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湖畔那段难忘时光

越地吴人

冒着酷暑,老同学们结伴来到温州鹿城区的九山河边,这儿是我们母校的旧址。 一下车,过了胜昔桥,就到了那时我们晚餐后吹着晚风散步的地界。 大樟树环抱的小巷那时是步行最舒服的一条路 昔日的母校已是温州七中,由于是建筑工地,没能进入瞧一瞧,只能隔着湖水望了又望。 约一千六百年前,郭璞相地选址时,发现温州城九山环列构成斗杓斗柄,与天上北斗星遥相呼应,“九斗山城”的格局由此而生。相传,有一条护城河就缓缓流淌在“九斗山城”的西面松台山的城墙下,人称,九山河。千百年来,因为温州话“河”与“湖”同音,九山湖因此得名。 九山公园的景观桥——胜昔桥又名窦妇桥,到1970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拱形桥,1988年加宽人行道,2002年改建,改建后的胜昔桥采用悬链线,桥两端设过人孔,与九山河景观步行道及水上栈道相连,桥宽由原先3.5米扩建成16米。 每年的夏天,这里成了老百姓天然的游泳池,尽管如今的河水已无当年的清澈。 时至今日,热风阵阵的盛夏,尽管年轻的情侣们都被空调关在了室内,但九山路上依然数十年如一日的清凉,风吹树叶飒飒作响,清爽的空气中还漂浮着草木清香。走在林荫道上,大树夹道相映,茂密的树叶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罩住大地,只撒下无数细细圆圆的光斑。和恋人携手走过这条林荫大道,林荫作伴,绿水相随,绝对能称得上“温州最浪漫的路”。 1902年,晚清朴学大师孙诒让先生创办了温州中学,1906年创建了温州师范学校。从此九山湖畔,书香四溢,学者辈出。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谷超豪就是从九山湖畔走出的大批学者的代表,一代词学宗师夏承焘也使得九山湖熠熠生辉,不仅如此,光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就有8位出自九山湖畔。尽管温州中学在其百年华诞之际搬迁至新校舍;温州师范学校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后又并入温州大学,但是它依然给九山湖留下了人才辈出的美好回忆。 部分同学登上附近松台山上的净光塔 松台山有禅之山之称,可登塔的同学目的不是问禅,而是为了欲穷千里目。 站在塔的最高层,视线定格在九山湖方向,鸟瞰母校旧址 喏,就是那个范围! 虽是物是人非,但那些大树还挺立着,下次有机会再来,忘不了去树下怀念那往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