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非遗 品美食一2025潮汕寻味之旅

燕子

<p class="ql-block">有时候,食物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一封写给生活的情书,藏着我们潜意识里未曾言说的渴望与感动。</p><p class="ql-block">吃什么、怎么吃、和谁吃,其实折射的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2025/4/24,我们的潮汕美食之旅快乐出发啦!</p> <p class="ql-block">跨越山海</p><p class="ql-block">在古街老巷探寻历史</p><p class="ql-block">品尝地道美食、沉浸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奔赴一场独特的人文美食之旅</p> <p class="ql-block">我们给小伙伴准备的早餐,纯属私人定制哦!是不是很贴心?希望大家都能吃得健康又开心!</p> <p class="ql-block">早上乘坐飞机到达揭阳。小张导游带领我们先游览潮州的龙湖古寨。</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龙湖镇护堤路旁,地处韩江中下游之滨。面积约1.5平方千米,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见证了潮汕地区从农耕时代到商业时代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内“三街六巷”古第巨祠密布,建筑群呈带状分布。寨内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有100多座,其中较出名的有“方伯第”、“进士第”、“探花府”、“绣衣第”、“许氏宗祠”、“龙湖书院”、“天后宫”等。</p> <p class="ql-block">逛吃逛吃,这是潮州的油柑汁,甘甜可口,爽!</p> <p class="ql-block">腐乳饼也是一种特色小吃,非常适合我这种吃货!</p> <p class="ql-block">古寨的古建筑,荟萃了木雕、石雕、贝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潮州民间工艺的精华。各民居的门廊立面装饰浓重,门簪、门匾、对联、侧壁则多绘风俗彩画;门框、柱梁、柱础、栏杆、台阶等都用石雕,犹喜用石鼓、瑞兽、狮子等。堪称为“府第文化博物馆”,其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又称塘湖,因西、南、北三面皆池塘,故名。</p> <p class="ql-block">明天启元年(1621年),始改称现名“龙湖古寨”。因龙湖寨地处韩江流域昔年的出海口,陆路交通不便,大宗货物运输多通过水运,为历史上潮州的物资集散地之一,是商业贸易活跃的墟市。</p> <p class="ql-block">进士第位于隆庆巷中段,坐北向南,是清嘉靖时上任为广西布政的龙湖人刘子兴的宅第,其建筑风格以中式为主,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府内的装饰由于融汇了西式建筑的韵味,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嵌瓷屋脊有飞禽走兽,各类水族,四季花卉,水果等。壁画以人物戏屏,动植物,山景,树石等,门窗上则有荷花,山羊,西洋摩登女郎,红发西装男士,鹦鹉鸣枝头等浮雕。外窗的防雨盖仿西洋图案罗马花式,檐板有寿字图案,花卉等木雕。漏水口则以江西瓷器的葡萄、香蕉、石榴、南瓜为装饰,浮坛围栏还以法国瓷砖为装饰,仍颜色鲜艳,花纹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英双方改汕头为通商口岸,汕头港从此随之崛起,因而龙湖古寨和潮州其它港口一样,其海运口岸的功能逐渐退化。龙湖自迩也成为内陆镇,由于龙湖晚期地理位置的变化,得不到商业经济的刺激,整体经济退坡,加上潮汕不能随便拆改祖屋的传统观念约束,故较完整地保存了龙湖寨全盛时期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地处韩江平原,韩江中下游西岸,呈带状,南北走向,方圆约1.5平方千米。古寨的结构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从门到街巷设计有致,布置明朗,俨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筑风格与古时潮州府相似,故有龙湖是潮州小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的古建筑仍保存着少量线条洗练的宋代建筑构件,大量是风格简约的明式建筑和华贵尚美、精雕细刻的清式建筑,其中仅保存基本完好和重修的祠堂约8座,三进以上的民居约40座。这些建筑既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又荟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间工艺。</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潮州厝,皇宫起。”这些府第、民居的门廊主面装饰浓重,门匾、侧壁等多绘风俗彩画,十分气派;天井地铺卵石或条石,摆设花盆,简洁明快;门厅与天井间置同花屏风隔扇,使空间转折变化。这些建筑虽历尽沧桑,但石刻文字仍清晰可见,墙上壁画栩栩如生,屋脊嵌瓷的花虫鸟兽生动传神。龙湖古寨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誉。</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遗存的民居聚落规模,其规模是一处正在发育的城市雏形。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三街六巷”间,线条洗练的宋式建筑,风格简约的明式建筑,华贵尚美的清式建筑,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由古历今,中西并蓄,几乎荟萃潮汕地区所有民居样式,见证昔日“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风范与气派。是研究潮州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大型民居聚落。建筑风格特色属潮汕建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有五多:一是姓氏多,顶峰时期72姓,今余21姓;二是举士多,史载进士、举人一百多人,高居华南列村之首,惜经“破四旧”,后可细考究者仅五十有三,其中最著名者当属“因直言不讳而被下压名次”的冠军型探花姚宏中;三是府第祠堂多,今留有五十余座,不仅建的多而且敢于破除藩篱,尊师重教,设“先生祠”;重义行孝,建“阿婆祠”;四是书院、书斋多,仍可寻得踪迹的就有三十余处,如“读我书屋”、“芥舟书斋”、“友竹居”、“梨花吟馆”、“抱经舍”、“兰后斋”、“津南别墅”、“雨花精庐”等;五是学田多,潮州地处省尾国角,古时进京赶考一路坎坷凶险,没钱拉倒,还好该村有钱,光龙湖书院就有学田736亩(明朝)。</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游览的潮州开元寺泰佛殿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韩江大桥东侧笔架山南麓,占地面积达58078.29平方米。这座佛殿是中国汉地佛教中第一座独具热带风情的园林式泰国佛殿,仿泰国云石寺而建,充分展现了泰国建筑艺术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泰佛殿的建筑风格极具泰国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封檐板装饰向上的黄色图形,柱头翘角寓意龙凤呈祥。殿内供奉泰国式跏趺坐释迦牟尼佛铜像,高3米,重1.5吨,庄严慈祥,左右为护法神像。殿内四周张挂释迦牟尼佛应化事迹壁画,东侧建四方亭供奉四面八手护法尊者,西侧为接待厅,陈列东南亚各国华侨赠送的礼品。</p> <p class="ql-block">泰佛殿由潮州开元寺方丈定然法师发起,旅泰侨领谢慧如捐资兴建,于1992年落成并举行开光庆典。它不仅是中国汉地佛教的重要场所,也是中泰文化交流的桥梁,吸引了无数游客与信徒。</p> <p class="ql-block">泰佛殿景区包括大殿、广场、荷花池、菩提树、山门及岗峦上的亭台楼阁和巨型石刻。石刻内容为中外知名人士的题词,如赵朴初、仁得上师等。景区还设有望江楼、望洲阁及佛塔等建筑,东西两小山丘各悬挂一钟一鼓。</p> <p class="ql-block">潮州开元寺泰佛殿不仅是佛教朝圣地,更是中泰友谊的象征,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异国风情‌。被誉为潮州的“小泰国”。</p> <p class="ql-block">今天中午吃什么?</p><p class="ql-block">午牛肉任吃(潮州兄弟牛肉店)</p><p class="ql-block">牛筋丸1份、牛肉丸1份、鲜嫩牛肉2份、香甜肥肉1份、吊龙肉2份、吊龙伴1份、五花趾1份、雪花肉1份、 胸口朥1份、牛百叶或牛心管1份、牛腩或牛肚1份、牛肉饺1份、炒素粿1份、玉米烙1份、糕烧地瓜1份、 农家菜1份、粿条面条1份</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以上菜品全部吃完,不够可以加吃,吃到你饱为止,保证大家吃好吃饱!</p> <p class="ql-block">好吃的牛肉丸、牛肉随便加</p> <p class="ql-block">没有一头牛可以走出潮汕——潮汕牛肉火锅安排任吃是对潮牛最好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还配有很多精美的小吃</p> <p class="ql-block">不吃牛肉的小伙伴吃鸡肉火锅,也非常不错!</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继续逛景区。韩文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即韩愈纪念馆。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由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元佑五年(1090年)潮州知州王涤徙至州南七里,苏轼为他撰写了《潮州韩文公庙碑》,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论。及至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潮州知州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笔架山并手植橡木, 刻遂将原本在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建于此。</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祠前甬道尽端处之五十一级笔直石蹬道,祠体正面墙壁近90厘米高工整的石裙板上砌筑平整、坚实的淡绿色砍磨砖墙面(与广州陈家祠、越秀山上五羊楼砍磨砖壁面甚为一致),砖墙至坡屋面与桁桷衔接处,皆沿各自曲面仔细凿挖,使砖、木之间如同其下之砍磨砖缝一样紧密吻接。淡绿色壁面,衬托着当中凹肚门上方“韩文公之祠”蓝色隶书匾额之清淡文雅与沉静端肃。</p> <p class="ql-block">给大家增加一个中国瓷都陈列馆。</p><p class="ql-block">中国瓷都陈列馆位于潮州枫溪区,里面收藏了唐宋以来潮州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精品6000多件(套)。</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展示的世界上最大的《清明上河图》陶瓷浮雕壁画,长62米,宽2.9米,由1352块瓷板拼成,是该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这个精美的三层瓷器《友谊》一共有两个。其中一个,邓小平同志出访朝鲜的时候当作国礼送给了金日成主席。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六千多年的经验积累,再加上丰富的瓷土资源和精湛工艺的世代传承,成就了今日“中国瓷都”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游览广济桥。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中国四大名桥之一,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州文化的历史地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于光宗开禧二年(1206年)形成了梁桥与浮桥并存的基础结构;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行了修缮;解放前残破不堪;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桥亭都建在桥墩上,全部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形态多种多样,空间大小不一。殿式阁为东西向,横跨桥面,一阁独占一墩,屋顶以歇山、硬山和悬山等形式为主,规矩平稳威严,有如大殿,故称殿式阁。杂式亭台二亭合占一墩,分立大桥中轴线南北二侧。亭台多依地势而立,各具形态,屋顶为杂式攒尖,形式多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扇面等等。桥亭基本以一殿配二亭的形式,以大桥中轴线为轴纵向排列。</p> <p class="ql-block">在潮州有两句流传已久的民谣:“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地处韩江中游,是广东东部同福建、江西的必由之路,韩江又是粤东交通运输的动脉,所以,广济桥一建成便成了货物集散和转运的重要枢纽,由于桥上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所以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间有诗赞道: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p> <p class="ql-block">宋朝诗人杨万里曾题《登南州奇观》:梅边楼阁海边山,银竹初收霁日寒。看着南州奇观了,人间山水不须看。</p> <p class="ql-block">进入广济门,逛逛潮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潮州又称“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先坐下来喝杯茶,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p> <p class="ql-block">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以潮州方言为载体,形成于明代,保留《荔镜记》等经典剧目。其唱腔融合弋阳腔与昆曲元素,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p> <p class="ql-block">古城以其独特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的古建筑群而著称,面积约3平方千米,格局完整,有着720多条走向讲究、纵横有序的街巷和大批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府之治所,是全球“潮文化”的发祥地,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采用潮州古城的“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古城始建于东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体现了古代潮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p> <p class="ql-block">大家各自去觅食啦!我的发小周宏琪听说我来了,非常热情地赶来古城接待我,令我非常感动!</p> <p class="ql-block">类似清补凉的鸭母捻</p> <p class="ql-block">生腌虾</p> <p class="ql-block">生腌血螺</p> <p class="ql-block">生腌鱼片</p> <p class="ql-block">蚵蛋烧</p> <p class="ql-block">糯米猪肠</p> <p class="ql-block">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的灯光秀很漂亮。【一江两岸灯光秀】让我们领略欣赏到潮州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美丽的城市形象。</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的临江宾馆非常赞!五钻哦!</p> <p class="ql-block">吃好住好玩好!旅行就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我的发小从汕头赶来,请我吃夜宵。</p> <p class="ql-block">天啊!这弥足珍贵的情谊,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谢谢我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早歺亦是非常丰盛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前往参观陈慈黉故居,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英歌舞,俗称“唱英歌”“扣英歌”,又称“因歌”“秧歌”“莺歌”,是流行于广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及福建漳州等地区的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等剧‬地方艺术‬的民间广场舞蹈。英歌舞有北有秧歌、南有英歌之称。它被誉为“中华战舞”,起源于明代,通过彩绘脸谱与阵法演绎梁山好汉故事,融合鼓点、扣槌与喝叫,形成兼具祭祀性与观赏性的表演体系。2024年春节女子英歌舞通过短视频传播实现破圈,郑梓欣团队创新柔中带刚的表演风格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今年还上了央视春晚。</p> <p class="ql-block">英歌舞为大型团体舞,舞者通常为双数,以36人、72人,108人为主,一般分为前棚、中棚、后棚三部分,前棚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相互对击,在大锣伴奏下边打边旋转,图阵变化复杂,节奏鲜明,动作强劲有力,情绪热烈。中棚部分是由小戏、杂耍、武术等表演项目组成。后棚以武术为主,有“打布马”的压轴戏。英歌舞歌颂的是扶正压邪、团结战斗和勇敢拼搏的英雄气概,是潮汕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英歌舞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它受《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乔装攻打大名府抢救卢俊义的戏曲影响,始自明代中期。</p> <p class="ql-block">陈慈黉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前美村,距汕头约20千米,由华侨实业家、金融家陈慈黉家族兴建而成,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p> <p class="ql-block">陈慈黉(1843~1921年),又名陈步銮,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人。自幼受其父陈焕荣影响,熟悉航海技术和经商之道。清同治十年(1871年)创设陈严利行于泰国曼谷,专营进出口贸易,陆续创设各火袭于曼谷。与族人集资创设陈生利行(后改为“陈元利行”)于新加坡,联泰国、新加坡、香港、汕头经营于一体。陈慈黉40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20世纪初,他在汕头购地建置房屋400座,对汕头市政建设起了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陈慈黉故居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等宅第,共有厅房506间,面积2.54万平方米。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回曲折。陈慈黉故居是全国侨文化示范基地,为讲好华侨故事和汕头侨乡故事,是成为汕头对外的文化展示窗口和连接海外华侨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历经三代人,相继建起12座宅第。</p> <p class="ql-block">陈慈黉故居的阁楼装饰更为华美、高雅。灰屋结构,硬山顶,屋顶于杉梁上钉排梁(潮汕称为“角”),盖多层瓦,底层疏而上层密,屋顶正脊两边的屋耳(潮汕称为“厝角头”)呈弧形,山墙上叠脊联结屋耳。屋脊上有用各种色彩的彩瓷切割成各种几何图形后嵌成的花草、水果、鸟兽、龙凤等图案。这是潮汕建筑装饰工艺之一“嵌瓷”。后山墙上是一排灰塑。左边一幅“松鼠葡萄”,右边的一幅是“石榴水鸟”。用多籽的“葡萄”和“石榴”象征“子孙满堂”;用“松鼠”和“水鸟”象征“精灵、腾飞”。阁楼现是民间工艺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陈慈黉故居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等宅第,共有厅房506间,面积2.54万平方米。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回曲折。石木雕刻、琉瓦泥塑等图案精美如新,既古朴典雅又富丽堂皇。陈慈黉故居现存主要展示建筑有门楼、主厅、传叶堂、阁楼、更楼、水井、书斋、大厨房展馆。</p> <p class="ql-block">陈慈黉故居的大门高大雄伟,门匾、门框、门槛均用花岗岩琢磨而成。在那个年代,没有切割机和打磨机,这么大块且坚硬的材料,用人工琢磨得如此光滑明亮,真不简单。门匾、门框和正壁上刻有各种图案,这是潮汕著名工艺之一石刻。</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这里的特色狮头鹅!一共15个菜!妈呀!都吃撑了!</p> <p class="ql-block">卤鹅是广东省客家、潮汕地区的一道特色小吃,该菜品选用著名的良种鹅——狮头鹅为主料,以酱油、冰糖、桂皮、砂仁、豆蔻、八角、南姜、加饭酒、蒜头、香菇等卤制而成。故卤狮头鹅在潮汕已有很长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潮人对鹅也是情有独钟的。古人婚嫁聘礼中有“奠雁礼”,雁不再偶,往来不失其节,飞行齐一有序,终身不改,在人们心口中是一种“贞禽”。但雁毕竟难寻,潮人娶妻便送一对白鹅。当今,不少潮人的婚聘中已不再送白鹅,但对鹅的情感却依旧。卤鹅成为潮汕人餐桌中不可或缺之食物。</p> <p class="ql-block">过去,潮汕人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做卤鹅,首先把光鹅开腹取出内脏,洗净晾干,再用精盐抹在鹅身内外,并用竹筷一段挺在腹腔内。然后把川椒粒炒香与八角、桂皮、甘草、丁香放在纱布中包扎成球,放进卤水盆里,加入酱油、黄糖、南姜、香芒、白酒,再加入清水,将大蒜、南姜放入光鹅腹内,以中火把卤水烧沸,再把鹅放入卤水盆里,大约煮一小时三十分钟并注意把鹅身翻转数次,中间要将卤鹅吊起离汤后再放下,反复四次,使鹅入味,然后捞起放凉待用。最后将熟卤鹅放在砧板上切成厚片,淋上卤汁,加上芫荽上席,配上蒜泥醋的味碟即可上桌。</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南澳岛。南澳岛,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北濒柘林湾、南濒南海,介于东经116°56′~117°9′、北纬23°24′~23°29′,属基岩质大陆岛,中华白海豚重要栖息地,被誉为“东方夏威夷”。</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面积达117.7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4.3千米,地处泉州—汕头地震带南端,分布有南澳—长乐断裂和皇岗断裂2条活动性断裂。南澳岛以低山剥蚀丘陵地貌为主,外形似葫芦,海岸多为岩石陡岸,全岛最高峰为大尖山(588.1米)。</p> <p class="ql-block">南澳岛是中国唯一的全岛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南澳县唯一有居民居住的岛屿。南澳岛素有历来是中国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也是中国大陆对台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郑和七下西洋,曾五次途径南澳,而且南澳在中国及世界航海史上也被屡次提及。</p> <p class="ql-block">南澳大桥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境内连接澄海区与南澳县的跨海通道,位于后江湾水域之上,为汕头市东北部通道的组成部分。南澳大桥是广东省内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广东南澳大桥,全球第六长,耗时20年,总投资11亿。大桥于1995年动工,因资金问题多次停工,2015年建成通车。桥梁全长11.8公里,主桥9341米,过路费48元,但一次性收取往返96元。</p> <p class="ql-block">南澳桥旁的长尾灯灯塔很是醒目</p> <p class="ql-block">启航广场</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出海啦</p> <p class="ql-block">生蚝现捞现吃</p>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自然之门”,这是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汕头市南澳县青澳湾的北回归线广场,是我国建成的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处于北回归线与我国大陆东岸的交点处。在广东唯一的海岛县南澳线上,也是唯一一座位于海岛上的北回归线标志塔。该标志塔由CIID常务理事——郑少文总设计师主刀设计。</p> <p class="ql-block">晚上王珠姐姐过生日,我们一起祝福亲爱的姐姐生日快乐!健康平安,事事如意!爱你哟!</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的南澳海泉湾酒店,也是这座岛上相当好的酒店了。</p> <p class="ql-block">旅行第三天。早上起来,风有点大,我们去拍网红打卡照!</p> <p class="ql-block">车上有卡拉OK,真是太高级了!</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们参观游览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是展示潮汕地区丰富非遗文化的重要场所呢。比如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里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就展陈了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市众多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像精美的木雕、陶瓷,还有细腻的抽纱、潮绣这些,都能在那里看到。如果您对潮汕非遗文化感兴趣,这个展厅绝对不能错过哦!</p> <p class="ql-block">潮汕地区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40余项。主要包括英歌舞、潮州工夫茶艺、潮绣、潮州木雕、潮剧、潮汕大锣鼓、潮阳剪纸、嵌瓷等八大核心门类,涵盖表演艺术、工艺美术、民俗文化三大领域。</p> <p class="ql-block">素雕虾蟹篓。潮州木雕‌采用多层次镂通技艺,金漆木雕尤以《虾蟹篓》为代表作,南宋时期已应用于古建装饰,现存揭阳学宫等典型案例。其独特髹饰技法含填漆灰、贴麻布等20道工序,2010年入选非遗扩展名录。</p> <p class="ql-block">潮绣屏风。潮绣以金银线镶与垫高绣法闻名,现存200余种针法体系,包括六角三叠踏针锦等绝技,明清时期形成完整工艺体系,2006年获评国家级非遗</p> <p class="ql-block">今天中午去存心茶馆吃潮汕的午茶。</p><p class="ql-block">驰名蚝仔烙、香煎萝卜糕、酱香蒸排骨、潮式蒸水粿、炸布仔豆干、潮式炒糕粿、蜜汁叉烧包</p><p class="ql-block">香炸咸水角、猪肉蒸肠粉、肉碎时菜汤、潮式炒面、清炒时蔬、老菜脯粥。</p> <p class="ql-block">驰名蚝仔烙</p> <p class="ql-block">香炸咸水角</p> <p class="ql-block">蜜汁叉烧包</p> <p class="ql-block">香喷喷的老菜脯粥</p> <p class="ql-block">潮式蒸水粿</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了就去汕头小公园、骑楼民国电影街拍美照</p> <p class="ql-block">小伙伴们穿上了旗袍,真的美爆了!</p> <p class="ql-block">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是汕头老城核心区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分布骑楼群,见证城市百年商埠史。该片区以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闻名,涵盖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等典型商业街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片区形成与汕头开埠密切相关:1860年汕头成为全国第三个通商口岸后,外商涌入并集中于西南海岸建设商业设施;1930年汕头设市后启动大规模城市规划,华侨投资的骑楼群最终呈现扇形放射状布局。其核心中山纪念亭建于1934年(第三代复建于2017年),兼具传统八角亭造型与现代集会功能,成为市民生活中心。</p> <p class="ql-block">骑楼集群‌总建筑面积达72.43万平方米,为我国最大近代骑楼群,一楼商铺与二楼以上住宅的复合结构适应湿热气候,融合西方廊柱与潮汕雕花装饰‌‌。</p> <p class="ql-block">作为百载商埠唯一完整保留的历史街区,其修复工程通过原貌复原手法重现1930年代风貌:2017年起修缮危旧骑楼,恢复镇邦路等老街商业功能,引入文创业态激活旅游经济。现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承载华侨乡愁记忆与城市精神认同。</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景点,就拿汕头小公园来说,那可是汕头老市区中心的标志性地儿。这片区域以中山纪念亭为核心,周围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散开,还有“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这些街道,处处藏着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亭,大家都叫“小公园亭”,1934 年建成,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亭子八角形,三层建筑,中式风格浓厚,在当时是汕头时髦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地标,还是市民聚会、休闲的地方。以前人们在亭子里聊天、乘凉,周边商店生意红火,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游览石炮台公园。</p> <p class="ql-block">石炮台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p> <p class="ql-block">崎碌炮台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光绪五年竣工(即1874-1879年),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中期,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先后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与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实行门户开放,汕头就是当时十个通商口岸之一。</p> <p class="ql-block">由于外国商船纷至沓来,加上海防松散,当时驻潮州总兵方耀顺应民意,以“邻分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建筑崎碌炮台。</p> <p class="ql-block">崎碌炮台主要以贝灰砂、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廿夯筑而成。大门、炮巷均采用规格花岗石块砌筑,因而俗称“石炮台”。</p> <p class="ql-block">炮台分上下两层,各设18个炮位和若干枪眼,底层的炮巷4.1米,长约300米深邃迂回。炮台内有一道27极波纹型石阶,设计巧妙实用,便于炮械循级推上台面。</p> <p class="ql-block">台面上有72个通风报话塔,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型鼎立。它是炮塔上下传达信息及供底层的通风采光之用。炮台东北面有一月牙型点将台,用于指挥及观看兵丁操练,在点将台的西北角有一条螺旋石台阶通往炮巷。</p> <p class="ql-block">台阶较隐蔽,便于作战时疏散及向台面运送弹药。石炮台坚固严密,炮台里的火炮最大的一座为五千斛前膛洋炮,射程可达十五、六华里,对入侵者有一定威慑作用。炮台广场东北角有一口淡水井,是当时清兵生活饮用水。虽然水井离海边只有数十米,但水质却很甘甜清纯。</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游览妈屿岛。旧时渔民出海经此拜妈祖,必备活鸡,拜后就地放生,故又名放鸡山。</p> <p class="ql-block">妈屿岛,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城区,是内海湾上的一个小岛,汕头海湾大桥经岛而过。2020年,汕头火车站至妈屿岛双向公交线路开通。</p><p class="ql-block">妈屿“天后古庙”,俗称妈祖宫,共2座。老妈祖宫创于公元1271年至1368年,1620年南澳镇副总兵何斌臣拓新重建妈祖庙,是清嘉庆元年(1796)香火传到台湾新竹县穹林乡五和宫(天后宫)之祖庙。</p> <p class="ql-block">新妈祖宫创于1851年至1861年,1928年由汕头市总商会发动扩建,1983年再次重新修建妈祖宫。妈屿岛民古今以渔为生,他们为求得出海谋生平安,多奉请妈祖护佑,当年岛上不少岛民因受生活所逼,远渡东南亚也均信奉妈祖祈求平安,妈祖宫一直以来是周边群众和海外华侨敬奉的重要民间信仰场所。</p> <p class="ql-block">晩上在汕头百年银屏吃的非常丰盛!</p><p class="ql-block">银屏蚝烙、水煮肉片、潮式沙姜鸡、彩丝蒸鱼、避风塘炒虾、潮汕牛肉丸汤、应季菜煲、石锅蟹黄豆腐、美点映双辉、糖水鸭母捻、清炒时蔬、水果</p> <p class="ql-block">银屏蚝烙,非常香!</p> <p class="ql-block">美点映双辉</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汕头花园宾馆,非常豪华气派!高大上!</p> <p class="ql-block">晚上又找到了许多年不见的邻居,又去大吃特吃啦!这个地方叫吴记富苑,只有晚上营业,热闹非凡!品种齐全,口感鲜美!红米良鱼、泊壳米、麻叶等等都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旅行第四天。吃了丰盛的早餐,我们出发啦!今天坐网红轮渡来到【礐石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礐石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濠江区礐石海南岸,与汕头老市区隔海相望,于韩江、榕江、练江等三条江汇合出海处。南与达濠接连,原为全岛,后因西南面由桥梁连广东省道而成为半岛。面积12平方公里,地处北纬23度20分、东经116度40分。1989年6月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礐石风景名胜区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潮汕地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汕头八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礐石风景名胜区风景绮丽、丘峦簇拥、怪石奇峭险峻。</p> <p class="ql-block">以“海”、“山”、“石”、“洞”为景观构成要素,具有“雄”、“奇”、“秀”、“幽”特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礐石风景区内塔山、焰峰、笔架山、香炉山层峦叠嶂,海阔天空,磅礴苍溟,气象不凡,构成了“云翻峻阁千层浪,袖拂兰台万里风”的雄伟壮观场面。塔山的摩崖石刻“春潮八百里,南国第一州”、“海纳三江,气吞百粤”、“云衢天街”、“百载商埠,楼船万国”,形象的表述了礐石气魄雄浑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礐石的石景以其独有的花岗岩地质地貌为基础,球状风化使岩石形态各异,或洞、或穴,鬼斧神工,雕镂百态,出奇制胜,可用“山岩多胜景,洞府独称奇”来赞美这奇妙绝伦的景观效果。</p> <p class="ql-block">礐石的风景山清水秀、云影海涛、鸟语花香,秀丽的亚热带风光,景色非常迷人。</p> <p class="ql-block">如桃花涧水波不兴,曲折深邃,小桥流水,修篁异卉,有江南水乡之秀美,更多潮汕风情之隽秀,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礐石的风景洞穴幽奥,山岩幽境,石阶通幽,层次幽远,清静幽然,都突出“幽”字。塔山的垂虹洞、焰峰的幽谷松涛,均是品“幽”的绝佳所在。</p> <p class="ql-block">中午饱餐一顿,我们返程啦!玩得太开心啦!</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小伙伴们,我们的潮汕美食之旅圆满结束啦!岁月浅浅,余生漫漫,把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予一半烟火谋生活,许一半诗意得清欢。我们的生活,因为愉快的旅行而充满了激情、活力与乐趣!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相聚的美好时刻!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与厚爱!爱你们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