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北地区 山西省 邢台市临城县 崆山白云洞

行书房

崆山白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境内,是崆山白云洞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南距邢台市56公里,北距石家庄市86公里。<div><br><b><font color="#ed2308">崆山白云洞形成于5亿年前的中寒武纪,</font></b>是我国北方一处难得的岩溶洞穴景观,<b>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开发有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b>五个洞庭,洞内四季恒温17℃,主要景观150多处,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div> 景区简介<br>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包括<b><font color="#ed2308">崆山白云洞和天台山两个景点</font></b>。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洞内四季恒温17℃。洞穴观赏面积4200平方米,游线全长2300米。奇绝密集景观达200多处,因其洞体幽深、景观奇绝而被国内外洞穴专家誉为<b>“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博览园”。</b> 天台山位于临城崆山溶洞西北8公里,是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的其中一个景点,<b>由距今18亿年沉积的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组成</b>,远望天台山,酷似一尊卧佛,是神州第一天然大佛。 山体挺拔,顶平如台,八百亩柏林遮天蔽日。古有八大寺庙遗址,现已恢复寺庙之首天佛寺(上、中、下寺)是您礼佛祈福、登山健体、踏青寻幽的绝佳之地。 该景区主峰海拔599米,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它包括大平台、五谷仓、石柱峰、天眼山、九尖山等诸峰,主要景点有五谷仓、天圈、九县垴、大小天眼山及南禅、北禅、千亩古柏林、神泉等二十多处。 明代大理寺少卿乔壁星回乡省亲,曾数次登天台山并留下诗句:“人道天台是丹丘,上有五城十二楼,今日登临无觅处,白云苍树对清秋。” 发展历史<br><b>崆山白云洞是1988年7月18日由当地农民在开山采石时发现的。</b>“崆山”的由来,据传是因为当有山风袭来时,整个山体会发出阵阵的轰鸣声,所以当地百姓称此山为“空山”,此洞被专家誉为“地下熔岩博物馆”。 2005年已被国土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总面积23平方公里,探险观奇,一步一景;岐山湖景区以休闲度假、水上游乐、餐饮住宿、会议服务等项目为主;“避暑胜地”小天池原始次生林;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普利寺塔”和“唐代邢窑遗址”、“息波亭”(相传以前临城县的泜河老发洪水,所以万历年间的县令下令建的息波亭--来镇水)等人文景观,以及地质博物馆、邢瓷作坊、岐山湖环湖公路开发、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等建成后,方圆不出5公里的大旅游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形成,将打造出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奇妙旅游”。 开发详情:<br>1988年7月18日,位于太行山东麓白云山下的山南头村同往常一样,伴着鸡鸣犬吠,早早苏醒在晨光里。村民陈永庆、贵爱国、贵爱军、陈志恩、张战军照常又来到原水泥厂旧址的崆山上开山凿石。随着“叮”“叮”的钢钎声,豁然出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口,把他们的钢钎漏进山“腹”内。 于是,在农村中没有惊讶过、激动过的5位农民大吃一惊:莫非这座大山是空的?莫非碰到了洞穴宝库?他们悄悄从家里拿来<b>手电筒、腊烛、绳索、粉笔</b>(作路线标记用,以防迷路)等物,怀着神秘、惊恐、盼望的复杂心情钻入山“腹”中,对这个远古的、密封的幽深洞穴进行了长达十几小时的探索! 迅即,“临城出了大溶洞啦!”的消息像插上翅膀一样传遍全县,惊动了县、市、省有关领导。“北方奇观”崆山白云洞于是“破腹”出世。<br>随即,香港的《大公报》、《商报》,国内的《人民日报》、《华声报》、《中国旅游报》、《河北日报》等各大新闻媒体竟相做了报道,这一千古奇洞一时声名远播。 1989年,请有关专家进行了考察、规划和论证,认为其在全国乃至世界溶洞中实属罕见,观光、科研价值极大。该溶洞经过科学的开发建设1990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溶洞题写了“崆山白云洞”洞名。 原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复之、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杨汝岱等领导人、世界著名洞穴专家(加拿大)D.福特、(南斯拉夫)米兰诺维奇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省市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纷纷挥毫题词,赞誉不绝,开放仅半年,即接待游客40万人次. 2007年10月1日投资2000余万元建于溶洞南侧的临城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免费对游人开放。 主要景点<br>崆山白云洞发育在白云山南端的崆山上,所以叫崆山白云洞,它是我国北方新发现的大型喀斯特溶洞。据专家考证,五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温暖的浅海环境,在海底沉积了石灰岩地层,后来地壳运动,使海洋变成了山丘,由于地下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就了这个北方罕见的溶洞。 初步探明并对游人开放的有5个洞厅,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游线总长四华里,主要景观有150多处,非常罕见的绝景有六处,洞内常年恒温17℃。根据洞厅的景观造型特点,专家们把五个洞厅起名为“人间”、“天堂”、“迷宫”、“地府”和“龙宫”。 人间洞厅<br>人间洞厅长70米,宽35米,高18米,主要景观有网状卷曲石、<b>霸王鞭、擎天柱、悬空寺、金蝉戏金鱼</b>等。洞内石笋、石塔、石钟乳、石柱遍布,最大的石柱高8.5米,胸围4.3米,被称为擎天柱。由于洞顶落下的水滴多次飞溅、钙化沉积而形成的石花比比皆是。<b><font color="#ed2308">“网状卷曲石”更是崆山白云洞的一绝</font></b>,在我国其他溶洞中极为罕见。 <br>天堂洞厅<br>天堂洞厅长120米,宽65米,高20米,是溶洞内最大的洞厅。厅内垂帘悬幕,富丽堂皇,犹如天堂。主要景观由于地壳变动,石钟乳和石笋发生相对位移的“阴差阳错”;有横向生长的,形似树枝的卷曲石“节外生枝”;有精美绝伦,被称为崆山白云洞第二绝的“玉簪对银瓶”;“银河天降”景观。表面面粉状的钙化层,在地质学上称为“月奶石”,对地质和古气候的研究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另外还有万年灵芝、千年仙蘑、石琴、玉龙钻天、瑶池等景观。 龙宫洞厅<br>龙宫洞厅,洞内琼枝珠、水潭密布,很像龙宫。游线全长1华里,落差约50米,命名景观50多处。有莲花托塔、醉猿抱塔、玉龙潜卧、双塔争雄、线性石管、二龟对吻、龙子仙阁等。“线性石管” 上下笔直均匀,中间空心,被称为溶洞的一绝。“仙山玉阁”景观是崆山白云洞的精华。这里景观密集,一步数景,步换景移,石花、石笋、石钟乳、石瀑布、石帷幕、彩色石幔等应有尽有,其丰度、变化度最具有代表性。其中针状石花在其他溶洞绝无仅有,也为溶洞一绝。 地府洞厅<br>地府洞厅,洞内怪石林立、阴森恐怖,颇似地府。主要景观有独眼怪兽、判官、森罗塔、牛头等。流动的大水冲刷和溶蚀作用形成了这些奇型怪石。 迷宫洞厅<br>迷宫洞厅,洞道曲折回环,犹如迷魂阵一般。主要景观有雄鹰展翅、福禄关、珍珠宫等。 景点特色<br>崆山白云洞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境内, 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崆山白云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现已初步探明并开发开放了五个洞厅,游线全长4000米,最大洞厅约2170平方米,主要景点200多处。 在已探明开放的五个洞厅中,洞洞连环,厅厅套接,依据其氛围景象之不同,将五个洞厅依次命名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第一洞厅“人间”宽敞宏大,有山有水,一片人间和平景象;第二洞厅“天堂”垂帘悬幕,富丽堂皇,犹如天堂;第三洞厅“地府”怪石林立,阴森恐怖,颇似想象中的地府。第四洞厅“龙宫”树枝珠串、水潭密布,很像龙宫。洞内岩溶造型齐全,单位面积景观密集,风景形态瑰丽多彩,原始本底保存完好。;第五洞厅“迷宫”怪石嶙峋,曲折迂回,别有洞天。五个洞厅景观各异,各有特色。 <div>整个封闭空间都充满了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b>石钟乳、石笋、石幔、石帘、石瀑布、石帘花等碳酸盐造型</b>,其中<b><font color="#ed2308">网状卷曲的“节外生枝”、“线型石管”、形态奇丽的牛肺状“彩色石幔”、石帘、晶莹如珠的石葡萄、石珍珠等,</font></b>在国内其它溶洞中是极其罕见的。</div> 洞内的拟人物拟景物多达109处。景观的体量大小不一,大体量的有石柱、石幕、石瀑布、石平台等。最大的石柱周长达4.3米,顶天立地,蔚为壮观。最大的石幕宽达8米,而最小的景观石针,直径仅有几毫米。还有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鹦鹉石、雄狮等。整个溶洞景观给人以形态美、线条美、空间美等多种艺术享受,堪称岩溶造型“博物馆”和“地下迷宫”。 美食<br><b>薄皮核桃</b><br>临城县已建成我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优质薄皮核桃产业龙头县”,优质薄皮核桃产业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太行山星火产业带薄皮核桃示范基地,2009年临城县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2007年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绿岭”牌薄皮核桃荣获“奥运推荐果品”和金奖称号,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产品”。<div><br>临城酥鱼<br>临城最有名的特色菜当属“临城酥鱼”。以岐山湖野生鲤鱼、草鱼、鲢鱼等为原料,炝汤焖慢炖,肉质细润,鱼骨酥软,口味独特,堪称临城一绝。鲫鱼还可煲汤,汤色乳白,入口有奶香味儿,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黑鱼炖茄子”也是临城一道美味。野生黑鱼分布在岐山湖以及下游河道的苇地里,与茄子共炖味道尤为鲜美。</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临城县 隶属河北省邢台市辖区</font></b></h1> 临城县(Lincheng County)隶属河北省邢台市辖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东麓 [29],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2′~114°38′,北纬37°20′~37°36′ [33],北与石家庄市赞皇、高邑两县交界,东与邢台市柏乡县、隆尧县接壤,南与邢台市内丘县毗邻,西隔太行与山西相望,<b>总面积797平方公里</b> [29],截止2024年12月,下辖5镇3乡、220个行政村、6个社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b>常住人口19.91余万人</b> ,县人民政府驻地河北省临城县府前街。<br><br> 临城县属山区县,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div><br></div><div><b>西汉初年置房子县,公元742年,房子县改称临城县。</b>民国二年,临城县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十七年,始直属河北省。民国二十六年,属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区。1958年11月,临城县并入内丘县。1961年7月,隆尧县、柏乡县辖区从内丘县析出复置临城县。<div><br>主要景点有<b>崆山白云洞、岐山湖、绿岭核桃小镇等</b>。地区生产总值591955 万元 [20](2022年)</div><div><br>历史沿革<br><b>临城县,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聚居,已有5000年的历史。</b><br><b>商代,为昭明太子所居。</b><br><b>西周,属邢国。</b><br><b>春秋时,县境属晋地,筑有临邑。《左传·哀公四年》中“赵稷奔临”即此。</b><br><b>战国初,北部属中山国房子辖域,南部为赵国属地。</b><br>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后,遂尽为赵地</div></div> 临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市区西北部,北距北京市350千米、<b>雄安新区230千米</b>、石家庄市78千米,南距邢台市54千米、郑州340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2′~114°38′,北纬37°20′~37°36′。面积797平方千米。 <br><br>截至2021年9月,<b>临城县已探明有煤、铁、石灰石</b>等27种,其中煤储量约1.52亿吨,花岗岩储量1亿立方米,石灰岩9.7亿吨。 <div><br>水资源<br>截至2021年9月,临城县水资源丰富,有<b>泜河、午河、槐河三条河流,</b>大中小水库19座、塘坝452个,其中岐山湖最大库容达1.71亿/立方米,全县常年地表水储量达5000万/立方米。 </div><div><br>人口<br>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临城县常住人口为19.98万人。<br></div> 交通运输<br>临城县,属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冀中南经济圈交汇地区,与隆尧、内丘、柏乡、<b>赞皇、</b>高邑5县接壤,西隔<b>太行与山西相望</b>,正可谓“横跨两省、连接两市、五县通衢”。京港澳高速、太行山高速、107国道、京广高铁、石邢公路穿县而过,镇内火车站直达北京、石家庄等都市。<div><br>历史文化<br><b>商周时期,这里曾为名城古郡,</b>春秋时属晋地,西汉时为房子县地,<b>唐朝天宝元年更名为临城,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b>邢台市有<b>两处“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临城</b>:一是<b>宋代普利寺</b>塔,是宋徽宗指派当时国内著名的能工巧匠所筑,是国内几处遗存且保留完好的砖结构古塔之一;二是<b>唐代邢窑遗址</b>,“类银类雪”的“邢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品”。</div><div><br>汉代房子已是有名的<b>“丝绸之乡”,所产白绸作为贡品,</b>时与蜀锦媲美;隋唐时期白瓷,以“类银类雪”闻名中外。临城县文化遗迹颇多。有仰韵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春秋时期晋临邑城遗址和汉代柏畅城遗址(位于西竖镇西柏畅村和东柏畅村);隋唐时代的瓷窑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代的普利寺塔,建于明代的护城古堤和息波亭,<b>还有竹壁村民陈氏三代人跨明清接力60年修筑的三叉两孔蛤蟆桥。</b></div><div><b><br></b>文化遗产<br><b>邢窑白瓷</b><br>隋唐时期的邢窑遗址。当时所产的邢瓷是中国最早的日用细瓷,与越州青瓷以“南青北白”蜚声中外。<br>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临城、内丘发现多处遗址,因此又称“邢瓷故里”、“白瓷源头”。为发掘邢窑文化,县委、县政府斥巨资修建了中国首家邢窑博物馆,现已对外开放。</div><div><br><b>赵云传说</b><br>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传说为临城澄底村人,<b>现存有赵云故里石碑和古墓,《赵云故里传说》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常胜将军赵子龙的“忠、义、仁、智、勇”精神激励着临城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自信自强、拼搏奋进。</div><div><br><b>临城煤矿遗址</b><br>临城煤矿遗址,位于县城西北6千米的祁村村北。总面积0.5平方千米。在遗址的中央,有一对井筒,直径6米,深200米,井壁用青石和水泥浆砌而成,工程坚固。1882年,洋务派筹集资金139860元开办了石固煤矿、胶泥沟煤矿。<b>1898年8月,中国与比利时首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b>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办直隶临城煤矿,1905年签订合同。主副井筒于1907年先后建成,投入使用。<b>直隶临城煤矿的建成仅晚于直隶开平、山东华德、辽宁抚顺三大煤矿,是清政府和外商建成的第四座大型煤矿。</b></div><div><br></div><div>1927年矿井被水淹没,生产停顿。1943年,闻名中外的临城煤矿全部变成废墟。</div><div><br>风景名胜<br>崆山白云洞、天台山、岐山湖、蝎子沟原始次生林等于2005年已被国土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天台山景区总面积20多平方千米,探险观奇,一步一景;岐山湖景区以休闲度假、水上游乐、餐饮住宿、会议服务等项目为主;“避暑胜地”小天池原始次生林;还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普利寺塔”和“唐代邢窑遗址”、“息波亭”等人文景观,以及地质博物馆、邢瓷作坊、岐山湖环湖公路开发、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等建成后,方圆不出5千米的大旅游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形成。临城县以文化旅游为龙头,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板岩之乡等七大“国字号”品牌,被誉为七“国”临城。</div><div><br>岐山湖<br>岐山湖,又名临城水库,位于邢台市临城县,在崆山白云洞西南2.5千米,始建于1958年,是县内农业灌溉用人工水库,库容量为1.76亿立方米。湖水清澈无污染,水质达国标二级。该湖具有水面开阔,湖岸线长的特点。开发度假、游泳、垂钓、戏水、游乐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景区规划开发面积30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8平方千米。</div><div><br>天台山<br><b>天台山,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天台山</b>。<b>地形为5亿年以前造山运动形成的沉积岩,山顶峭壁远望像一座卧佛。</b>主要景点有“天台卧佛”、“五谷仓”、“登天梯”、“龙首峡”以及慈云庵等八大寺庵遗址,是沉积岩学的天然博物馆、北方佛道名山。2019年12月13日,天台山被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资质。</div> 普利塔<br>普利塔,位于临城县城中部,因塔南旧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为砖质结构,高33米,9层,塔身呈正方形,底边长7.12米,逐层递减。塔底级较高,外壁四周砖刻974个佛像,内壁砖刻40个佛像,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故又名“万佛塔”。塔身内有石拱门,门内有井。塔下筑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23米。塔东曾有亭台,旧志载,<b>宋徽宗下晋驻于此,命宰相蔡京书“爽亭”二字于碣上,今已废。</b>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br>息波亭<br>息波亭,位于临城县城西护城石堤上,俗称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旧志载,明万历十六年知县程鹏抟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宋广业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内施斗八藻井,外为八角攒尖布瓦顶,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隶、楷两体刻着14条古文名句,字体丰润劲媚。亭内有石桌石凳,古时是文人雅士邀朋聚会之处。</div><div><br>护城石堤位于临城县城西侧,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与二十五年历年修筑。古堤长800米,高3米,宽2.4米,为巨形青石筑砌。</div><div><br>紫金桥<br>紫金桥,位于临城县城西北14千米竹壁村东,名三叉紫金桥,因桥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俗称蛤蟆桥。据旧志载,桥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完工于清康熙三十年,为竹壁村民陈志美、陈三光、陈文显祖孙三代接力修造而成。此桥青石筑成,长108米,宽5米,高8米,三叉两孔,呈人字形,故又名双脊桥或者双济桥,古时为临城县南北交通要道,现保存基本完好。</div><div><br>崆山白云洞<br>崆山白云洞,中国北方最大的溶洞——崆山白云洞。以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而著名,有五个洞厅,总面积4200平方米,洞内道路里程2000米,洞体深幽,景观密集,被誉为“地下溶岩博物馆”和“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世博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排名“中国十大奇洞”第七位。</div><div><br>蝎子沟<br>蝎子沟,总面积250平方千米,是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9%以上,盛夏平均气温23℃,是天然氧吧、避暑胜地,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div><div><br>著名人物<br><br>李乂,字尚真,唐朝房子(今临城县)人,少时丧父,自幼聪明好学,十二岁就能撰写文章,三里五乡小有名气。唐中宗时中进士,茂才一科成绩突出,有独特的风格,中书令薛季昶举荐李乂担任了监察御史。韦氏之变后,皇帝严紧、急促的诏令,群臣纷杂、繁多的奏章,大部分由李乂起草、批答。后他又升任吏部侍郎,仍然掌管制定皇帝的诏令文告。李乂转任邢部尚书后不久逝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为“黄门监”,谥号曰“贞”。</div><div><br>乔璧星<br>乔璧星,字文见,号聚坦,原名北星,后改名璧星。明朝临城县乔家庄人,乔辅世之次子。明万历八年(1580年),殿试三甲,被选任河南开封府中牟县知县,时年31岁。由于他的政绩卓著,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提升为山东道监察御史。明万历二十四年(1598年),再任御史执掌京畿道。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任顺天府丞,掌管府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提调科场,由于编号过严被忌,疏请辞官回家。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恢复原官,并以覃恩授中宪大夫,锡诰命赠封父母及妻。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升任大理寺左少卿,十二月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终因积劳忧郁成疾,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四月二日正寝。 </div><div><br>王鬷(zong)<br>王鬷,字总之,宋代赵州临城人,生活在宋真宗时代。进士及第后,授任为婺州观察推官,任满回朝后,被提拔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之后又任过祁县知县、湖州通判、太常博士、提点梓州路邢狱公事,还曾暂代三司户部判官等职务。宋景德初年(1004年),辽军侵犯边疆,宋真宗遣王鬷等一行五人为使者,与辽在澶渊订立和约,史称“澶渊之盟”。回国后,又兼管都磨堪司,以尚书度支员外郎的身份兼任侍御史,主管杂事。王鬷出任河南府时,得了暴病,突然死去。死后,追赠为户部尚书,谥号“忠穆”。</div><div><br>吕士英<br>吕士英(1917~1989年),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参谋长、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军事科学院战理部战役研究室主任,战理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五十六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技术学院(现工程学院)院长,第二炮兵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2]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iv><div><br>宋佩璋<br>宋佩璋(1919~1989年),男,汉族,1919年生,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历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省革委会主任,中央委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12月24日在南京逝世,终年70岁。</div> <h5><i><u>本栏目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内容编辑部分来自网络收集,版权归原作者,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因无法联系原作者,若涉及不妥,敬请联系,即可删。</u></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