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梨园新蕾绽金山 戏韵传承谱新篇</p><p class="ql-block"> ——2025 中国少儿戏曲 “小梅花” 荟萃暨上海少儿戏剧 “小白玉兰” 称号金山区复赛圆满收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 月 22 日下午,一场汇聚传统戏曲魅力与少年蓬勃朝气的视听盛宴 ——2025 中国少儿戏曲 “小梅花” 荟萃暨上海少儿戏剧 “小白玉兰” 称号金山区复赛,在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圆满落下帷幕。7 个个人节目与 13 个集体节目同台竞技,既是少儿戏曲爱好者的梦想舞台,更是金山区 “戏曲进校园” 工作成果的鲜活注脚。</p><p class="ql-block"> 在正式比赛前一天,走台现场已涌动着专业与专注的氛围。小演员们与指导老师配合默契,反复推敲舞台走位的精准度,仔细打磨道具使用的流畅性,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精益求精,稚嫩脸庞上写满对戏曲艺术的敬畏与热爱。</p><p class="ql-block"> 当聚光灯亮起,20 个节目宛如璀璨星辰,点亮戏曲艺术的天空。京剧的大气磅礴、昆曲的典雅细腻、越剧的温婉柔美、沪剧的亲切质朴、锡剧的清新明快…… 不同剧种轮番登场,尽显金山区少儿戏曲教育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枫泾小学的张芯宁,以一曲越剧《红楼梦・葬花》惊艳全场。她眼神流转间,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愁绪、葬花时的悲戚诠释得淋漓尽致,一颦一笑似从书中走出;上海市金山区石化第五小学的 11 名学生演绎京剧《贵妃醉酒》,华丽戏服下,整齐划一的台步踏出大唐风华,精致扮相重现经典剧目的雍容华贵,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目睹贵妃醉态。</p><p class="ql-block"> 集体赛环节,原创节目成为熠熠生辉的焦点,彰显 “戏曲进校园” 工作在传承中创新的探索精神。上海市张堰中学的越剧《金山战鼓》,从激昂的音乐、逼真的道具,到精美绝伦的服装妆容,凝聚着越剧院老师与本校助教老师无数个日夜的心血。舞台上,小演员们擂响战鼓,身姿矫健,以磅礴气势再现古代战场的金戈铁马;上海市金山区朱泾健康幼儿园的原创沪剧《茶馆童梦映红星》别出心裁,从孩童视角切入,将红色主题巧妙融入沪剧表演,传递浓浓的家国情怀;朱行小学 18 位 “小江姐” 带来的沪剧《五洲人民齐欢笑》,整齐划一的动作、铿锵有力的唱腔,似一团团炽热的火焰,点燃全场,赢得评委们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些原创节目的诞生,是金山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戏曲创作活力的有力见证。</p><p class="ql-block"> 此次比赛的圆满成功,离不开各学校与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通力协作。活动中心贴心地统一安排专业化妆师,让小演员们以最完美的扮相惊艳亮相;各学校精心准备的传统服饰、兵器道具,更是为舞台增添了浓郁的戏曲韵味。亭林小学的锡剧《绣荷包》作为唯一进入复赛的锡剧节目,延续了该校连续六届摘得 “梅花” 的辉煌传奇;金卫小学的《送花楼会》、金山小学的《翩迁共舞》采用男女合演形式,打破传统,为戏曲表演注入新鲜活力。</p><p class="ql-block"> 评审团秉持专业、严谨的态度,从剧目完成度、表演技巧、舞台感染力等多个维度对节目进行打分,尤其关注节目优化后的呈现效果。评审组对金山区少儿戏曲队伍的表现给予高度赞誉,他们表示,孩子们扎实的基本功、对传统戏曲的深刻理解,以及原创剧目在传承中的创新突破,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与精彩诠释。</p><p class="ql-block"> 自 “戏曲进校园” 活动启动以来,金山区各试点校(园)积极行动,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多样化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戏曲艺术的种子。此次复赛作为阶段性成果展示,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以 “以赛促教” 的模式,推动戏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正如金山区 “戏曲进校园” 工作领导小组所言,这场赛事将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其在新时代绽放别样光彩。</p><p class="ql-block"> 目前,复赛结果正待揭晓,晋级选手将代表金山区踏上市级评选的征程。相信在 “戏曲进校园” 工作的持续推进下,这群怀揣戏曲梦想的小演员们,定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让戏曲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p> 复赛剧场。 评委。 <div><br></div> <br> <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