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游记

笑 口常开(拒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晨七点,我们从泰安出发前往曲阜,开启了一段充满儒家文化韵味的旅程。一路上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抵达孔庙入口,一座庄严的红色牌坊映入眼帘,上面刻有“至圣庙”三个红色大字,两侧是栩栩如生的石貅。门楼前游客络绎不绝,纷纷驻足拍照留念。走进孔庙,古朴的建筑群让人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儒家学府。棂星门上的精美雕刻与“元和太学”的字样交相辉映,彰显出这座圣地的历史厚重感。</span></p> <p class="ql-block">勾心建筑</p> <p class="ql-block">斗角建筑</p> <p class="ql-block">  孔庙杏坛是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的纪念性建筑,始建于宋代天禧二年(1018年),现存建筑为乾隆年间重修。该建筑为十字脊重檐方亭格局,高度12米,四周环植杏树,设有金代篆书碑与乾隆御碑,兼具历史、建筑和文化三重价值</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建筑规模宏大,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  龙柏,在奎文阁的东侧,树龄千年左右。也有人叫它“龙纹树”,因为整个龙柏的树干从底到顶,一面长有整齐的螺旋状的波纹,好像有几条小龙盘柱欲飞。据说乾隆最后一次下江南时,来祭拜孔子时,因为是来拜师,所以是比较讲究的,步行而进,但毕竟年龄大了,再说孔庙也是比较大,走得有点累了,就靠了下这棵树,没想到这棵树沾了皇帝的真龙气息后,顿时在乾隆帝靠过的地方出现了龙型树纹。从此以后,来到这里的人们都会上前摸一下。据说“从龙头摸到龙身,可以青云直上”。以至于龙树的树干已经被摸出了包浆,为了保护此树,景区就用铁栏杆将其围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凤树</p><p class="ql-block">龙柏东侧紧挨着的就是凤柏了,树龄也是千年左右,但是已经枯死了。树高20.5米,胸径0.8米,树冠直径约8米,树龄2100年。算是三孔景区树龄最长的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孔府。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写有“圣府”的金匾,门内木质结构的大门和柱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皇家气派。孔府内的建筑布局严谨,红墙蓝瓦间的小路蜿蜒曲折,两旁树木葱郁,形成斑驳光影,增添了几分静谧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世代居住的府第,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东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古建筑群,被誉为“天下第一家”。</p><p class="ql-block"> 孔子去世后,其子孙最初居于阙里故宅(今孔庙所在地),负责奉祀孔子并管理遗物,称“袭封宅”。北宋宝元年间(1038-1040年),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首封“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始建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建府第,并设置官署;弘治十六年(1503年)大规模重修,形成三路布局的规模。清代虽经火灾(如1885年内宅焚毁),但主体结构仍保留明代风格。占地240亩(约12万平方米),分中、东、西三路,共九进院落、463间房舍。</p><p class="ql-block">‌中路‌:前为官衙(大堂、二堂、三堂等),后为内宅(前上房、后堂楼等),体现“前堂后衙”的封建规制。</p><p class="ql-block">‌东路‌:设家庙、一贯堂(次子居所)及作坊。</p><p class="ql-block">‌西路‌:为衍圣公学诗礼、会客的场所(如红萼轩、忠恕堂)。</p><p class="ql-block">‌衙宅合一‌:衍圣公既是家族领袖,又是朝廷一品官员,府内设六厅(如典籍厅、司乐厅),仿朝廷六部管理事务。</p> <p class="ql-block">  孔府内宅屏门有一幅彩色壁画,名曰“戒</p><p class="ql-block">贪图”。画中貌似麒麟的动物,就是传说中</p><p class="ql-block">的“贪”,其生性饕餮,贪得无厌。壁画</p><p class="ql-block">彩云中,全是被其占有的宝物,包括“八</p><p class="ql-block">仙”的宝贝。但它并不满足,仍妄图将太阳</p><p class="ql-block">吞入腹中,最后落得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p><p class="ql-block">场。这幅戒贪图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它提醒孔府的后代子孙要保持素朴家风,不可过分贪婪。</p> <p class="ql-block">  匾中“寿”字是慈禧御笔题字经放大后刻于樟木上制作而成,“寿”字上方盖有“慈禧太后御笔之宝”方印,左边刻“赐头品顶戴尚书衔广东水师提督臣郑绍忠立”,右边刻“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一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孔府内宅门处还有一副对联,上联的“富”字最上面缺了一点,寓意孔府的富贵世代相传,永无止境;下联的“章”字下面的笔画通了上去,意思是孔府的文章可以通达天下。对联上的“与国咸休”显示了孔府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同天并老”则表明了儒家思想的光辉永存。</p> <p class="ql-block">内宅用水的水槽</p> <p class="ql-block">  孔府后花园的五柏抱槐寓意着“大爱无疆,博爱包容”的精神,象征着孔氏家族的和谐共生和同舟共济的精神‌。这棵树由五棵柏树围成一圈,中间生长着一棵槐树,虽然它们不是同一种树,但却有着共同的根,象征着不同个体之间的和谐共存和相互依存‌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后参观的是孔林,</span>又称‌至圣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与孔府、孔庙并称“三孔”。作为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氏族墓葬群,孔林占地约200万平方米,内有坟冢10万余座,古树2万余株,保存了从东周至今的墓葬连续性,被誉为“活着的墓葬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这半天的旅途中,无论是古老的城墙还是精致的牌坊,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span>这次探访孔府、孔庙和孔林让我感受到中华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