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底,我赴新疆参加老部队战友聚会活动。8月4日回到石河子。8月7日是星期天,杭宇三姨家二表哥吴新春休息,自告奋勇驾车送我们去莫索湾。同行的有长斌弟,还有吴新明邵明华夫妇。我们先到原二营部转了一圈,已经面目全非了。接看又到军垦陵园,祭奠了杭宇姥姥和三姨及他三叔。中午,杭宇表姐英杰设宴招待我们一行。下午英杰一家三口驾车随同我们探访了团部植物园、医院,又回到老15连转了一圈,驱车至东阜城遗址,最后又到150团驼铃梦坡和团部游览,晚上赶回石河子,游览了市政府前广场的夜景。一天活动十分丰富,撷取几个片断,略作编辑,与亲人们共享。 莫管处通向149团的柏油公路,宽敞平坦。据说柏油公路通到每一个连队。 149团二营校原教学楼,现在院子里不见了孩子,养了一群大鹅。没在二营部住过的人,怎么也想象不到过去这是培养人的学校。 在原二营校教学楼前合影留念。 二分场149团医院老外科遗址。就是靠着这座倾圮欲坠的老建筑,才能推断出已见不到踪影的当时其他建筑所在的方位。 根据老外科的遗址,推断出这是咱家老房子的地点,也成了一座蔬菜大棚了。 在咱家门口原址处留影。 远处建筑物是原二分场医院老门诊。1992年前后,吴新明在二营校当老师的时候,全家在这里住过。他还记得,说是爷爷当时帮他找的房子。 祭奠亡弟长尧。 这是我和斌弟在149团医院门口的留影。医院已经没有我们认识的人了,所以未作过多停留就离开了。 这是咱家在15连住房后面几百米远的野马城遗址。当时我的印象里,城里一片荒荒,杂草丛生。现在被开垦成农田,种了棉花,长得挺茂盛。四周城廓遗址还清晰可辨,有的高出地面一两米,长满芦苇杂草。长斌说,城南原来还有一口枯井,我一点都不记得了。 这是野马城东面的渠道,流水向南,一直通向咱们家那个方向。过去,我们都是在这条渠道里取水饮用。不过,过去渠道是土筑的,横截面是梯形的,上宽下窄,渠面比较宽,人是跨不过去的;现在是水泥板做渠道内里,基本是直上直下,横截面呈长方形,只有六七十厘米宽,使劲一跨就跳过去了。另外,我的印象里,渠道两旁有很多树,现在影子也不见一棵。还有,印象里渠水是由南向北流的,现在怎么反过来了。我记错啦? 这一张照片光线运用得不好,但勉强能看清楚。这是在咱们全家刚到15连时(还没有秋月呐)住的窑洞所在地。也是连队喂鸡的地方,是在连队最南面,后来又搬到最北面平房里去了。就在这里,我帮爸爸垦荒种自留地时,在地底下发现了一包铜钱(有的地方称麻钱)。许多小女孩知道了,都来咱家索要去做毽子,散落了一部分。最后,还剩下三公斤,爸爸让我拿到供销社卖了,值9块钱呢!现在看起来太“败家”了,可在当时,一是不懂得文物的珍贵,二是这也是一笔大钱啊,顶爸当时36块钱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哩。
也是在这里,一天下午,我在窑洞门口空地上点了一堆火熏蚊子。我在火堆上跳过来跳过去,边跳边喊“学习向秀丽”,结果一个不小心趴到火堆上了,一只手被火烫伤躺在炕上不能动弹(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住医院,可能也没有医院可住)。就是在这个时候,爸爸为了让我有个消遣,找来一本破破烂烂的竖排版繁体字的《水浒传》。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哩。 这是在东阜城遗址照的相。站立点就在149团和150团分界大渠的桥附近。在我的印象里,东阜城的遗址比野马城要保存得更完整、更明显一些。城墙有的地有三四米高,夯土的;城内房屋的残墙断壁也交错排列、历历可辨。现在看去,一点痕迹也找不到了。真让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