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登泰山→

郭争鸣

<p class="ql-block">  泰山红门是泰山中路徒步登山的起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红门位于泰山南麓王母池西北,因西北大藏岭南崖有两块红色岩石排列似门而得名。它是泰山众多景点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地点,处于泰山中路游览线的开端位置,这里也是游客开始攀登泰山、开启登山之旅的热门起始点,红门区域的主要建筑是红门宫,它是一组庙宇式建筑,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佛教寺院弥勒院,东院为道教殿堂碧霞元君庙,中间由飞云阁相连。红墙青瓦,古朴典雅,院内有众多的碑刻和古树,文化氛围浓厚。</p> <p class="ql-block">  泰山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泰山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泰山的各个山峰、峭壁、山谷等地方,其年代跨度大,从秦汉时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这些石刻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诗词、歌赋、题记、经文等,书体则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字体。篆书中,如秦朝的李斯小篆碑刻,线条圆润流畅,结构严谨规整,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隶书则风格多样,或古朴厚重,或飘逸灵动;楷书端庄秀丽,行书潇洒自如,草书奔放不羁,不同的书体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泰山摩崖石刻有的字大如斗,有的字小如蝇头,其中不乏气势磅礴的巨幅石刻。例如,经石峪的《金刚经》石刻,字径达半米,洋洋洒洒刻于大片石坪之上,被后人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古代工匠们运用高超的技艺,将书法作品精准地雕刻在坚硬的岩石上,使石刻既保留了书法的神韵,又增添了金石的质感。石刻的刀法或刚劲有力,或细腻柔和,与书法的风格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泰山红门处于泰安市泰山区的太平村附近。红门是泰山徒步登山中路的起始点,周边环境清幽,人文气息浓郁。太平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游客开启泰山之行的重要依托地。这里有不少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比如餐馆、旅店等,能为即将登山或者登山归来的游客提供食宿等基本服务。从红门出发,踏上登山步道,游客可以沿着历史悠久的古御道一路向上攀登,去感受泰山的雄伟壮丽和深厚文化底蕴。要是你打算去红门及泰山游玩,太平村可以作为安排行程中的一个参考地点。</p> <p class="ql-block">  泰山南天门又称三天门,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攀登泰山行程中的关键节点,地理位置与构造:它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海拔1460米,恰处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南天门为城楼式建筑,由下砌石为基,上筑楼阁,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覆盖,气势恢宏。门洞为拱形,高3.8米,宽3.7米,深7.9米,额题“南天门”,是清乾隆皇帝所书。周边环境融合,南天门巧妙地与周边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它北依泰山主峰,南望层层山峦和曲折的登山步道,两侧山峰对峙,仿佛天然的屏障,衬托出南天门的雄伟与险峻。在神话故事中,南天门是天庭的正门,是凡人进入仙界的第一道关卡。泰山南天门也因此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玉皇顶是泰山的主峰,也是泰山的最高点,海拔1532米,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而玉皇顶则是观赏日出的绝佳地点。清晨时分,站在玉皇顶上极目远眺,随着天色逐渐破晓,远方的地平线由灰暗变为淡黄,继而转为橘红,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光芒万丈,将云海、山峦都染成了金黄色,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点亮,那种雄浑壮阔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在夏秋季节,当大量水汽蒸发上升至空中,在岱顶就会形成云海。站在玉皇顶上俯瞰,云海翻腾,波涛汹涌,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有时云海会像巨大的玉盘平铺在天地之间,给人一种宁静而又震撼的美感。晚霞夕照: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玉皇顶上,整个山峰被染成了橙红色,与周围的云海、山峦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晚霞的颜色不断变化,从橙红到深红,再到紫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玉皇顶岩体是泰山地区重要的地质存在,玉皇顶岩体主要由中粗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构成。这种岩石具有独特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等。钾长石通常呈现出肉红色,斜长石为灰白色,石英无色透明,黑云母则呈黑色片状,这些矿物相互交织,构成了岩石斑斓的色彩和复杂的纹理。其形成年代久远,大约在28亿年前的新太古代。当时,地球处于地质活动极为活跃的时期,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向上侵入到地壳中,经过漫长的冷却和结晶过程,逐渐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二长花岗岩岩体。玉皇顶岩体是研究地球早期地壳演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到28亿年前地球的构造环境、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等信息,为重建地球早期历史提供重要依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