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创业路社区太极队:以拳养心,以师为引——我们的杨氏太极拳成长之路</b></p><p class="ql-block"> 2025年初春,深圳创业路社区金海岸四楼的平台上,二十余位身着红色太极服的习练者正随着晨光舒展拳脚。他们动作圆润如行云流水,呼吸沉缓如春风拂面,这是创业路太极队成立半年来的日常剪影。从2024年10月至今,这支由零散爱好者组成的队伍,在吴艳梅老师的带领下,不仅将杨氏太极拳的种子深深扎根于生活,更让“体悟太极、快乐太极”的理念成为社区的一道人文风景。她们就是:班长 刘秋玲 老师 李玉梅 王光英、王蓉带领的创业路社区太极拳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艳梅老师</p><p class="ql-block"><b>缘起:从零散到凝聚的“太极之光”</b></p><p class="ql-block"> “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大家连‘棚捋挤按’都分不清。”回忆起队伍初创时的场景,队员们感慨万千。彼时,社区里零散的太极拳爱好者虽有心习练,却苦于缺乏系统性指导。直到吴艳梅老师的出现,这支队伍的命运悄然改变。年逾七旬的吴老师每日清晨徒步数公里,风雨无阻地来到来福士喷泉广场义务教学。她身上既有传统武者的庄重,又有师者的温情,一套杨氏85式太极拳在她手中刚柔并济,如诗如画,很快吸引了更多居民加入。</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的拳架里藏着‘魂’。”一位学员如此形容。在吴老师的引导下,队伍从模仿动作的“形似”逐渐转向体悟拳理的“神似”。大年初一的清晨,当城市还沉浸在节日的酣眠中,这支队伍已准时出现在广场上。拳友们笑称:“春节的爆竹声里,我们的拳架比烟花更热闹。”正是这份坚持,让创业路太极队在短短半年内壮大至二十余人,成为社区文化中一抹独特的亮色。</p> <p class="ql-block"><b>蜕变:在“静松正慢”中寻找生命韵律</b></p><p class="ql-block"> “以前总以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的‘慢动作’,现在才明白,慢中有乾坤。”队员王女士分享道。杨氏太极拳“静、松、正、慢、匀、稳”的核心要义,曾让许多初学者感到困惑。吴老师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体验:她让学员闭目感受“虚灵顶劲”时脊柱如春笋破土的舒展,体会“沉肩坠肘”时气血如溪流归海的通畅。当一位长期受颈椎病困扰的拳友在坚持三个月后惊喜发现疼痛缓解时,队伍里传开了“太极治未病”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更深刻的改变发生在身心层面。曾因工作焦虑失眠的张先生,如今在“以意导气”的练习中找到了内心的锚点;退休后郁郁寡欢的李阿姨,则在集体习拳的欢声笑语里重拾生活热情。</p><p class="ql-block">吴老师常说:“太极拳是‘流动的冥想’。”队员们在日复一日的“棚捋挤按”中,逐渐参透“动中求静”的智慧——当拳架如抽丝般连绵不断,浮躁的心绪也如云烟消散。</p> <p class="ql-block"><b>传承:拳脚里的文化基因</b></p><p class="ql-block"> “跟着吴老师学拳,学的不仅是动作,更是一部流动的传统文化典籍。”年轻队员小陈的感悟,道出了这支队伍的特殊之处。吴老师的教学从不局限于招式,她将“身背五张弓”的拳理与中医经络学说结合,用“松腰落胯”诠释道家“致虚守静”的哲学。一次春雨中的晨练,她指着被雨水浸润的树木说:“看这枝条,柔时随风摇曳,刚时可承重露——这就是太极的刚柔之道。”</p> <p class="ql-block"> 这种文化浸润让习拳超越了单纯的健身范畴。队员们自发组织经典诵读会,从《太极拳论》中探寻武德真谛;在社区活动中,他们以“崇德尚武”为准则,将“尊重、谦和、互助”的太极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当队伍在社区文化节上表演时,观众们不仅看到整齐的拳架,更感受到一种从容安详的气场——那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b>感恩:以拳为桥,薪火相传</b></p><p class="ql-block"> “没有吴老师,就没有今天的创业路太极队。”这句话已成为全体队员的共识。七十多岁的吴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每个细节:她托起学员的手腕体会“沉肩坠肘”的力道,扶着学员的腰胯感知“虚实转换”的玄机。更令人动容的是她的教学智慧——当学员纠结于动作标准时,她会说:“太极拳不是刻板的模具,它要有情有意,像书法里的飞白,留点余地才生动。”</p> <p class="ql-block"> 这份师者情怀点燃了传承的火种。如今,最早一批学员已能独立带领新成员练习,队伍中形成了“老带新、传帮带”的良性循环。在最近一次结业展示上,吴老师看着学员们行云流水的拳脚,眼含欣慰:“你们打出的不仅是杨氏太极的形,更有它的神。这就是最好的回报。”习场边的标语:“岁月有夕阳,太极无黄昏。”这支向着阳光生长的队伍,正带着杨氏太极的韵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踏出更加从容坚定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b>尾声:拳无止境,向光而行</b></p><p class="ql-block"> 从深秋到初春,这支队伍用脚步丈量时光,用拳脚雕刻岁月。晨光中的创业路金海岸的四楼平台上,二十余道身影依旧在缓缓起势,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有人在这里找回健康,有人重遇宁静,更多人则在与太极的对话中,发现了生命本真的力量。正如他们挂在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上照片邵辉校长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