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山西雁门关,位于忻州市代县,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边关要塞之一,自古享有“中华第一关”的美誉。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抵御匈奴而建,汉代成为抗击匈奴的前线,卫青、霍去病曾由此北伐。因山势险峻,大雁南飞需经此隘口,故得名“雁门”。 </b></p><p class="ql-block"><b> 作为长城“外三关”之首,雁门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汉唐时期,李广、薛仁贵等名将在此戍边;北宋时,杨家将(杨业、杨延昭)镇守雁门,杨业更在此壮烈殉国,“杨家将”的忠勇故事流传千古。明代,雁门关成为抵御蒙古势力的重要屏障,军事地位无可替代。 </b></p><p class="ql-block"><b> 雁门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军事历史,还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李白、王昌龄、李贺等诗人留下壮丽诗篇,如“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使其成为边塞文化的象征。关城建筑融合军事防御与儒家思想,现存碑刻、古道等遗迹极具研究价值。 </b></p><p class="ql-block"><b> 1961年,雁门关长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7年,景区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中国十大边关要塞”。如今,雁门关已成为重要文旅目的地,修复了关城、古驿道等景观,并举办“杨家将文化旅游周”等活动,吸引游客感受边塞雄风与忠烈精神。 </b></p><p class="ql-block"><b> 今天的雁门关,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以其壮阔的关城风貌和深厚的英雄传奇,继续书写着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广武明长城遗址,边关要塞第二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