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伯劳

风雅侠客

<p class="ql-block">  四月末的湘南浸润在湿润的春光里,桔子园新抽的嫩叶泛着油亮的光泽。枝桠交错处,两只绒球般的虎纹伯劳雏鸟正笨拙地挪动,黑曜石般的眼睛占去半张面孔,灰褐色的绒羽间已透出成鸟特有的虎斑纹路。</p> <p class="ql-block">  亲鸟闪电般掠过树梢,将捕获的昆虫精准投入雏鸟张大的橙红色口腔,却在发现人影的瞬间化作一道棕影消失。徒留两团毛茸茸的小家伙在枝头蹦跳张望,翘起的尾羽像焦急摆动的信号旗,定格成春天最动人的生命图鉴。 </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连续的守候过程中发现,雏鸟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辨:最初只能瘫坐枝头等待投喂的小绒球,如今已能用钩状喙梳理渐丰的飞羽。晨露未晞时,它们会反复张开双翼高频振动,尾羽如舵调整平衡,绒毛随动作炸成蒲公英般的圆球,标志着空中猎手的基因正在苏醒。 </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三有保护动物,虎纹伯劳种群的稳定依赖灌丛与疏林交错的栖息环境。这些正在练习杀戮的毛团,未来将承担控制农田害虫的生态职责。然而农药滥用正侵蚀它们的食物链,而观鸟者过度靠近导致的弃巢风险更令人忧心。当最后一只雏鸟成功掠过桔园时,我悄然收起了三脚架——有些成长,需要保持镜头的温度与距离。</p> <p class="ql-block">  撰文摄影:风雅侠客</p><p class="ql-block">‍ 本文照片拍摄于永州市城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