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胡须男

1×88

在当今这个流行中性美的时代,胡须的盛世巳悄然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胡须,又称“胡髯”、“髯须”等,是雄性激素直接作用的结果。古时男子以眉毛、胡须稠密为美,故以“须眉男子”代指堂堂男子汉。纵观中国古今小说,最具雄性荷尔蒙气息的非《三国演义》莫属,其可谓是一部男人的“百科全书”。 在金戈铁马、狼烟滚滚中的历史画卷中,一个个个性鲜活的胡须男们粉墨登场,演绎出一出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最能屈能伸的胡须男 若论《三国演义》中最能屈能伸的胡须男,莫过于曹操。书中第五十八回是这样描述曹操潼关战败后的情景“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角旗包颈而逃。”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孟德在潼关战败后却不顾颜面,被迫弃袍割须蒙面抱头鼠窜,足见其此战之狼狈不堪。但在狼狈的背后,可以窥视到孟德在特定的环境下不拘小礼,灵活机变、敢为人先的高明之处。保须与保命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如孟德循于旧礼、不知变通,其结果只能是一命呜呼,如项羽般到阴间做一“鬼雄”罢了!何来之后的败马超、降张鲁?从而东山再起,创下不朽之功业,奠定魏国之基础。 快哉!孟德,只担身前事,何计身后名,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最美的胡须男 《三国演义》中最美的胡须男,非“武圣”关羽莫属。其人身长九尺,五绺长髯披拂胸前,过于其腹,献帝见之赞曰:“真美髯公也!” 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关羽土山被围降汉(即所谓“降汉不降曹”)后, 曹操对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意图使关羽忘兄而真心归附。冬月,关羽恐须断,以皂纱囊裹须。曹操见之,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由此细节可见,关羽对于自己的美髯犹是这般爱护,又怎会做背兄求荣,有辱名节之事乎!其心志,岂是曹操的荣华富贵可以动摇。正因如此,斩颜良诛文丑后,云长既知刘备下落,没有丝毫犹豫,乃挂印封金,护二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难万险,终于与兄生死相随,留一段千古佳话。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云长义薄云天,始终不负桃园之情,当真无愧“美髯公”之名也。 <p> 最刚猛的胡须男</p><p> 《三国演义》中猛将如云, 有逐虎过涧的“恶来”典韦,有裸衣战马超的“虎痴”许褚,有啖目自食的夏侯惇,有一身是胆、单骑救主的常山赵子龙,还有那威名赫赫的西凉锦马超。然而,典韦、许褚骁勇,伟绩甚少;夏侯惇虽猛,终非一流;赵云、马超俊郎,刚猛不够。 堪称《三国演义》中猛男第一人的,自然是那位燕颔虎须的“猛张飞”。 </p><p>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每临张飞出战,常是倒竖虎须,圆睁环眼,跃马而出,宛如猛虎出山,势不可挡,往往让敌手末战先怯三分。长板桥上,霹雳一声惊退曹操百万兵;葭萌关下,大战西凉锦马超。可谓豪气冲天,尽显男儿本色,祖龙图:“蜀之诸将,惟飞最雄。 ”</p><p> 说来憋屈:虎须猛将的结局,不是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而是在眼睁须竖的醉梦中被宵小所害。话说张飞闻兄(关羽)被害后,心情烦躁,借醉鞭打士兵,要他们日夜赶造兵器,想要马上为兄弟报仇。最后部下范疆与张达忍无可忍,只好趁张飞烂醉如泥之时,将他刺杀于军营的卧榻之上。</p><p>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深究其因,张飞这种至刚至猛之性让其在战场上一无所忌、不畏敌手,平添三分威力,赢得赫赫威名。但凡事过犹不及,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至刚则易折。正因其性过刚,刚则易急,急则生变。最终一代名将,栽倒在自己的急脾气上,被小人所害。</p><p> 惜哉!张飞,壮志末酬,却因自已的坏脾气亡于卧榻之上 ,令人扼腕叹息。 </p> 最不服老的胡须男 曹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慕年,壮心不已。《三国演义》中壮心不已的老将,首推年愈花甲,方得以成名的老黄忠。遍观全书,有关黄忠的外貌只知其“身披金锁甲、皓首”,而对于其它各处则不着一字。但据我看来:如此英武的老将,胸前定有了几绺银须飘动,若是净面无须,那定会大煞风景,无端少了几份英雄气概。 书中黄忠出场时,已是白头银须的花甲老将,但双臂仍有千斤之力,能开强弓,会驾烈马,宝刀末老。自长沙大战关羽,归附刘备后,老将每战不逞多让,一马当先。先后阵斩蜀中名将邓贤,败张郃取天荡,刀劈夏候渊,智夺定军山,为刘备夺取四川、汉中立下汗马功劳。正如文中所赞“ 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 章武二年春正月,已逾古稀之年的武威后将军黄忠仍不服老,请命随先主起兵伐吴。在彝陵之战中冲锋陷阵,误中埋伏,中箭身亡。一代名将最终战死沙场,也算死得其所。 壮哉!黄忠,虽发须皓然,却老而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乎。 <p> 最进取的胡须男 </p><p> 古人以紫、黄为贵,认为胡须为紫、黄两色者必怀奇才,定为大富大贵之人。《三国演义》中,具此异相的有两人。从他们的人生际遇来看,书中虽有演义成份,到也名符其实。</p><p> 其一,就是东吴的紫髯大帝孙权。其年少继承父兄遗业,以柔克刚,西拒刘备北抗曹操,与当世两大枭雄鼎足而立,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长达五十二年。后世辛弃疾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词。</p><p> 如果说孙权是最为进取的胡须男,那么位居第二的则是曹操的三儿曹彰。因其胡须为黄色,曹操认为“黄须儿,定大奇”。曹彰也不负父望:自幼好为将,勤习弓马,成年后先破代郡乌丸,再降鲜卑。夺取汉中之战时,曹刘两军对阵,玄德令义子刘封出马。操骂曰:“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以子为荣之情溢于言表。</p><p> 此二人皆出身一方诸候之家,本可依靠父兄余荫,坐享荣华,安稳度日。二人却不为家世所累,在鼓角铮鸣中,提三尺之剑,乘势而为,锐意进取,因而成就了一番功业,赢得了身前身后名。</p><p> 回望历史,斯人已逝,但他们的铁血男儿故事却在岁月长河中历久弥新,让人心生向往、久久难以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