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川北道贡院,又名四川贡院、阆中贡院,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学道街,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四川阆中古城的核心区域,坐落着一座承载数百年科举记忆的建筑——四川贡院。它犹如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科举时代的辉煌与沧桑,见证着中国古代选才制度的演进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四川贡院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时期。明朝初年,全国推行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各地纷纷设立贡院。阆中凭借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设立贡院的理想之地。当时的四川贡院,规模初现,布局严谨,设有明远楼、至公堂、考棚等主要建筑,承担起选拔本地士子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川北道贡院大门内设有龙门,取“鲤鱼跃龙门”之意。从龙门一直往前走是十字形廊道,廊道两边设置有长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廊道末端是楼亭殿堂中的至公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朝时期,四川贡院迎来更为重要的发展阶段。顺治九年(1652 年),因全川未完全平定,四川巡抚及布政、按察二司寄驻阆中,在此举行了四川乡试。此后,从顺治九年到康熙二年(1663 年),四川贡院连续举办了四科乡试,成为当时四川地区科举考试的核心场所。这一时期,贡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功能更加完善,考舍数量大幅增加,能够容纳更多考生应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至公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至公堂则是贡院的核心建筑之一,是考官办公、阅卷、评定考生成绩的地方。“至公”二字,寓意科举考试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选拔人才。堂内宽敞明亮,布置简洁大方,正上方高悬匾额,时刻提醒考官公正执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川贡院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严谨的等级制度和实用功能。明远楼是贡院的标志性建筑,高高矗立在贡院中心,居高临下,可俯瞰整个贡院。考官在此瞭望,严密监视考场,以防考生作弊,确保考试的公正与严肃。楼体造型古朴庄重,飞檐斗拱,气势不凡,彰显出科举考试的权威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文化意义上讲,四川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物质见证。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的选才方式,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直接载体,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以及对公平竞争的追求。无数寒门子弟通过贡院的考试,踏上仕途,实现阶层跃升,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川北道贡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川北道贡院坐北向南,由考生考试区和生活办公区两部分组成,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是号房,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主要建筑,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时,四川贡院也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融合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精髓。贡院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传统中式建筑的对称、规整之美,又融入了地方建筑元素,如小青瓦、雕花门窗等,展现出独特的川北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考棚是考生考试的场所,一排排整齐排列,犹如蜂巢一般。每间考舍狭小简陋,仅能容下一人一桌一椅。考生在这样的空间内,需连续数日完成考试,不仅考验学识,更考验身体与意志。考舍的设计旨在保证考生独立作答,避免相互干扰,最大程度确保考试的公平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川北道贡院号房按天、地、玄、黄等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间为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