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作为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神都"的城市,作为曾经十三朝105位帝王在此建都的城市,当我第一次踏上这个城市的土地,其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而龙门石窟无疑是洛阳众多景区中最璀璨明珠,也是我想往己久的目标景点。中国声誉海内外的著名四大石窟,我己去过三个:2011年9月去了甘肃敦煌的莫高石窟,2017年4月去了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2020年6月去了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所以此次来到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终于圆了我的梦,实现了游遍四大石窟之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位于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南北长达1公里,东山为香山,海拔371.8m,西山又名龙门山,海拔307.6m,伊水由南向北穿流而过,形成龙门峡谷。龙门石窟景区总面积为31.7平方公里。“两山夹一河”构成了龙门石窟景区的地形地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1月,龙门石窟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2007年5月,龙门石窟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伊水对面的香山寺,当年李白就在这里隐居度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佛教中心南移,在统治阶级提倡下,王公贵族等纷纷在龙门开窟造像,如古阳洞等,此为第一个高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唐朝时社会繁荣,佛教艺术在统治阶级倡导下空前兴盛,龙门造像热潮重燃,自太宗到玄宗初年较为活跃,开窟造像数量达到龙门石窟造像总数的三分之二,如奉先寺、万佛洞等,是第二个高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魏至唐期间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代,造像活动较少。唐以后的五代、北宋,龙门造像已成尾声,仅有零星龛像雕造。金朝至清朝,龙门石窟屡遭破坏、盗掘,也偶有修缮。</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原名伊阙,龙门之名始于隋朝。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隋炀帝来到洛阳,登临邙山俯瞰洛阳地势,观伊阙地势似龙门,决定建都洛阳。隋唐时期都城以伊阙为南北坐标。伊阙地处国都之南,东西两山之间如天然大门,正对东都洛阳城皇城与外郭城的南正门,“龙”象征着封建皇权,故隋炀帝赐名龙门,伊阙改名龙门,并沿用至今,而作为北魏晚期与唐朝前期开凿的大型石窟寺遗存,因地处龙门,故称其为龙门石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尊佛的右手原先是三根手指朝上,后因断了一根,故变成如今的"剪刀手"势,耶!特别令人关注叫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石刻艺术群,占地面积31.7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皇家石窟寺遗存,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位居中国四大石窟之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历经多个朝代开凿,窟龛林立,佛像造型多样,堪称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今天当我们站在伊水之畔,仰望石窟,仿佛还能听见古代工匠们的雕琢之声,感受到千年信仰的力量,每一处都弥漫着宁静与庄重,让人沉醉于那段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的造像风格多样,从北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中原风格过渡到唐朝“躯体丰腴,面相圆润”的大唐风范。雕刻刀法为浅平直平阶梯式刀法,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线刻、平雕等技法。</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寺最大的摩崖古碑林,书法形式多样,代表作品有龙门二十品、陈抟十字卷碑、伊阙佛龛之碑等。此外,中国历代文人如唐代白居易、北宋宋真宗等都曾留下赞美诗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佛洞,墙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佛像,最小的佛像只有几厘米,实在是不可思议,叹为观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那尊大佛是卢舍那大佛,位于石窟西山南部奉先寺中。通高17.14米,头部高4米,耳朵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教造像。开凿于唐高宗时代初期,公元675年完工,营建工程至少耗时2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佛像身披袈裟,衣纹平滑柔顺,顶饰螺髻,双耳垂肩,面容丰满秀丽,以柔美娴雅、亲切慈爱的微笑最为著名,半睁半闭的眼睛微微向下看,将神与人的特点完美结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头部的精细雕刻,衣饰的轻薄质感,庞大而繁缛的火焰文头光和背光图案,都代表了唐代最高雕刻技艺。奉先寺整体采用圆刀雕刻手法,人物的细节表现更加准确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舍那大佛是释迦如来的报身形象,是梵文“losana”的音译,意为佛光净满、光明普照,是华严宗的主像。相传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身形样貌所造,洛阳本地人也称她为武则天佛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代表了中国佛像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国佛教造像史上最杰出的作品,被中西方学者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中国的维纳斯”“世界最美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6年在卢舍那像龛顶部“人”字形排水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工程中一项有重大科技意义的建筑实例。2022年考古人员首次在卢舍那大佛面部检测到金、银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来到伊河对面再看龙门石窟全景,再一次被这恢宏壮观的場景所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阳丽景门小吃一条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晚饭就吃洛阳名小吃:不翻汤和锅贴。我特地询问了商店的服务员,你们洛阳人为什么叫它:不翻汤,她也不知所措,讲不出个道道。我想,大概是老祖宗传下的名字,小辈们不一定知道个所以然。这不翻汤里面除了粉条还有牛肉、百叶条、蔬菜等,味道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经常会见到穿着汉服的女仕们,三三两两在逛街,兜商场,这是为反映大唐盛景添色增彩吗?但愿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应天门和天堂、明堂,均按1300年前盛唐时期武则天在位时建造的建筑遗址废墟上复制建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紫微宫正南门,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九朝理政之所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夜晚来临,华灯初上时分,应天门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历史巨人,静静地诉说着干年的风华绝代。两边的阙楼伸出,如同凤凰展翅,好不威武。我们四人去应天门广场,本打算好好看一场灯光秀,感受下历史与科技融合的震撼。结果一到那儿,广场上全是人,而且到处都是直播的拍照的摆地摊的!那些做直播的"美女"都穿着汉服,一个个妆容精致,在镜头前又唱又跳,摆B0SS,那叫一个热闹。周围围观的人也是里三层外三层,把路都快堵死了,我们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就像在人海里游泳一样,累得够呛。转瞬即穿越!洛阳独特的一道风景线,除了感叹唏嘘惊讶还能如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堂,原高88.8米,五层九楼,象征看九五之尊,后被武则天的宠臣薛怀义放火烧塌,同时将旁边的明堂一起烧毁。现在的都是按样复制仿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明堂</span></p> (资料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中央的九龙鼎大柱耸立在十字街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再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