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循道,笃行自适

玅真

<p class="ql-block">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飞天的衣袂随风舞动,看似肆意飞扬,却暗合着天地的韵律;云冈石窟的佛像静坐千年,以不变的慈悲,见证着世间的沧海桑田。这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的轨迹与节奏,正如《道德经》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行己所爱,爱己所行”,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深邃的心理、易理与禅理,指引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生命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顺时应势:万物皆有时的生命哲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万物皆有时的理念与个体的发展规律不谋而合。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个体心理发展阶段论”,强调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和需求。童年时期是人格塑造的奠基阶段,青年时期则是探索自我、追寻意义的关键时期,中年时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老年时期则回归内心,完成生命的整合。若违背这些发展规律,过早或过晚地追求某些目标,都可能引发心理冲突与焦虑。就像揠苗助长,不仅无法促进禾苗生长,反而会适得其反。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剥夺其童年的快乐;年轻人急于求成,在尚未积累足够经验时盲目创业,最终陷入困境。这些都是违背“时”的教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易理之中,“时”更是核心概念。《周易》64卦,每一卦都代表着特定的时运。乾卦象征着开创与进取,适合在事业起步、充满生机的时期积极作为;坤卦则强调顺应与包容,在面临困难、需要积蓄力量时,以柔克刚更为合适。不同的时势对应着不同的策略,正如《周易·系辞》所说:“变通者,趋时者也。”历史上,诸葛亮深谙此道,他在刘备势力弱小之时,劝其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待天下大势出现转机,便适时提出“隆中对”,为蜀汉政权指明方向。可见,把握时机,顺时而动,才能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禅理中,“时”体现为对当下的全然接纳。禅宗认为,过去已不可追,未来尚未到来,唯有当下才是真实存在的。顺应万物的时间节奏,就是要活在当下,不执着于过去的遗憾,不焦虑于未来的未知。就像四季轮转,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贮藏,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使命与美好。我们应像欣赏自然季节一样,接纳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无论顺境逆境,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因为这都是生命应有的时间安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行己所爱:追寻内心的生命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时,会产生“心流”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此时个体沉浸其中,忘记时间与自我,获得高度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自我认同感。例如,画家在创作时废寝忘食,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孜孜不倦,都是因为热爱赋予了他们强大的内在动力。当我们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兴趣爱好时,就如同为生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即使面临困难与挫折,也能凭借这份热爱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易理角度分析,“行己所爱”符合阴阳平衡的原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与性格,这是先天之“命”;而选择热爱的方向去发展,则是后天之“运”。当我们从事热爱之事时,内在的热情如同“阳”,外在的行动如同“阴”,阴阳调和,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就像水行于河道,木长于沃土,找到与自身特质相契合的领域,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禅理强调,“行己所爱”是对自我本真的回归。在世俗的喧嚣中,人们常常被外界的标准和期待所左右,追求名利、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渴望。禅宗主张“明心见性”,即看清自己的本心,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正如慧能大师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放下外界的干扰与执念,回归内心的热爱,才能摆脱虚妄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爱己所行:坚守初心的生命智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心理学领域,“爱己所行”涉及自我接纳与承诺。当我们选择了一条道路,无论是职业发展,还是人生追求,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诱惑。此时,自我接纳意味着承认自己的选择,不后悔、不抱怨,接受过程中的不完美;自我承诺则是坚定地走下去,不为外界的变化轻易动摇。研究显示,具有高自我接纳和承诺水平的人,心理韧性更强,更能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心态,实现目标。例如,运动员在长期艰苦的训练中,始终热爱自己的选择,坚守初心,最终在赛场上绽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易理认为,“爱己所行”是一种坚守正道的精神。《周易》中的恒卦,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一旦确定了方向,就要像日月运行、四季更替一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然,坚守并不意味着固执,而是在保持初心的基础上,根据时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就像周文王被困羑里,依然坚持推演《周易》,将困境转化为智慧的结晶;司马迁遭受宫刑,却矢志不渝,最终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热爱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才能在逆境中坚守,在顺境中不骄,实现生命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禅理中的“爱己所行”,是一种对当下行为的正念觉察。每一个当下的行动,都是构成生命的基石。禅宗倡导“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所做之事中,不三心二意,不左顾右盼,就是对自己选择的尊重与热爱。这种正念的态度,能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常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与意义,正如赵州禅师“喝茶去”的禅机,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领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行己所爱,爱己所行”,这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更是一种指导我们生活的智慧。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学会顺应万物的时间节奏,不焦虑、不急躁;勇敢追寻内心的热爱,找到生命的动力源泉;始终坚守初心,以正念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选择与行动。如此,我们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内心的宁静与幸福,实现生命的圆满与超越,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