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大航海时代的植物猎人</span></p><p class="ql-block"> 人类自有文明起,就喜欢植物,开始收集各种植物,采集各种植物品种。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1495年据文字记载,埃及女王被称为古埃及武则天的哈特谢普斯特就曾派人远征索马里,去那里收集香树,罗马人将自己国家的许多植物品种带到帝国铁蹄所到的每一处角落。后来,中世纪的僧侣们在整个欧洲交换植物品种。罗马人和这些僧侣将植物新品种引入许多国家。因而园艺艺术的兴起发展总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繁荣。</p><p class="ql-block"> 到了欧洲启蒙时代法国哲学家卢梭喜欢在野外采集植物,他在自己所著的《植物》一书中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这种思想在欧洲引起了很大反响。使得人们对植物的兴趣也空前高涨起来。一场争夺世界植物资源的争斗在列强之间悄然展开,由争夺植物到对于本土以外领土的觊觎,成就了大航海时代的启幕。西方列强以西班牙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启了殖民。开始寻找植物产生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直到17世纪工业革命后借助先进发达的航海业,市场贸易的开拓壮大了帝国实力。</p><p class="ql-block"> 其中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发现茶叶的交易带来巨大收益才开始对于东方的植物新品种开发带来极大的兴趣,于是将目光投向中国尤其是西藏地区,他们的入侵首先是从喜马拉雅山周边藏区的附属国开始的,为此吞并了锡金、尼泊尔、不丹,将这些小国从清政府的宗主国分裂出去,因为在当时都属清政府所辖下的西藏地区属于同一种族、同一语言体系、信仰同一宗教——藏传佛教。因而无论在经济上、文化和政治上与大清帝国均有着十分密不可分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启蒙哲人卢梭在野外釆集植物,为写作《植物》收集素材</span></p> <p class="ql-block">因植物品种的采集而引发西藏和英国之间的战争起因在于对于中国藏区植物资源的掠夺。因此,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的植物园随之诞生。英帝国在橡胶、金鸡纳树、茶叶及其他经济植物的交易中获取的财富在其对外扩张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近代历史上很多以茶命名事件和名词由此而产生,如中印边境地区茶叶交易通道的“茶马古道”从康定至丽江经中甸到西藏的喜马拉雅山亚东口岸进入英属印度,当然只是其中四条中的一条,就是这样由此而延伸开来,赢得了盛名;而美国的独立战争也是因为大英帝国对于北美殖民地茶叶倾销引发所谓的“绿茶事件”使新大陆移民开始了独立战争为创建美利坚合众国而对大英帝国的抗爭。法国冒险家进入中国云南则是从法属殖民地越南开始的。由此又引发了毗邻我国新疆的俄国沙皇政府对于西藏地区领土和资源的觊觎,使列强们对于中国领土和资源的争斗暗流涌动此起彼伏呈犬牙交错的状态。在此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不可忽视就是一个被称为“邱园”园林管理机构,高雅的名称其实是一个带有明确政治色彩的皇家植物园,由此基础上建立了英国最权威的植物命名鉴定机构——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会。这个学会资助了许多所谓的植物猎手,我们应当视为“采花大盗”的家伙,由窥视别人美丽的花园到入侵这个国家的领土,与公然抢掠偷盗的强盗无异。</p><p class="ql-block"> 这个学会与美国国家植物园和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而洛克也曾经作为植物猎人进入中国的丽江而至横断山脉藏区采集植物品种,也即以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名义前往。在此地他与英国皇家自然知识促进会的猎手金敦.沃克相遇,而互为爭夺丽江地区的生物和人力资源产生矛盾。那个英国皇家学会一般就简称“邱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英国皇家学会会议爭论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有关邱园的故事可追溯到17世纪60年代,当时的亨利·卡普尔爵士曾经在邱房附近种植他四处搜集的珍奇植物。</p><p class="ql-block"> 1730年,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王子获得租赁权,雇佣有名的园艺家威廉·肯特为他设计建造一个崭新的园林。1751年威尔士亲王去世,王妃奥古斯塔也是一个园艺爱好者,她和比特伯爵合作,征用附近的里士满宫为已所用。1759年请威廉·艾顿重新设计扩大了邱房,面积拓展到占地3·6公顷的自然园林,在此开展植物研究。 </p><p class="ql-block"> 1760年奥古斯塔王妃年仅22岁的儿子乔治三世继位,为母亲修建了一所全国最大的温室,还增添了许多植物品种。王妃去世后,国王买下了邱房,成为王室的住所。一旦国王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发作,这个离伦敦只有一箭之地的风光秀美之处就是国王的避难所,素有“疯王”之称的乔治三世对园艺兴趣很大,经常在外出散步时和附近的农夫交谈,因脾气暴烈而发脾气,使得农夫们因此受到惊吓。但是皇家邱园的名气越来越大,终于发展成为财力雄厚,人才荟萃,名躁世界的社团组织,其会员成为通达西方世界的英国皇家研究会。它后来的掌门人班克斯爵士为主席,长期掌协会牛耳而不衰。</p><p class="ql-block"> 因为他是英国采花大盗的始作俑者也是金敦·沃克和后来的约瑟夫·洛克的祖师爷。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权威的科研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未中断的唯一科学学会。它是一群商人于1660年自发成立,并于1662年领到皇家各种许可证的社团组织。诸多科学家以加入皇家学会为荣。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担任该学会长达20年,皇家学会的历任会长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学会的宗旨是推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发展发展。最初的时候是推进海上航行及发现,注重实用,后来研究领域逐步放宽。学会没有自己独特的科研实体。他的科学研究、咨询等职能主要通过制定研究项目、资助研究、制定研究计划、通过会员与工业界的联系及开展研讨会等实现。它是一个独立的学术社团,在制定章程、任命会员时,无需经过政府批准,但它与政府关系相当密切,政府为学会经营的科学事业提供财政资助,而学会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科研经费和人事任免等事项提供咨询服务。学会会员分为皇家会员、英籍会员、外籍会员3种。皇家会员只产生于皇族之中,英籍会员每年产生40名,外籍会员每年至多选出4名。会员有极高社会荣誉。</p><p class="ql-block"> 库克船长和班克斯发现澳洲载誉归来后也加入了皇家学会。皇家学会的出版物有《伦敦皇家学会哲学论文集》和《伦敦皇家学会会员论文集》,发表的论文都经过科学家的鉴定,声誉很高。其在西方学科界的历史不如法国的法兰西科学院,但是地位和权威性却高于法兰西科学院。</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要谈谈采花大盗班克斯的发迹传奇故事。班克斯家族来自于英格兰的林肯郡。当地的莱佛士比修道院正是这个权贵家族的祖屋。 </p><p class="ql-block"> 1743年2月2日约瑟夫·班克斯诞生于伦敦的阿盖尔街。作为英国的显贵,班克斯家族有权有势。他一生都利用这一优势,并常常流露出这一种贵族阶层固有的傲慢,他在优渥的家族氛围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并在13岁时考入英国贵族中学伊顿公学。176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专业,同时对于植物学发生浓厚兴趣。开始利用家族的巨额财富积极促进这方面兴趣的发挥。</p><p class="ql-block"> 1763年班克斯以优异成绩从牛津毕业。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成为英国最富有的年轻人之一,他拥有莱佛士比3800公顷的土地,每年可从中获得5000多英镑的收入。此外他还有英国其它地方的矿产收入。他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热衷于去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去旅游参观,欣赏了许多著名的绘画、雕塑和园艺作品,大开眼界。回国时收集了不少绘画艺术作品带回英国,激发了英国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包括美化园林方面的艺术创作理念。他说:“我的教育旅行将环球进行。”</p><p class="ql-block"> 176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名义登上皇家海军“尼日尔”号渔业保护船,开始长达7个月探索拉布拉多和纽芬兰岛的旅程。在这艘摇摇晃晃嘎吱作响的小木船所到之处,他都不忘记收集制作植物标本,至今这些200多年的第一批植物标本还保存在英国自然博物馆。“尼日尔”号上7个月的考察大大激发了班斯克探索更广括领域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发现澳洲的奋进号船长库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库克船长的副手植物学家班克斯爵士,他比库克小十五岁。被称为植物猎人第一人。</span></p> <p class="ql-block">1763年,英法结束了旷日持久的“七年战争”。和平协议的签署使英国获得了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控制着全印度的贸易并向中国扩展。为了对抗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在海上的对抗,英国海军部和皇家学会准备联合进行一次远征,去海上发现新大陆,扩大殖民地,随时应对这些海上列强的进攻风险。这次远征的领军人物就是后来发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库克船长。我曾多次往返澳洲,但是似乎从未听到人们提到过班克斯的名字。其实他是库克三次远航行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一直在沿途经过的地方搜集动植物的标本。他为这次远征慷慨解囊,提供了一万英镑的巨额资助。因此有幸成为库克船长的副手,得以带上他的植物考察专业人员挤进这艘用运煤船改造成的三桅帆船。这艘船更名为“奋进号”。船上还配备了94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员。</p><p class="ql-block"> 这次远征的领袖库克出身卑微,他通过努力进入商船队后来在帝国海军中得到低微职衔,他娴熟的航海技术使他得以晋升。他对纽芬兰岛的海上观测给英国海军部留下深刻印象。库克天生具有地理学家的本领,头脑冷静务实,这往往能够在遇到危险时化险为夷。库克和班克斯出生背景迥异,但他们都带有自然而然的权威感,在各自熟悉的领域都是专家,而且经验丰富。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自学成才的。尽管年轻的班克斯有些桀骜不驯,而年长他15岁的库克谨小慎微,所以在性格和专业水准方面他们是优势互补相互默契的。这些都决定了这次大航海即发现澳洲新大陆,拓展大英帝国新的殖民地,又带回了航行途中所到之地的植物新品种,取得了前所末有的成功。在邱园的植物培植名单中增添了十分庞大一组新的数据。在三年的航程中班克斯硕果累累。</p><p class="ql-block"> 1768年8月25日下午,在强劲的海风中″奋进号″驶出英吉利海峡,朝西南方向的比斯开湾航行,10月25号驶过赤道。至“奋进号” 起 航时,植物猎手班克斯已经旗开得胜,搜集了包括白株树在内的125种新的植物品种。1769年4月13日,“奋进号”一帆风顺地抵达塔西提岛的马塔维亚湾,这里的景色美得惊人。绿色的山坡上到处是香甜美味的果实,还有大片大片的棕榈树和椰子树,白花花耀眼的沙滩,蔚蓝色宁静的海洋,与他们几个月前光顾的荒凉土地相比简直是人间天堂,而这种天堂景象还在他们探险船劈波前行时在眼底延伸。在天堂展现的同时,植物品种也眼花缭乱得令人睁不开眼。</p><p class="ql-block"> 1776年4月1日,“奋进号”继续西行,在这三年的航行中,库克船长绘制了长达3860千米的海岸线图,意味着帝国的殖民领土不断开拓着,而班克斯副船长也搜集了360多种植物新品种。4月17日太平洋南大陆缓缓进入他们的眼帘,新西兰出现了。当他们在鸠湾、渇湾等绿岛登陆时,班克斯搜集到的植物数量高速增长。不幸的是1777年6月19夜当“奋进号”行至大堡礁时,与珊瑚礁相撞,万幸的是这艘船最终漂离了珊瑚礁。这艘被撞坏的船修复的时间长达一个月,班克斯却没有闲着,他去附近的乡村搜集植物,他那日益丰富的植物标本集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品种,其中包括南洋杉、大金钟柏树、黄桑、郁金香木、黄槿和袋鼠草。他还花了些时间干燥被海水打湿的标本,因为一些标本在船体被撞渗水时受到了破坏,他及时进行了挽救修复,而有些则是完全被损害,使他十分痛心。</p><p class="ql-block"> 8月14日,“奋进号”扬帆起航,离开澳大利亚的时候班克斯共搜集了331种澳大利亚植物带回英国。根据班克斯日记记载,从1771年1月23日起,连续7天每天都有人死于发热症状。航程结束时94位船员中有42人死亡。班克斯这一行,只有两个人活下来。他在当地所采集的成百上千个植物标本,他指定一位叫布朗的随行人员负责管理,布朗先生充分进行了植物分类的研究。1827年的时候,布朗已经是十分有名的植物学家了。一次他采集了花粉粒,并将它们浸泡在水中用显微镜观察,意外地发现这些微粒全部都在作颤抖似运动——后来人们称这一现象为“布朗运动”,由于条件的限制,他没有找到这一现象的成因。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才科学地阐述这一现象为分子运动所引起的原理。</p><p class="ql-block"> 库克船长他不仅是澳洲的第一个发现者,还是第一位啤酒酿造者。根据他的日记记载,他于1773年,用新西兰天然的植物以及糖蜜制成一种令人陶醉的饮料,与今日的啤酒颇有不同,这种啤酒有助抵抗坏血病,从而使他在多年的航海生涯中只有一人死于坏血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西澳昆士兰州凯恩思大堡礁,奋进号触礁处(上述图片选自《植物猎人》</span></p> <p class="ql-block">班克斯从澳洲返回后,着手对于采集到的一千多种植物标本进行研究、分类、命名,品种竟达1300个植物新种类,110个植物新属类。这些数字令人吃惊,也成为园林建设中的新宠物。</p><p class="ql-block"> 班克斯在“奋进号”航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引起了喜欢植物的乔治三世的重视。1771年,国王邀请班克斯到邱园做客,很快得到皇室的恩宠,1772年国王因为不喜欢比特伯爵而将其流放。空出的爵位授予班克斯,被任命为王室附属建筑物邱园的顾问,成为皇家自然知识学会的非官方负责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班克斯利用国王对自己的宠爱,成为邱园实际上的负责人,他令乔治三世相信英国国王应该拥有世界上最多样化的植物种类,而容纳这些植物的最佳之地就是邱园这个皇家植物园。</p><p class="ql-block"> 在班克斯的精心管理下,邱园渐渐由皇家的观赏乐园演变成为以科学研究为目标的世界性植物园。班克斯利用广泛的社交网络以及他在科学界和朋友圈中的威望,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吸收新植物品种。同时还不断派遣受过良好教育的植物学家到英国殖民地偏远的、未开发的地区,具体指导他们搜寻并带回新的植物材料。后一种方法的确使很多奇妙的园林植物到达英国,其中包括了从印缅等殖民地悄悄闯入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的英国探险家不断带回的植物新品种。这种植物猎手的强盗行径,也引起了人们对班克斯这位邱园的皇家总管的非议,他是植物或者采花大盗的始作俑者。因为植物猎人们不仅引进大量观赏性植物之外,也运回了不少经济作物。班克斯很快发现殖民地之间交换的经济作物和开发的产品进入流通渠道后所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而且凭自己的力量,借助国家机器甚至动用军事力量的介入,对于帝国拓宽市场绝对是巨大的商机。不仅在英国成为超级大国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还直接导致英国对其殖民地人力和资源的大量掠夺。进而借助殖民地为跳板进入周边国家开拓新的市场,比如借助缅甸和印度进入邻近的东方大国进行相关的资源调查不啻是一种最便捷的途径,于是英帝国植物猎手的目光开始投向藏区包括尼泊尔、锡金、不丹在内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川滇边境的横断山脉峡谷地区。邱园的专家们不断以探险考察为名悄悄闯入,对我国植物资源进行掠夺,同时对这里的地理情况进行勘察,为下一步的武装军事干预进行预谋筹划。这些阴谋分裂我藏区的活动,其中都影影绰绰地晃动着班斯克的影子,因为这种魅影似乎一直附着于为下一步进入丽江和西藏地区进行探险的植物猎手的后继者也即班斯克的徒子徒孙的身上,为将来中英之间的战事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下述图片为南澳洲阿德莱德国家植物园(作者自摄)</span></p> <p class="ql-block">班斯克过着繁忙的都市皇家公务生活之余,他也追求生活的静谧和安宁,尤其是秋季的打猎季节间歇性的痛风,使他痛苦不堪。于是他搬回了老家莱佛士比。自1810年起,班克斯病得只能坐在轮椅上,他有些失意,但仍然坚守着岗位。工作主要是通过书信联系,坚持做皇家学会的会长,这一职务他已经干了42年。一直到1820年6月1日,他去世前的的18天为止。可以说为帝国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班克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世界的7000多个新的植物品种引进邱园。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会看到邱园这种派遣植物猎手将会在中国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甚至引发中英之间的战争。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4日於南京银河湾</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选自《植物猎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