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传雅韵 一壶容乾坤——参观陶都蜀山古南街

张锁龙

<p class="ql-block"><b>4月13日,我参观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对紫砂厅的精湛展品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些展品都出于陶都蜀山古南街,因此,4月20日来到古南街。</b></p> <p class="ql-block"><b>枕山临水,长370米的宜兴蜀山古南街,始于唐宋,繁盛清代,民国时期宜兴紫砂五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屡获大奖,名扬海内外,这里是紫砂的发祥地,也是紫砂艺术大师成长的摇篮,已成为紫砂爱好者的朝圣之地。</b></p> <p class="ql-block"><b>古南街沿蠡河呈带状分布,青石板路宽约2~4米,两侧现有修缮保留48处明清建筑本体,多为前店后坊格局。据介绍引入42个非遗工作室、15家主题茶空间,形成陶艺创作、展览销售、研学体验主题生态。</b></p> <p class="ql-block"><b>漫步在前有蠡河、后有蜀山的古南街上,穿越时空般地游览于窑场兴起烧制陶器的唐宋,陶业繁华鼎盛的清代,当年这里集200多家紫砂作坊,山上是泥与火的交融,山下商贾云集,蠡河码头船来船往,将产品运往全国,年运输紫砂器具逾百万件,蜀山这样的繁荣延续近500年。</b></p> <p class="ql-block"><b>由于时代的变迁,交通的发展,改变了昔日的面貌。但从明、清到现当代,蜀山始终是紫砂艺术的中心,聚集了一大批紫砂艺人,造就出一代又一代名匠大师,古南街是名符其实的大师摇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明初制壶四大家时朋之子时大彬,紫砂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里程碑式的大师,在蜀山开设“三友居”陶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清嘉庆年间,蜀山南街一度被称为“杨氏街”,杨彭年、宝年、凤年兄妹均是制壶名手,杨凤年更是史籍记载第一位紫砂女艺人。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的“曼生壶”名垂青史,历来为鉴赏家所珍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清末代末年紫砂名匠黄玉麟学艺蜀山,终老蜀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民国时期的著名紫砂艺人有: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冯桂林、李宝珍、陈光明、汪宝根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被称为“紫砂七老”的有: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任淦庭、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等,是紫砂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对中国紫砂事业的发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当代生长于蜀山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顾绍培、鲍志强;学艺成才于蜀山的有:汪寅仙、谭泉海、吕尧臣、周桂珍、曹亚麟;出生成才于蜀山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有:何道洪、曹婉芬、祟益顺、毛国强、吴鸣、徐达明。</b></p> <p class="ql-block"><b>在古南街,似遨游在紫砂壶工艺海洋中,陶瓷艺术大师旧居、或非遗工作室、或茶室空间,均展有品种繁多各式各样的工艺精致的紫砂工艺品,琳琅满目,目不转给,应接不暇,沉浸于美不胜收的紫砂壶工艺中。</b></p> <p class="ql-block"><b>老一代紫砂工艺大师艺术精湛贡献卓绝。我参观了民国时期制壶九大家介绍,参观了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的顾景舟旧居,顾景舟年表,对中国紫砂事业承前启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1954年,参与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生产工场的组建筹划工作,负责“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的育才重任,其徒弟有中国工艺美术师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周桂珍等。顾景舟作品风格多样,线面周正,代表作有“提壁套壶”“雪华壶”“大梅花茶具”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民国时期制壶九大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紫砂泰斗”顾景舟旧居</b></p> <p class="ql-block"><b>新一代紫砂工艺师守正创新接棒相传。在古南街,看到对工艺美术师、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徐芳的介绍,1977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96年进紫砂一厂,在兄长工艺美术大师曹建国的悉心指导下,造型设计工艺水准大有进步。其作品造型优美清新、典型大方,在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实用中求美观、文雅中求情趣。吸取传统工艺之精华,结合现代工艺之巧妙,作品中充满了生命力和想象力,深受壶艺爱好者的青睐。徐芳创作的东坡提梁、太极提梁两件作品,均在2015年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暨上海“白玉兰”国际陶瓷艺术奖评选活动中荣获紫砂类金奖。</b></p> <p class="ql-block"><b>古街不长,观赏细品,耗时许久,茶室装饰,艺壶满堂,入室品茗,悠哉欣赏,饱尝眼福,欢乐而归。</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