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在北京期间,还去了琉璃厂文化街。</p><p class="ql-block"> 我坐公交车在新华门站下车后,便沿着南向大街前行。首先看到路边古香古色门脸儿的“便宜坊烤鸭店”,那独特的装饰风格,瞬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马路对面,挂着“一得阁”牌匾的制墨厂映入眼帘,作为老字号,它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我刚上小学,每天背着的书包外挂着的小布袋里,就装着“一得阁”墨。向前走不多远,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横着的街便是著名的琉璃厂文化街。</p><p class="ql-block"> 走进这条街,我立刻被各个商家门脸儿的字号牌匾吸引。那些牌匾的字号、题字、样式和颜色各具特色,尽显各自文雅的风采与文化底蕴。它们像吸铁石一般吸引着我,让我仿佛置身于“牌匾”博览会。</p><p class="ql-block"> 走到路的中部,我看到了驰名的“荣宝斋”。店堂面积很大,墙壁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中齐白石的作品尤为醒目,数量众多。店内还设有展览室,里面的佳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看着齐白石笔下灵动的虾,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水中嬉戏,那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精湛的绘画技艺,让我不禁为之赞叹。</p><p class="ql-block"> 文化街的尽头是“中国书店”,红红的院门十分显眼。院内房屋是营业室,室内大多是线装书,不乏书海里难觅的珍版书籍。踏入书店,一股淡淡的书墨香扑面而来,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轻轻翻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看着古人的字迹,感受着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内心满是敬畏与喜悦。</p><p class="ql-block"> 琉璃厂过去是制作建筑琉璃构件的窑址,如今这个名字用在这条街上,恰当得体。这里展现的是文化领域的精品和瑰宝。琉璃厂文化街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辉煌,还孕育着无限的未来,相信它将更加丰富多彩,绽放出耀眼的光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