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蔡伟教授的《笔者在特殊年代的所作所为——我的口述史》一文发表后,有两个桑粉要蔡教授去读冯骥才的《100个人的十年》。我们以为这是一个访谈录,或调研报告,觉得这个创意很好。于是,上网搜索电子版,非常容易就找到了。</p><p class="ql-block">翻了几章,大失所望。这本200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共71章组成。内容大体相近,故事虚饰夸大成份很浓,描述八卦性较重。完全是东拼西凑,道听途说的东东。再仔细一看,原来这不过是一本小说,难怪出现了太多的不可思议之事。因为,就我们接触的老人看,绝大多数与蔡教授所接触的老人一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就是普通劳动者:勤勤恳恳,收入不高,干劲十足;没干什么坏事,自然没遭天谴;既不整人,也没有被人整得死去活来。大多数人,都可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来形容。这些老人,年轻时战天斗地、为国争光,留下的是峥嵘岁月的印象,而无多少痛苦不堪的回忆。这与冯骥才笔下的100个人的“记忆”相差实在太大了。当然,每个人身处的环境不一样,自然周边人的经历也不同。但如果冯骥才的身边都是他笔下那样的人,那我们有权怀疑,冯骥才生活的不是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是一个人间炼狱。</p><p class="ql-block">但小说第71章,也是最后一章,却画风一变,集中收录了一批青少年(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自述。但我们认为这是小说中唯一具有访谈特征的部分,属于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从文笔与内容看,不太像冯骥才虚构瞎编的。我们估计它有三个来源:请老师布置作文题,从学生作文中摘取而来;冯骥才到学校找学生开座谈会,所作的笔录;冯骥才在公共场合随机找青少年聊天的录音。无论哪个来源,由于其看得见的真实性,成为本书最有价值最吸睛的部分。可以说,其与前70章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前70章在误导读者,那么,第71章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小说的误导。不知是冯氏因内心有愧,以此忏悔的有意而为,而是为显示真实,却适得其反的不经意的失误。这答案恐怕只有去问冯骥才要了。</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通过对第71章截图分析,努力还原冯氏笔下那个特殊年代的真相。(以下完全按序截图)</p> <p class="ql-block">这位19岁的张某为什么不反对WG,甚至对此感兴趣呢?原因就在于告诉他真相的长辈。换言之,如果长辈对WG心有余悸,深恶而痛绝之,张姓大学生是绝对不可能“想切身感受一下”的。</p> <p class="ql-block">这位出租车司机为何认为WG比现在强?主要原因是对现实的失望。作为出租车司机,他拉过很多人,而这些人中就有一大批卖淫的小姐和嫖娼的老板。他就觉得这些人太坏太狂。至于他对WG的了解,也一定源自他人的介绍。因为,直到现在,也不可能有一份公开的资料认为WG比现在好。</p> <p class="ql-block">这位姓万的高中二年级学生对于WG的观感来源于教科书和她的妈妈,认为文革不上课斗老师。她和她的同学们还很羡慕。这反映了这位学生对当下(本世纪初)教学的不满。不过,这位学生还是有点逻辑精神的,她对于WG把中国的发展推迟了一个世纪的怀疑,颇有见地。</p> <p class="ql-block">这位姓马的高二女生的父亲,在当年堪称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一记录,真切地反映了当时人民对于伟人的深厚感情。我们那里当时真的有人与伟人握手后,多日舍不得洗手。你说狂热也好,变态也吧,都是人民群众真实心态的反映。其实当下有些追星族,追起明星来比当年人民群众爱戴伟人更疯狂,也不见得有人批判辱骂。这种双标令人玩味。而这个女孩想多了解WG,应该是很多青少年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这位姓付的初三女生提到奶奶上街被人剪了头发,但为何人所剪,为何被剪等、却没交待。但我们中有老人说当年确实有女孩被人剪发,原因是女孩与有妇之夫有染。蔡教授说了,那时对男女关系是看得很严很重的,出轨几乎就是一种重罪。</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位姓何的女大学生的长辈,估计在当时属于劳动积极分子,甚至有可能是王进喜、时传祥、张万祥这样的劳模。因此,才会有激情、真诚、迷人的感觉。甚至将WG与五四运动相类比,强调是为信仰而战斗。认为自己非常喜欢这样有激情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但接下去这位姓刘的高一男生所反映的则是属于比较惨的一类了,看来他父辈应该是被抄家了。不过,是谁抄的,为何被抄,则语焉不详。但从他的叙述看,这孩子已被某些话术的不良诱导给毁了:报复性强,戾气冲天。不要说什么WG了,只要有机会,这家伙估计就有可能成为打砸抢分子!所幸当时的他还是高一学生,就看他的老师有没有能力将他校正回来。</p><p class="ql-block">至于林学生和田学生,则是属于比较糊涂的一类,前者把WG等同于抗日反蒋,后者力挺个人崇拜。这也反映出当年WG史教育的弊病。</p><p class="ql-block">还有七幅截图,如读者感兴趣,明天继续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