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晋地拾穗:琍尔老太太的文化味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琍尔</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5日周五</p><p class="ql-block">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山西饭店11楼自助餐厅饱食了一顿早餐,西瓜、哈密瓜、西红柿,填补了这几天的不足。没有香蕉,可以理解,没有苹果,却成了一份遗憾,想尝尝山西正宗的苹果,没能如愿。街上的小贩告诉我,这季节,山西苹果都长心了,卖的8元一斤的是外地苹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00离开山西饭店。去太原飞机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住了一个晚上,对山西饭店知道了大概。它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纯阳宫街51号。 山西饭店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民初。1914年,阎锡山主持山西军政时期, 在太原市中心的纯阳宫附近(今五一广场西侧)兴建了一处专供军政要员和宾客下榻的场所,初名山西大饭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饭店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简称“一招”,主要承担省级政务接待任务。 1950—1970年代,这里是山西省接待国家领导人、外宾及重要会议的核心场所,例如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曾在此下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改革开放后。商业化改造, 1985年,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饭店正式更名为山西饭店,并逐步向公众开放,兼具政务接待与商业经营功能。 1990年代,饭店进行了多次装修改造,增设现代化设施,成为太原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世纪。因建筑老化,2009年山西饭店启动全面拆除重建工程。新建筑采用明清宫廷风格融合山西传统建筑元素,于2011年重新开业。 重建后的山西饭店定位为五星级园林式酒店,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集住宿、餐饮、会议于一体,同时保留历史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难怪小棉袄执意下榻山西饭店,填充我缺乏历史文化知识的脑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的哥都非常健谈,从临汾到吉县壶口,再到晋中灵石静升、祈县东关。一路上让我知道了五月才能见满山的绿,知道了山上为什么不能放牧牛羊,还知道了平遥古城是龟型古建筑,因风水而城中无树,还知道了看枣树得去乡下。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却是我一双老眼看世界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路边的白杨树,总让我想起那篇《白杨礼赞》。由于历史原因,我没能读完初中,初二上册辍学,然而茅盾的《白杨礼赞》至今尚能背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黄土高原白杨树的感情来自课本,年幼时的教育,如深耕细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那份对白杨树的喜爱已经根深蒂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一点了,我得去110登机口排队了,再见了山西!壶口瀑布、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我76岁琍尔老太太来看过你们了,我把你们珍藏在心尖,露白在游记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