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云东路,从汉代起,石工相继在青石山凿山采石,形成险竣的悬崖峭壁和沉幽深潭。清末会稽名士陶渊明的第45代孙陶浚宣筑堤围湖,形成东湖。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点使东湖的山、水、石、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楼阁俱全,成为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园林。东湖属于绍兴市东湖景区管理处管理。</p> <p class="ql-block">东湖经千年开凿,成峭壁深渊,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等景点;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奇绝,号称“天下第一水石盆景”,为浙江三大名湖一。东湖还富有历史意义,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p><p class="ql-block">2008年,东湖景区被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地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p><p class="ql-block">汉代,民工相继在箬篑山凿山取石。</p><p class="ql-block">隋代时,越国公杨素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p><p class="ql-block">汉代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搬走了半座青山,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甚至四五十米处,后不断开采形成了长约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p> <p class="ql-block">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东湖。</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绍兴沦陷,园林多有毁损。战后经多年整修与改造,恢复原状。原陶社被日伪所毁,1982年,重建于湖西首,周谷城为陶社题匾。</p><p class="ql-block">2005年,重建东湖华一条山道景观。</p> <p class="ql-block">游船观东湖,陶公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意如坐井观天。郭沫若在1962年游湖时写下一首诗:“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人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岸上远观仙桃洞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近观仙桃洞,仙桃洞与倒影组合在成一个巨大仙桃,仙桃洞因此而得名。洞门两侧有对联曰:“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被称为“绍兴水上三绝”,“绍兴三乌”之一,乌篷船历史悠久,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活像中间弄了两个“半圆”,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乘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小画舫大小的乌篷船,船身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上雕刻着虎头形象的动物(一种水鸟)。民间传说:龙见面避之,行船可获安全。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航速较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