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丨带着执念默默归去
她是青花瓷上的浓淡转笔,是曲调里的抑扬顿挫,点点滴滴都是才情,清冷的幽光,暗藏一生辗转几多忧伤。
终其一生,横空出世的来,旁若无人的活,听天由命的走。她,就是民国奇女子张爱玲。
她笔下的灵魂、文字中的孤傲,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依旧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余味。
一代才女的不凡人生
1995年9月8日,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逝世,终年74岁。
1920年9月30日生于上海,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
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后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
《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
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却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解放后离开大陆。她的代表作有《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等。
有着旗袍情结的她
她愿意乐享人间的一切美好,但这个世界在她眼里并不是一个可以供她肆意取暖和无限依靠的地方。
所以,你看她那张最有名的旗袍照,斜睨着眼睛,有几分骄矜与凌傲,似乎拒人千里之外,但这样的防御姿势不过是她与世界隔阂的距离而已,那段距离,懂她的人,轻轻一迈就过去了;不懂她的人,则永远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张爱玲素来喜欢在文章中不厌其烦地描写衣服。女人的衣服,在她的笔下,都成了一个个华丽的影子,生动而妩媚。旗袍在张爱玲笔下流泻的艳光更是引人无限遐思,而且它与女主人公的性格气质往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记得《半生缘》中曼桢穿过一件浅粉色的旗袍,袖口压着极窄的一道黑白辫子花边;曼璐出场时穿的是苹果绿软缎长旗袍,见世钧时则是一件黑色的长旗袍,袍叉里露出水钻镶边的黑绸长裤。
《封锁》里的吴翠远穿的是一件白洋纱旗袍,滚一道窄窄的蓝边,人如其衣,平淡如水;《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脱下来的那件月白蝉翼纱旗袍。
对画情有独钟的她
张爱玲有一个爱好鲜为人知,那就是绘画。她对西洋油画倾注了别样的热情,对印象派的色彩分外倾心,还为此留下了《谈画》《忘不了的画》等经典名篇,她对拉斐尔、塞尚、高更、林风眠等绘画大家的名作解读都收录其中。
世人通常只知道张爱玲会写书,却不知道这个才女还会绘画,虽然只是未经训练很简单的配图,但依旧十分讨喜。文
化学者止庵曾与万燕合著过一本《张爱玲画话》,这才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张爱玲的艺术天分。她发表的作品里,可常见到她画的插图。
如短篇小说《心经》《琉璃瓦》,中篇小说《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张爱玲的画一如她的文字,独特而精到,简练而传神。
1943年12月,胡兰成读到张爱玲的《封锁》后便对这位女子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开始追求张。就这样,23岁从未谈过恋爱的张爱玲,遇到的是年长她14岁的情场老手胡兰成。
胡兰成曾任汪精卫伪政府宣传部政务次长,在南京有一妻一妾以及数位情人。恋爱中的张爱玲曾在赠予胡兰成一张自己的照片后留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1944年8月,胡兰成在抛弃一妻一妾后,与张爱玲定下婚约,考虑到时局不稳,两人没有举行正式仪式,只写婚书为定: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然而,这次婚姻是极不明智的选择。胡兰成去武汉办《大楚报》,爱上了护士小周;后来抗战胜利,胡兰成逃亡,留下张爱玲独自面对舆论攻讦,他则爱上朋友的妻子范秀美。张爱玲去温州找他,要他在自己与小周之间做出选择,他不肯。
张爱玲隐忍到1947年,待胡兰成已经完全脱离险境,才寄了一封分手信给他:“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唯时以小吉(小劫)故,不愿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随信还附了30万元钱,作为分手费,那是她新写的电视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稿费。
她的小说风貌奇崛,摇曳多姿,但她的文字很少有温暖的调子,冷静、自持、凉薄,不乏几分揶揄的色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张爱玲的那些句句刺心的话: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两人都在尽情享受媚眼,尽情的享受目光相对时的火热心理,尽情的享受手指相碰时的惊心动魄。一旦说出来,味道会淡许。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最可厌的人,如果你细加研究,结果总发现他不过是个可怜人。
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
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再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
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
对于大多数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
做人做了个女人,就得做个规矩的女人,规矩的女人偶尔放肆一点,便有寻常的坏女人梦想不到的好处可得。
有两种女人很可爱,一种是妈妈型的,很体贴,很会照顾人,会把男人照顾的非常周到。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会感觉到强烈得被爱。
还有一种是妹妹型的。很胆小,很害羞,非常的依赖男人,和这样地女人在一起,会激发自己男人的个性的显现。
比如打老鼠扛重物什么的。会常常想到去保护自己的小女人。还有一种女人既不知道关心体贴人,又从不向男人低头示弱,这样的女人最让男人无可奈何。
《不了情》(1947年)是张氏小说《多少恨》的电影版本,讲述了女家庭教师虞家茵与有妇之夫夏宗豫一段辛酸爱情。
虽然情节上未见新意,但有张爱玲奇才异女的盛名护驾,又有大导演桑弧联手,加上刘琼和陈燕燕的人缘,仍然有许多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去享受这段归来泪满巾的悸动。
《太太万岁》(1947年)是40年代末中国喜剧电影的代表作品。张爱玲继续与桑弧合作,在电影中增添了些许酸溜溜的讽刺味道。老戏骨张伐、石挥、上官云珠配合得天衣无缝,新秀蒋天流也藉此走红。
《哀乐中年》(1949年)张爱玲与桑弧的三度合作,默契和灵感的火花使编和导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这却成了这对创作绝配的最后灿烂。
《金锁记》是一个搁浅的计划,也预示着张爱玲电影生涯的第一个分号。在风云突变的历史中,影迷们惟一可以做的只是寻一处幽静所在,想像一下张瑞芳扮成曹七巧的模样,顺便留意小说中欣赏月亮时的苍凉快感,对人生中“不彻底的现实,永不完满的情愫”发一番感叹。
将近十年后,张爱玲才有机会重续电影不了情。1956年起,她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陆续编写了10个剧本:1956年《情场如战场》、《人财两得》、《桃花运》,1960年《六月新娘》、《温柔乡》,1962年《南北一家亲》,1963年《小儿女》,1964年《南北喜相逢》和60年代的《一曲难忘》(又名《魂归离恨天》)。
如今,根据张爱玲作品改编的许多电影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片,主要有:许鞍华导演的《倾城之恋》、《半生缘》;严浩导演的《滚滚红尘》;关锦鹏导演的《红玫瑰白玫瑰》。
张爱玲在乱世中经历了父亲的家、母亲的家、胡兰成的家,但这终究没有一个好的结局,成不了家。在她正值青春的前半生里,她想求一个家而不得。
而最后她在自己的文学影视创作中找了心灵的归宿,然而这一切是否能弥补这位多情女子所受到的伤,只有她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