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撰文/渝夫·天津南开<br>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br><br> 【桐言无忌】<br><br> 梅河口,这座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的明珠城市,背倚长白山脉,面朝松辽平原,辉发河如碧带穿城而过,绘就“水光潋滟晴方好”的生态画卷。作为长白山门户,这里自古便是商贸枢纽,清代海龙府遗址见证着“小奉天”的辉煌过往,磨盘村山城残垣诉说着金戈铁马的沧桑。<br> 漫步城中,朝鲜族民俗村飘来辣白菜的辛香与打糕的软糯,关东财神庙的飞檐斗拱承载着百年祈愿。现代与传统在此交融:亚洲最大果仁加工中心延续着“关东粮仓”的美誉,区域医疗、文体、教育三大中心彰显新时代的腾飞。<br> 这座曾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的生态之城,正以“一河两岸”的生态布局,书写着黑土地上的振兴传奇。山水与人文相映,历史与未来交响,邀您共赏这幅北国水墨长卷。——摘自互联网<br> <br> (二八五八)渴望回归<br><br> 可能是从战士一步步走过来的缘故吧,对于连队生活,总是十分怀念。<br> 于是,每每有下连蹲点的机会,便莫名地兴奋。一来可以重温曾经的燃情岁月,二来又可以了解现在的基层现在的兵,以使自己对曾经熟悉的生活不至于过分陌生。<br> 老话常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曾经的基层士兵,之后因到团、师、军、军区等四级机关工作,离基层越来越远,如果连蹲点的机会都不好好珍惜,恐怕连良心上都过不去。<br> 有过当兵的经历,当过班长排长,有过带兵经历,但对十三四年的军旅生涯而言,在基层的经历实在太短太短,几乎也就是个零头。将近十年的机关工作经历,割舍不下的,是对连队生活的眷恋。<br> 所以,一旦有机会回归曾经的连队生活,心情自然格外激动。<br> 有一份感情,久久埋藏在心里,愈久弥坚。(2008年4月13日写于辽宁省沈阳市)<br><br> <br> (二八五九)梅河口之行<br><br> 中国之大,在于你根本不可能游遍每一个地方。徐霞客不行,任何人都不行。<br> 各名山大川还好说,那些不知名的美丽山水,想必谁也不能亲历亲赏。<br> 所以,每新到一个地方,我都莫名的兴奋,因为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的双脚又踏上一个陌生的地方,哪怕是匆匆而过,但也算是到此一遭了。尽管不必写下“到此一游”的无聊玩意,但在日记本里写下点什么,应该是再好不过的纪念。<br> 梅河口,一个很美的名字。还没来得及弄清这个名字的含义,只知道这个县级市,隶属于吉林省辽源市。梅河口不大,却号称拥有“亚洲最大的军营”,鼎盛时期,一个镇居然驻扎着五个建制团,上万人的部队,军人比居民还多。<br> 这次所到的某装甲师,我是第一次接触。首次近距离接触装甲部队,新鲜的地方还真不少。(2008年4月14日写于吉林省梅河口市)<br><br> <br> (二八六零)走进东丰县<br><br> 此东丰,非彼东风。<br> 周杰伦的《东风破》,湖北的东风汽车,均与吉林辽源的东丰县无关。<br> 这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内陆县,四十多万人口,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东丰县城还没有城市雏形,有的只是比大屯子稍大一点的气派。<br> 好在这里还有一个某装甲师下辖的炮兵团,在县城一隅,营区应该是整个东丰县最气派、最规整、最漂亮的地方了。<br> 长时间的和平,使得我军的精力投向发生偏差,后勤生产,营房建设,讲的是自给自足,要的花园式、园林式营院。各部队相互攀比,大搞土木工程,大修楼堂馆所,一个比一个投入大,一个比一个漂亮,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代更比一代强。<br> 所以,驻东丰县炮兵团才有了靠后勤起家的发展史,才有了稍后不久的集团军后勤建设现场会。<br> 如此这般,我们的东丰之行,似乎有了另外的意义。(2008年4月15日写于吉林省东丰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