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我

悠乐

<p class="ql-block">仲夏六月,今天(6月16日)父亲节来临之际,连续多日梦见我病逝多年的父亲……冥冥之中让我写点什么。</p> 1951年1月2日,年满22岁的父亲姚敬之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扎在重庆万州奉节县第11军33师98团1营3连的一名战士。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父亲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独立第33师入朝参战。自1952年11月至1954年9月先后担任98团战士、话务员、话务班长等工作。特别是在第五次战役"夏季反击战″的"鱼隐山战斗"中,父亲荣立三等战功2次、朝鲜军功章2枚。回国后,父亲被部队保送至南京步兵学校(今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提干深造。 上世纪五十年代,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军人!凯旋归国后,父亲曾被派到多地作英模事迹报告。这张珍贵的照片就是父亲在山东烟台一中作报告时拍摄的。 <p>那时,父亲和他的南京步校同学们多么英姿勃发!可不知为什么,父亲得罪了他们中队的教导员,被以支援地方建设为名强迫退伍去东北开发北大荒。因而,我就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柴河镇(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夹皮沟所在地)的林业局医院。照片中第一人即为未授军衔的军校学员父亲,他们的肩章是光板。</p> 父亲到东北后,与我大舅成了亲密战友。大舅说: 我有个小妹在苏州上中学,18岁,非常漂亮,嫁给你要不要?父亲表示: 叫来看看再说。一见面,一见钟情,立马结婚。所以,母亲在20岁时就生下了我。 父亲一下子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喜气伴随着豪气。2007年10月我回东北老家省亲时,牡丹江市海林县柴河林业局的老人们还绘声绘色给我讲述父亲当年勇救林业工人的事迹。记得小时候,父亲在我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谁也不怕,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动辄骂人,典型的一个血性军人性情和脾气。 1968年,为响应中央支援开发边疆地区三线建设的号召,我们一家四口从东北调到云南。这是途经北京时在天安门前的留影。据父母讲,我在北京差点跑丢了,一个人偷偷爬上公交车要回东北找大舅。幸亏发现的早被抱了下来,不然车一开就无影无踪了。但也说不定成了北京人呢! 父爱如山!父爱如石!好象从来没有任何事情难倒过父亲。就连文革中父亲被关、被捆、被打,也从未见过他掉过泪,回到家照样喝酒骂人。现在回想,为什么小时候打架那么有底气?还不是因为背后站着一位厉害的父亲作靠山。打架输了,自己暗泣。嬴了,得意告父。 记忆中父亲爱喝酒。我们三兄妹幼时都被他用筷子沾酒喂哭过。他性情豪爽,家中有点好吃的就开始呼朋唤友,外出吃饭不是他花钱就不高兴。七十年代困准时期,母亲辛苦养鸡养鸭下的蛋动不动就被他送人,我们只有干眼馋的份,母亲没少为此与他吵架。 七十年代谁家有辆自行车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父亲托人终于买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给母亲上下班用。我们就早早到厂外大桥上迎接母亲下班,为的是能够推一下自行车过过干瘾。父亲高兴时会用自行车前一个后一个带着我们兄妹在运输科的场院上骑行,那叫一个爽! 从小,我就淘气顽皮,上欺哥哥,下撩妹妹,没少挨打。中学时停课闹革命,我更是四处闯祸,打架头殴、偷鸡摸狗、欺负女生、放火烧房、挥刀伤人……这张照片是偷穿父亲的老式军装不伦不类照的,当时好象是15岁。 母亲其实最喜爱我!从小就给我讲她的中学课本,逼我照报纸描字,6岁就让我上学。每当父亲暴揍我时,都是母亲用身子帮我挡着棍棒。中学时,是母亲四处帮我借阅那些中外名著,逼背唐诗宋词。每当我的作文获奖或成为范文,最高兴和自豪的一定是母亲。后来,在母亲的鞭策下我如愿考研成功,她哭了……为照顾中风偏瘫的父亲,她无怨无悔每天按吃喝拉撒睡的程序,精心服侍照顾我父亲整整十七年。 1980年9月,父亲强行改报了我的高考志愿。本来我的志向是当一名学识渊博的老师,填报的是云南师大(当时叫昆明师院)历史系。但最后极不情愿地步父后尘,成为昆明步兵学校(现昆明陆军学院)外语训练队的一名学员。父亲如愿以偿了,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还被他逼着拍了一张"送子参军照"。 军校假期回家,父亲难得带全家到翠湖公园游玩照像。那时的我好象还是挺瘦削精神的。 我与哥哥仅相差一岁,从小就象双胞。原来,哥哥出生不到一岁就因患肠埂阻动大手术,后治愈捡了条命。我是生下来作为后备队员顶替儿子的。所以,我是备胎! 小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是二位哥哥的宠爱对象。因为老惹她哭叫,小时候我没少挨父亲的打。 慢慢地,父亲老了。五十多岁同我现在差不多的年纪,就开始沉默寡言了。他爱好不多,除了抽烟喝酒外,娱乐方面就是喜欢打扑克夾耳朵了。每当看到他骑着自行车找几个老友打牌喝酒,好象是他最开心的日子。 父亲不仅给了我们无私的爱,还给我们树立了待人处事的楷模。他们那一代人,时代动荡,命运多桀,吃苦耐劳,辛勤工作,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足够供我们享用一生。 谢谢父亲您给了我生命!我的血管里流淌着您的军人血脉!您虽然远在天堂,但您的生命仍在延续一一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