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谍战片】难忘《铁道卫士》

新客家人

<p class="ql-block">文/新客家人 美篇号:429396599</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196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铁道卫士》是一部经典的谍战片,它是根据建国初期沈阳铁路局破获的一起间谍案改编的。</p> <p class="ql-block">  这部惊险的反特片,我们六零后在孩童时代可没少看。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台词现在还记忆犹新。因为我们那会儿经常把这些台词挂在嘴边。</p> <p class="ql-block">特务马小飞:“这就是你那位王曼丽小姐么。”</p> <p class="ql-block">代号“99”特务:“海外来人了。”“一个姓马的。”</p> <p class="ql-block">代号“99”特务:“顾调度在家吗?”</p><p class="ql-block">假顾调度:“顾调度不在家。”</p> <p class="ql-block">特务九宫道主:“昨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九宫娘娘显圣,她说我福大命大造化大……”</p> <p class="ql-block">  还有许多的耳熟能详的台词,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p><p class="ql-block"> 还是先说说电影吧。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美帝国主义飞机轰炸鸭绿江大桥失败后,中情局远东情报局派遣特务组长马小飞潜入沈阳,任务是与国民党保密局潜伏特务联系接头,炸毁抗美援朝铁路干线上的长岭隧道,切断志愿军后勤补给。</p> <p class="ql-block">  马小飞在火车餐车上与当服务员的代号“99”特务王曼丽接头。马小飞用暗语:“我又要了一瓶啤酒,一杯葡萄酒。”</p><p class="ql-block"> 王曼丽回应道:“对!一瓶啤酒,一杯葡萄酒……”马小飞故意将烟盒留在桌子上,走到餐车外走廊上,王曼丽会意地拿起烟盒追过去:“哎,同志,同志!你的烟盒丢了。”</p><p class="ql-block"> 马小飞接过烟盒,低声告诉王曼丽:“李梓楠先生托我向你问好。”王曼丽问:“贵姓?”马小飞答:“姓马,四号晚上八点在南山公园见……”</p><p class="ql-block"> 王曼丽回去向保密局辽宁站站长做了汇报。</p> <p class="ql-block">  特务站长交给潜伏特务徐福祥一个任务,让他带本杂志给同是潜伏在铁路局代号“303”的特务,并颠覆军列。</p><p class="ql-block"> 这段剧情惊险万分,紧张到令人窒息。徐福祥与特务“303”接头,打听到1352次军列21:30分准时发车。徐福祥卡着发车时间在铁轨连接处敲进铁块障碍物。幸好被巡逻的铁路治保主任赵大爷发现,在军列即将到达的千钧一发时刻一枪托把它敲掉了。</p><p class="ql-block"> 公安处民警发动群众积极寻找线索,发现车务段徐福祥非常可疑,通过外调又发现徐福祥历史上当过特务。在公安干警去抓捕徐福祥的时候,已是人去屋空。</p> <p class="ql-block">  高科长在徐福祥屋内搜查,收集烟头、杯子上的指纹,固定证据。</p><p class="ql-block"> 高科长拿杯子这个动作,是被我们小伙伴们特别模仿过的。因为看起来非常的专业。</p> <p class="ql-block">  就在此时,高科长接到了报案通知,在附近铁道上发现了徐福祥的尸体。</p><p class="ql-block"> 高科长勘查现场后,分析徐福祥不是畏罪自杀,是被人谋杀。凶手杀完人后,再故意布置迷魂阵,制造徐福祥酒后畏罪自杀的假象。</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支援抗美援朝的积极分子、铁路局的报务员何兰英来公安处报告:调度员顾野萍很可疑,案发前与死者徐福祥有过接触。</p><p class="ql-block"> 公安处高科长委托她到顾调度家侦查,恰逢顾调度正在洗衣服,她让顾调度给她找唱片。看到顾调度放在床上的烟嘴,她假装不小心蹬翻了盛着衣服的脸盆。趁着顾调度出屋拿拖把的瞬间,用橡皮泥按下了烟嘴的印痕,临走以借香烟的名义拿走剩下的小半包大生产牌香烟。巧妙地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  顾调度被捕后供认自己的姓名和代号都是假的,只知道自己的联络人是被他杀死灭口的徐福祥,谁给他的指令也不知道,命令是通过杂志传递的。</p> <p class="ql-block">  公安处截获潜伏特务站长寄给顾野萍的杂志,新的指令是“99”号来与他接头,让他与海外来人会面,信物是小说《自由之声》。</p><p class="ql-block"> 公安处派高科长将计就计冒充顾野萍打入敌人内部。</p> <p class="ql-block">  高科长和特务马小飞在公园接头那场戏,也是非常的经典,被我们小朋友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钟,高科长如约来到中山公园小凉亭下,马小飞漫不经心地迈着四方步来到小凉亭下。抬头仰望小凉亭上的题字。然后走上台阶,二人擦肩而过高科长假装回头看了马小飞一眼,马小飞抬头一看高科长,高科长立即转过身去。</p><p class="ql-block">  马小飞坐在凉亭底下掏出一支烟打火点烟,高科长赶忙掏出一支烟凑上去借火。二人谁也没说话,心照不宣。点完火高科长看马小飞还没反应,来了个欲擒故纵,迈开大步走了。马小飞急忙追赶,追到一个僻静的巷子,高科长从后面上来,用手握着衣兜里的手枪,问马小飞:“你什么人,为什么老跟着我?”马小飞答:“我丢了一把钥匙。”高科长问:“丢的是三星牌的吗?”马小飞说:“你怎么知道?”高科长回答:“我捡到了一把。”高科长拿出钥匙,马小飞接过钥匙打开锁。俩人接上了头,高科长顺利地打入了敌人内部。</p> <p class="ql-block">  影片的结尾,惊心动魄。公安局领导接到报告:开往前线的军列在长岭站附近有人跟车。高科长立即坐上吉普车风驰电掣地追军列。吉普车像离弦的箭一样,追上并超过了军列。吉普车在军列即将到来路口之际迅速跃过铁路。</p><p class="ql-block"> 马小飞正在开往抗美援朝前线军列上安装定时炸弹,他见到爬上车顶的高科长,惊恐地问:“啊,你来干什么?”边说话边掏出了左轮手枪。高科长一个猛虎扑食,把马小飞死死地压在身下,并奋力地磕掉了他手里的枪。毕竟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特务,几个回合下来,马小飞占了上风。他先是狠掐高科长的脖子,然后腾出右手,拳头猛击高科长太阳穴。连掐带捶把高科长打昏了。马小飞看到铁路边上一大群拿枪的人冲着军列包抄过来,慌忙跳车逃窜,被追来的公安干警和民兵抓获。被擒后他还不断地高喊:“一到四点零五分,你们的弹药车和长岭隧道就要完蛋了!”梦想着他的破坏成功。</p><p class="ql-block"> 此时军列车顶上被马小飞掐昏的高科长醒来后,艰难地爬到车厢连接处,抓住定时炸弹。赶在四点零五之前,把定时炸弹指针拨了回去。军列安全地通过了长岭隧道,开赴朝鲜前线。</p><p class="ql-block"> 在飞驰的列车顶上格斗的情节,当年引起了我们这帮小伙伴的巨大争议:高科长和马小飞究竟谁厉害?高科长打得过打不过马小飞?大家七嘴八舌地分析了影片情节后,最后一致认为:高科长光顾着摘挂在车厢连接处的定时炸弹了,这才被马小飞打昏了。如果放开手脚地干,马小飞打不过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看过的所有谍战片里最优秀的一部,当时对我的影响很深。那会儿我还是一个学生,在一家三线工厂子弟学校里上小学,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入戏了,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见来厂里的陌生人都疑心是特务,不由自主地对他要多看上几眼,想找出可疑的地方来。</p><p class="ql-block"> 这部电影里面的演员演技都非常精湛,称得上是艺术家、教科书般的水准。扮演男主角高科长的印质明是当年影坛的一哥。扮演话务员何兰英的宋雪娟,她在剧中精彩表演展示的女性美,吸引了众多的爱慕者,成了六十年代男青年的择偶标准。扮演代号“99”女特务的叶琳瑯,把人物塑造的非常完美,不同场景的神态变化,非常真实可信,让人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特务。影片播出后,她在天津闹市街头,被一群小孩认出来了,他们跟在她屁股后面喊:“99!99!”弄得她莫明其妙:“什么99?”还有特务站长扮演者方化、治保主任赵师傅扮演者周文彬……这老一代演员的表演毫无瑕疵,秒杀现在的当红流量明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对这部电影记忆犹新。</span>现在电影里面的许多演员都已作古,真让人怀念。</p><p class="ql-block">2025.4.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