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河黑嘴鸥

北京老包

<p class="ql-block">在营口大辽河入海口,常常能看到一群群灵动的身影掠过水面,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起初我将它们误认作迁徙路过的红嘴鸥。然而,当地人纠正说:“这可不是红嘴鸥,它们是黑嘴鸥,是这里夏日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黑嘴鸥属于夏候鸟,每年5 - 7月,它们便会如约而至,来到营口大辽河入海口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大辽河入海口独特的生态环境,为黑嘴鸥提供了绝佳的栖息之所。这里滩涂广袤,湿地连绵,丰富的鱼虾贝类,成为黑嘴鸥取之不尽的食物宝库。咸淡水交汇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群落,让黑嘴鸥得以在觅食时尽情穿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5月的大辽河入海口,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黑嘴鸥们成双成对,开始寻觅合适的筑巢地点。它们将巢穴精心搭建在滩涂的芦苇丛或碱蓬草间,用干草、枯枝和羽毛细心构筑起温暖的家。雌鸥小心翼翼地将蛋产在巢中,此后的日子里,雄鸥和雌鸥便会轮流守护,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以防天敌的侵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小生命陆续破壳而出。毛茸茸的幼鸟睁着懵懂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亲鸟们不辞辛劳,一次次展翅飞向广阔的水面,捕捉肥美的鱼虾,带回巢穴喂食幼鸟。幼鸟们在亲鸟的悉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它们学着梳理羽毛,尝试着蹒跚学步,偶尔还会在巢穴附近扑棱着翅膀,练习飞行的技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 - 7月,是黑嘴鸥家庭最为忙碌的时光。幼鸟们逐渐长大,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愈发强烈。它们不再满足于巢穴的小小天地,开始跟随着亲鸟,在滩涂上奔跑嬉戏,在水面上空盘旋低飞。大辽河入海口的上空,回荡着黑嘴鸥家族欢快的鸣叫声,它们时而成群结队地掠过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花;时而在空中变换着队形,展现出优美的飞行姿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黑嘴鸥的到来,不仅为大辽河入海口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也成为了营口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这些可爱生灵的风采。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也加大了对黑嘴鸥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力度,设立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湿地的行为,为黑嘴鸥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一年,黑嘴鸥都在大辽河入海口谱写着生命的赞歌。它们在这里度过美好的夏日时光,孕育新的生命,传承着种族的延续。这片入海口与黑嘴鸥相互依存,共同绘就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守护这些珍贵生灵的重要意义 。</p> <p class="ql-block">黑嘴鸥(英文名:Saunders's Gull,拉丁学名:Larus saundersi),是鸻(héng)形目鸥科鸥属的鸟类,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易危(VU)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嘴鸥体长约33厘米,夏羽头黑色、嘴黑色,眼周具白色月形斑,脚红色,飞翔时翼下初级飞羽外侧黑。以沙蚕、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为食。其主要栖息于沿海潮间带泥质滩涂,冬季则常见于港湾、海岛、码头等处活动。黑嘴鸥为中国东部特有的繁殖鸟,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盐城,越冬分布于南部沿海包括中国香港。</p> <p class="ql-block">4月底,处于繁殖期的黑嘴鸥集群于碱蓬滩涂,用干枯碱蓬的茎编筑简单的皿(盘)状巢。筑巢任务由雄雌鸟共同进行。每窝产卵3~5枚,卵呈粉绿色,具黑褐色点状块斑,大小约50×35mm(见上图),孵卵的任务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在平坦的滩涂上、海陆边缘,有丰富的食物供它们喂养自己的幼雏。千百万年来,就是这样“悠闲无尘迹,天地一沙鸥”。</p> <p class="ql-block">黑嘴鸥与其他鸥类在生活习性上有以下区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栖息环境:黑嘴鸥主要栖息于沿海港湾、泥质滩涂、河口等,尤其喜欢生长有盐碱植物的泥质滩涂,繁殖期会选在碱蓬丛生的滩涂。而红嘴鸥等一些鸥类既会在沿海地区活动,也常出现在内陆的湖泊、水库、河流等水域周边,对栖息地的盐碱环境要求不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觅食方式:黑嘴鸥通常在空中巡弋,发现食物后垂直下降,快降落时转身捕食,主要以沙蚕、鱼虾、蟹及水生昆虫等为食。红嘴鸥则常通过游泳、抢夺或将头浸入水面来获取食物,食性更杂,除了水生生物,还会从人类扔的垃圾中翻捡食物,甚至偷食其他燕鸥的卵和雏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游泳能力:黑嘴鸥有蹼但几乎从不游泳,是唯一不会下水游泳的鸥类。而多数鸥类都善于游泳,如红嘴鸥、棕头鸥等,常在水面上活动,有些还能在水中潜水觅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繁殖特性:黑嘴鸥是唯一不在岛上而在陆地筑巢孵化的鸥类,它们在沿海河口处滩涂用干枯碱蓬的茎编筑皿状巢。其他鸥类有的在岛屿上筑巢,有的在悬崖边、沙滩等地方营巢,巢的结构和材质也各有不同。例如红嘴鸥常集群营巢于芦苇较多的湖泊、池塘、河流的沼泽草地或水草墩上,巢材一般为芦苇、蒲草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群居特性:黑嘴鸥喜集群,集群形式有家族群、混种群,常与棕头鸥、须浮鸥等集成混种群在湖边浅水中觅食。红嘴鸥在繁殖期常集成大群营巢,越冬时也会形成同种集群和混种集群,但它们的群体规模和组成方式与黑嘴鸥有所不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