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连载)父亲教我针线活

布衣衫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总是与一台老旧的缝纫机紧密相连。他是一名乡间的裁缝,用一双巧手缝制着乡亲们的衣裳,也缝制着我们全家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裁缝工具一应俱全,缝纫机,裁剪刀,竹尺,皮尺,划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说,他13岁起便开始学习裁缝技艺,头年的多半时间都是在给师傅家里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的才开始接触缝扣眼,钉扣子等基础活,第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才学裁剪。他的师傅手艺高超且要求严厉,对徒弟的立身坐姿、穿针引线都有严格的要求。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傅的训罚。但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让他三年后便能提着裁剪刀独当一面,行走乡里。</p> <p class="ql-block">  我从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利用闲暇跟着父亲学钉扣子,锁扣眼,绞扣绊。那时的生活条件艰苦,昏暗的灯光下,要目不转睛的盯着一个地方重复着一个动作,枯燥无味,作业时间久了,眼睛很胀痛。特别是冬天,手长时间露在外面,长冻疮是常事。父亲对我的要求同样严格,他常说,你要就不学,要学就要做好。父亲叫我从如何穿针引线入手,到怎样缝制出结实的扣眼和精致细小的便衣扣判为止,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我学习也很刻苦,不到半年,这门小技艺便运作自如。得到了父亲和他的同行们的好评。记得有一次我帮父亲绗棉衣,他夸赞我说,你这手艺将来也能做个好裁缝,得到父亲的夸赞,心里充满了自豪和喜悦。</p> <p class="ql-block">  60多年过去了,我现在还能熟练的穿针引线,这背后蕴含了多重原因。那时的我,不仅因为兴趣而投入,更是因为家庭的需要而不断练习,使得这些技能逐渐内化为我自身的一部分。这种早期的训练,如同在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即便岁月流转,那份熟练与自如却未曾消减。</p><p class="ql-block"> 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家中的每一份劳动都显得尤为珍贵。父亲作为裁缝,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的言传身教让我从小就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追求精益求精,这也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岁月虽然带走了许多东西,但它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智慧与感悟。如今的我,每当再次拿起针线时,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与珍惜。每一次穿针引线,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成长、关于家庭、关于岁月的故事。这份熟练与从容,正是岁月赋予我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起了乡情,缝暖了家庭,也缝美了生活。而我,也在这份针线的记忆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p> 附录:回忆录连载之五 <p class="ql-block"> 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