以至于担心突然有人打开房门向我们打招呼。猛然发现偌大的“古堡”,竟然只有我们两个人在逗留!中间一只阿黄进来打了个招呼就溜了。 门洞里凉风穿堂而过。想当年,拿着针线的阿婆们、光屁股的阿宝们、叼着烟袋的阿公们,是否坐满了门洞两边?乡音似乎还在门洞内外萦绕。 大门外,可谓“开门见山”! 花萼楼旁边,一条河流静静流过。客家围龙屋的旁边,一般都离不开水。 花萼楼是土楼,因地制宜,用当地泥土为主材建成。相隔40多公里的泰安楼则是石木结构的围龙屋,而且是方形。 距今已有250年左右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占地总面积6684平方米。已在2000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看就是当年有钱大户人家才建得起。 同花萼楼不同,泰安楼低层也有窗户,通透性更好。 一进门,果然正对着祠堂。 鹅卵石内街,磨砺了250年的沧桑。 想象下,夜幕来临,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场景? 围屋中间的厢房,围绕祠堂而建,应该是厨房、杂物间一类用途,房间面积很小。 水井等基础设施齐备。自给自足条件很完备。 围屋有三层结构,但不是花萼楼般的“复式”结构,上下房间不通。 楼梯比花萼楼的宽,不愧是大户人家,尽管踏上去也“吚吚哑哑”个不停。 楼上的通道,足够下雨天环跑锻炼。 围屋也被群山环绕。 每层房间和外墙之间,有专门的通道。有利于在防御作战时,人员快速流动支援,这一点强于花萼楼的设计。也有利于通风、透光。 竟然藏了200个房间!很好奇的是:当年如何向族人分配房间?每个房间一样大,似乎很共产主义呢。 房间不算大,光线比花萼楼好。 也是开门见山。 门前有池塘,池塘是围龙屋的必配,提供生活用水和消防。 梅州号称有一万多围龙屋,但大多破败不堪,早不住人。在雁南飞茶园旁边发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围龙屋。 花萼楼和泰安楼之间的路上,有个“百侯镇”,百度上吹得玄乎。将车停靠拜访,发现上当了。买了门票,才发现找不到景点入口,同售票员交涉一阵,还是没找到进村入口。附近建筑破破烂烂,让人倒胃口。旁边的一个祠堂之类建筑竟然被告知“两点才开门”。算了,赶路要紧,门票算扶贫了。再提醒各位,梅县村里有个破楼也叫花萼楼,如果用百度地图时不注意,导航过去就上当了。农村土路狭窄,连会车的地方都没有,小心翻池塘里,更看不到围龙屋。但意外发现了路旁大柚子很诱人。 下面就是上当的“山寨花萼楼”,当地老伯说已经破了,要去看大埔县的花萼楼。 梅州,人杰地灵的宝地,客家文化的圣地。高速路况非常棒,车少,有些路段就我们一辆车,仿佛私家公路。甚至收费站人员因为车少打瞌睡,被我惊醒。 遗憾的是,自然景点相当多且不错,但是景点之间往往2个多小时车程,还是单程时间!不花十天半月,一个周末时间看4个景点就折腾不起。终于明白如此美景之地,为何不是传统旅游热点的原因了。但正因为如此,自然环境受人为破坏才少。梅江两岸,弥漫了“慢生活”的味道,夜景也不错,值得流连。那天的最后结局:花了7小时回深圳,还是“快车手”级别的速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