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

郭争鸣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拥有无与伦比的园林景观,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 年),最初叫清漪园,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1860 年,清漪园在英法联军侵华时被焚毁。1888 年,光绪皇帝的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改称颐和园,作为消夏游乐地。1900 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1903 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东宫门前有一对造型威严的麒麟。这对麒麟体型硕大,雕刻工艺精湛。麒麟在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它们昂首挺胸、身姿矫健地蹲立在门前两侧,仿佛忠诚的卫士,守护着颐和园。其形态逼真,身上的鳞片、毛发等细节都雕琢得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这对麒麟不仅是精美的艺术作品,也是颐和园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迎接着无数游客的到来 。</p> <p class="ql-block">  寿星石位于颐和园乐寿堂前庭院中,是一块形态奇特的太湖石。它体量高大,外形宛如一位弯腰弓背、拄着拐杖的老者,故而得名“寿星石” 。 这块石头有着独特的观赏价值,其纹理纵横、多孔多窍,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它不仅是一件天然的艺术珍品,也是颐和园园林景观中重要的点缀元素,为乐寿堂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韵味,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观赏魅力:昆明湖位于北京颐和园,水域面积约占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面积广阔,约 2.2 平方千米。它以其优美的湖光山色成为颐和园景观的核心,其前身是瓮山泊。</p> <p class="ql-block">  “烟霞天成”这个词充满美感与意境呢。从字面理解,“烟霞”常给人一种云雾缭绕、朦胧缥缈、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象之感,代表着大自然中美妙奇幻的景致;“天成”强调了这种美妙并非人工刻意雕琢,而是自然形成、浑然天成的。 </p> <p class="ql-block">  乐寿堂是颐和园中的重要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乐寿堂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北岸,背倚万寿山,面临昆明湖,是一座大型四合院式建筑,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的寝宫。它坐西朝东,正门为水木自亲殿,殿前有宽敞的平台,临湖而建,视野极为开阔。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眺望昆明湖的湖光山色,以及远处的十七孔桥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  宜芸馆是颐和园中一处别具特色的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宜芸馆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东麓,是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在颐和园的住所,属于后妃生活区的一部分。它在乐寿堂的后侧偏东位置,与乐寿堂、玉澜堂等建筑共同构成了颐和园宫廷区的重要建筑群。宜芸馆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采用四合院式布局,馆前有宽敞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东岸有诸多富有特色和历史意义的景观:文昌阁坐落在昆明湖东岸,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之一。建筑造型独特,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的铜铸像。文昌阁不仅是一处宗教建筑,其本身的建筑艺术也令人赞叹,高两层,气势恢宏,黄绿琉璃瓦覆顶,色彩绚丽。它与西边的宿云檐城关遥相呼应,护卫着颐和园。十七孔桥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桥身长150米,有十七个桥洞。</p> <p class="ql-block">  在万寿山的情境下,“夕云凝紫”描绘出的画面实在令人神往。当傍晚的阳光洒在万寿山上,天边的云霞被落日余晖染上如梦如幻的紫色,缓缓凝聚。这紫色的云霞与万寿山上错落有致的古典建筑相互映衬,佛香阁、排云殿等在夕云的笼罩下,轮廓更显柔和,琉璃瓦也反射出神秘而温暖的光,仿佛给古老的建筑蒙上了一层紫色薄纱。</p> <p class="ql-block">  在颐和园,当夕阳西下,光线角度和色彩发生变化,昆明湖波光粼粼,万寿山上的建筑轮廓被余晖勾勒,此时天空的云霞可能会被染成各种瑰丽色彩,或许就会出现类似“夕云凝紫”这般如梦似幻的场景。也许是某位文人墨客、游客在游览颐和园时,被傍晚时分这一独特的天色景观所打动,因而用“夕云凝紫”来形容和记录这份美好。</p> <p class="ql-block">  刘俊先生1974年出生于山西原平,18岁参军,后进修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8年3月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书画作品展荣获金奖。2009年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设计创作《精气神》,为我所珍藏。融合《华山庙碑》的方整匀称与《石门颂》的放纵舒展,运笔古拙舒展,气韵厚重雅致,具有浓厚的碑板金石之气。字体婉若游龙惊鸿,笔走龙蛇,富于变化,充满动势和音乐般的旋律。作品润格:每平尺15000元—25000元,显示出其作品的较高市场价值和收藏潜力。刘俊作为一位享有盛誉的北京书画艺术家,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观赏价值:万寿山位于北京西郊,与昆明湖相依,是北京西山的支脉。它东西长约1000米,海拔高度约60米,山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 万寿山原名瓮山,在金代,这里就已经成为帝王的游幸之地。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乾隆皇帝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大规模修建园林,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格局。 佛香阁是万寿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颐和园的核心景观。它建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佛香阁结构复杂,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云辉玉宇”是颐和园排云门上方的一块巨大匾额。这块匾额有着深厚的寓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云辉描绘出天空中彩云绚烂、光辉闪耀的景象,象征着吉祥、瑞气;“玉宇”则代表华丽、高贵的宫殿楼阁,这里指代颐和园中宏伟壮观的建筑群体。整体意思是彩云的光辉映照在华丽的宫殿之上,生动地描绘出颐和园建筑在自然天光映衬下的壮丽之美,也彰显出皇家园林的威严与尊贵。</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