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李白故里

宁静致远wx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7月我们来到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故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青年时期的诗仙李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故里,以李白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分为诗歌碑林园、清风明月园、登楼摘星园、陇西家风园等十二大园区。景区与太白祠、粉竹楼等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邻,还有磨针溪、漫波渡、春江花月夜、青莲世界等众多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纪念馆坐落在江油市昌明河畔,占地40余亩。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00年筹建的,1982年10月开馆。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隋末,其先人因罪流徙于西域碎叶城,李白就诞生在那里。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青年时期在蜀中就学漫游,成年后,先后漫游了长江、黄河流域的名山胜地。唐玄宗天宝初,应召人京,为供奉翰林。两年后被排挤出长安,开始了新的漫游。安史之乱中,因参加永王李磷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归。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后病死于安徽当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江油,作为李白故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众多历史文献记载与学者考证,江油在古代就已人文荟萃。它地处蜀地交通要冲,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活跃区域。自秦汉时期设郡置县以来,江油历经朝代更迭,在不同历史阶段均绽放出独特光彩,为孕育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土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蜀紫云亭位于江油李白故里景区内。它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紫云亭造型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这里是纪念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重要场所之一,承载着人们对李白的敬仰和追思之情。亭内可能陈列着与李白相关的诗词、书画等作品,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庚入梦《草堂集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里讲了一个关于李白出生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的母亲在临盆的那天晚上,梦见天上金光闪亮,太白金星从天而降,落在她的怀中。顺利生产后,她给儿子起名为李白,并以太白字之。所以大家都说,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大约在公元701年出生于江油青莲镇。此地山水灵秀,涪江蜿蜒而过,青山环绕,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赋予了李白最初的审美启蒙。幼年的李白,便在这青山绿水间嬉戏玩耍,涪江的滔滔江水、周边的奇山怪石,成为他眼中最初的自然画卷,激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陇西李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世家大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地位。在古代社会,世家大族的背景对于个人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有着重要的影响。李白在其诗作中多次提及自己的家族渊源,这或许反映了他对自己出身的重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的妹妹叫李月圆。李月圆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她自幼聪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关于她的具体事迹记载相对较少,但从一些资料中可以推测出她与李白感情深厚。她的存在也为李白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温暖和亲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月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展现出了女性的温柔与才情。她的生活可能相对较为平静,主要在家庭中度过。虽然我们对她的了解有限,但她作为李白的妹妹,也成为了李白家族历史中的一部分,被后人所铭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李白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雄奇奔放,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新奇,语言清新明快,音律和谐多变。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苟鹤称他为“千古一诗人”。有“李太白集”三十卷,存诗近千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人皆知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旅行家。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从“十五学神仙 ,仙游未曾歇”直至62岁去世于旅途之中。他青少年时期,一边读书,一边旅游,故乡的大匡山是他隐居读书之处,以此为基点常去戴天山、太华山、窦圌山、紫云山等名山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为李白故里就有各种争论。明代的思想家李贽说过一段很风趣的话:“蜀人以白为蜀产,陇西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以为山东产,而修入《一统志》,盖自唐至今然矣……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余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无处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莫争莫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陇西院泛指李白故居,位于江油市青莲镇天宝山西南麓,是李白诞生之地,因李白自称陇西布衣而名。为唐诗人李白故宅。同时,还被誉为唐诗的摇篮。其与太白祠、粉竹楼遥相呼应,系李白故居景区主要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家庭环境方面,李白出身于一个颇为殷实且有文化教养的家庭。其家族重视教育,幼年的李白便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诵读《诗经》《楚辞》等经典古籍。他聪慧过人,对书中的诗词歌赋展现出浓厚兴趣与极高天赋,常常沉浸其中,反复吟诵品味,这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杵磨针,相传有一天,顽皮的小李白逃出学堂去玩,在门前的小溪边看到一老婆婆在吃力的磨铁杵。李白一问才知,老婆婆是要将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在这件事中受到了深深地启发,从此幡然醒悟,发奋读书,最终成为唐朝诗坛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如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已经作为至理名言,收录在《汉语成语词典》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和为事业不懈奋斗努力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蒋琬祠墓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著名政治家蒋琬的地方。整个祠墓建筑古朴庄重,由殿堂、墓冢等部分组成。祠内有很多关于蒋琬生平事迹的介绍和文物展示,能让游客深入了解蒋琬的一生。墓冢保存较为完好,周围古柏参天,增添了几分肃穆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蒋琬是蜀汉时期继诸葛亮之后的又一重要丞相,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辅佐刘禅,治理蜀汉,为稳定蜀汉政权、发展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在其葬地修建了祠墓。</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扬雄(前53年-18年),又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名士严君平弟子,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中国西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辞赋家、思想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白祠:是后人为纪念李白而修建的祠堂,供奉着李白的塑像。祠内有大量的诗词碑刻,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缅怀诗仙,留下了诸多歌颂李白的佳作,这些碑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粉竹楼在青莲镇场东太华山下,绵江公路旁,为李白胞妹月圆旧居遗址,是青莲八景之一。相传,李月圆每天梳洗后,将脂粉水洒在院内竹上,日久竹皆变成粉竹,后人为纪念李白兄妹,故称“粉竹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白碑林,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我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李白出生之前,江油地区的文化生态丰富多元,既有古蜀文化的神秘浪漫,又受中原文化的礼教传统影响,两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兼容并包、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这种独特的文化环境,犹如肥沃的土壤,为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滋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雄奇壮美的故乡山水陶冶着李白,使他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然山水的美,直到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旅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