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同天: 南禅春行记

沈民生

<p class="ql-block">日本的京都之行,转眼来到第三天。</p><p class="ql-block">清晨刚破晓,我们便背上背包,带着相机和好奇,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旅程。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三月末的京都气温宜人,既没有早春的料峭寒意,亦无盛夏的沉闷炽热,一切刚刚好。</p><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的酒店就在京都车站对面,地理位置极佳。不论是搭地铁、新干线,还是乘公交车,都非常方便。买了一张一日公交通票,我们便乘上了开往南禅寺的市营五路车。虽是初次在日本搭乘公交,但我们很坦然,自由行的节奏宽松而自得,面对未知的城市,每一次出发都充满期待,凡所见皆为风景,凡所遇皆成趣味。选择大众交通工具,可以一窥当地日常,感受真正的京都。</p><p class="ql-block">车子在街道间穿行,我透过车窗饶有兴趣地望向窗外。京都是一座以中国古代的长安和洛阳为蓝本而建的市坊制都市,街道纵横交错,规整如棋盘。三条、四条、五条……熟悉的汉字跃入眼帘,竟生出一种隔世的亲切。车外一幢幢传统民居,木质结构,黑瓦白墙,沉静而端庄。我不禁想起了唐代长安城的坊市、洛阳的街衢,心头泛起一丝淡淡的感伤——那些在历史烟尘中湮灭的旧梦,此刻在异国重现。</p><p class="ql-block">就在我感叹唏嘘中,公交车缓缓停下了。一看站牌,南禅寺永观道站到了。从这里到南禅寺还有几百米。</p><p class="ql-block">我们顺着导航往前走。早晨的街巷寂静无人,小巷狭窄幽深。正疑惑寺院在何处,转角处一片垂枝樱跃入眼帘,繁花如云,瞬间照亮了整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满树盛开的粉红色樱花,热烈奔放,如朝曦破晓,似瑞云出岫。这是日本的垂樱,花色浓艳若霞,枝条柔软如柳,曲身含情,拂拂依依,娉娉袅袅。偶有春风拂过,花雨纷飞,宛如无声的春雪。</p><p class="ql-block">朝阳从东山的坡上泻下,映照花瓣,温润人心。新雨初歇后的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清香,清脆的一两声鸟鸣更显清晨的静谧。溪水从琵琶湖引来,在路边潺潺流淌,水清如镜,花映水面,水送花影,景与情都缓缓流动。</p><p class="ql-block">花开溪畔,心随水远,一念放空,尘虑尽释!</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急着进入南禅寺,而是沿着石径漫步。这里有许多静谧的小庙、禅院和道场,藏于庭院之间,或依古松,或伴溪水,樱影婆娑,凡心可栖。</p> <p class="ql-block">不经意间,看到一处寺门侧的木牌上写着:“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乃是苏东坡与秦少游、佛印禅师间流传下来的一则公案典故,禅意深远。异国邂逅熟悉的古诗,仿佛穿越时空,心头一暖。</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是日本临济宗的祖庭,历史可以追溯到镰仓时代,由日本第九十代天皇龟山上皇在其离宫旧址上改建而成。因他是第一位皈依禅宗的法皇,因此南禅寺自创建以来,便在日本佛教界位尊一方,代代高僧辈出,香火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踏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的敕使门,由整根榉木建成,古朴肃穆。山门后是著名五间三户的“三门”,代表佛法修行中三种解脱:空、无相、无作, 南禅寺的三门号称天下龙门。拾级而上,从巍峨耸立的楼阁可远眺京都,是游客们最爱拍照之地。</p> <p class="ql-block">法堂是寺中的主要佛事场所,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方丈、书院、南禅院等建筑错落有致,皆保留着日本传统伽蓝式的布局。院中多植樱树、枫树与松柏,此时正是樱花盛放之际,一切都笼罩在温柔的粉色中。枫树的新芽已然冒出嫩红,秋日来此,又将是满山红叶、层林尽染的壮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尘心物外两相看,不厌青山自在人)</p> <p class="ql-block">我在寺前台阶坐憩,沉于这片春日伽蓝之中。檐角飞翘,宛如振翅欲飞的鸟翼,铜铃静悬风中,花树斜倚回廊,光影斑驳。一念清净,心如止水,澄明而清亮。有人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看过多少风景,而是能否从那些风景中照见自己。南禅寺于我,正是如此,在一花一叶间,让我暂离尘嚣,与内心相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禅宗由中国六祖慧能一脉相承,唐末高僧东渡扶桑,开枝散叶。南禅寺的开山祖师——无关普门,曾渡海至杭州净慈寺修行十余年,再归日本建寺弘法。之后的高僧一山一宁也来自中国浙江,最终长眠于南禅院之侧。</p><p class="ql-block">千载法缘,静水深流。脑海里浮现出传颂千年的句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千百年来,多少高僧大德,渡海传灯,于山水之间,以心印心。站在这座寺院之间,我仿佛也在那同一缕风月中,听见往昔传灯者的足音。</p><p class="ql-block">樱花、古刹、溪水、禅意,皆静谧不扰,如春日溪流,绕过石径苔痕,轻吟而去。</p><p class="ql-block">京都春色,温柔如诗。而南禅寺,用它沉静的美,安放了我一段柔软的心情。人生有时不需远走高飞,只需在一片落英之间,静听内心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此文是两年前写的。这次略作修改,拿出来与朋友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