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 文|菩提慧心</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891700</p> <p class="ql-block">去年的夏天,我去南京旅游,参观南京博物院,在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宝贝当中,发现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可亮眼了,就像夜空中最闪的那颗星。听导游介绍说是乾隆时期艺术风格的代表,那绝对没毛病。</p> <p class="ql-block">这盖炉通高 17 厘米,全是用芙蓉石雕出来的。这芙蓉石,学名蔷薇辉石,为啥叫芙蓉石呢?就因为它那颜色粉粉嫩嫩的,跟刚开的芙蓉花似的。早年啊,人们还送它个浪漫的外号叫“爱情石”。不过这石头可娇气得很,质地脆得就跟鸡蛋壳似的,开采和雕刻的时候,稍微不小心就裂了。工匠们得从大块石料里,一点点地精挑细选,慢慢雕琢,才能做出这盖炉精巧的模样,这难度,简直了!</p> <p class="ql-block">再瞧瞧这盖炉的造型,那叫一个精巧,设计得太有心了。炉身圆滚滚的,肚子鼓鼓囊囊,线条流畅得就跟流水似的。炉盖顶部稍微鼓起来一点,和炉身严丝合缝的。炉身两边各有一个螭龙形状的耳把,这螭龙的姿态老灵动了,感觉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似的,一下子给这盖炉添了不少活泼劲儿。炉盖和炉身上到处都刻着蟠螭纹,这些蟠螭有的弯弯曲曲地盘着,有的抬着头好像要往天上飞,线条特别刚硬,细节又逼真得很。</p> <p class="ql-block">这蟠螭纹可有不少讲究。汉代的《汉书》里,把蟠螭叫做“雌龙”;在青铜器上,它代表着龙虎混血的战神,经常刻在石碑顶上用来镇邪。这盖炉用蟠螭纹,可不只是为了图个吉祥,和这粉晶搭配在一起,刚柔并济的美就出来了。你看,炉腹有两条蟠螭,炉盖上有四条,就好像一对对小情侣,既亲密又各自独立,还挺有意思的。</p> <p class="ql-block">这盖炉的雕刻工艺,那真叫一个绝!工匠们顺着芙蓉石本来的纹理精心雕刻,蟠螭纹就好像是从石头里自己长出来的一样。雕刻的时候,力度和精度都得把握得死死的,既要保证石头不弄坏,又得把蟠螭的神态刻得活灵活现。你瞅那龙爪,刚劲有力的,龙鳞也细腻得不行,就能看出工匠的手艺有多牛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盖炉的颜色和材质,搭配得相得益彰。芙蓉石那粉嫩的底色,就像小姑娘害羞时候的脸蛋,给这盖炉添了股柔美的气质。蟠螭纹因为深浅不一样,光线一照,明暗交错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都拉满了。粉晶通透闪亮,整个盖炉就好像被一层神秘的光辉给罩住了,让人看一眼就挪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国力昌盛,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正是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生动写照,从中可见乾隆对华丽繁复之物的偏爱。此盖炉融合中西方艺术元素,流畅曲线间,隐约可见洛可可风格痕迹,足证当时文化交流之繁盛。</p><p class="ql-block">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不仅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透过它,我们得以领略乾隆时期高超工艺水平与独特艺术风格,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凝视这一瑰宝,仿若能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个繁华时代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