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年代(旧事闲话)

维坚

<p class="ql-block">票证</p><p class="ql-block">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p><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有哪些票证</p><p class="ql-block"> 粮票:购粮凭证,分地方粮票(限本地使用)和全国粮票(全国通用),按人口、职业等定量发放,单位包括伍市斤、半市斤等。</p><p class="ql-block"> 肉票:1957年开始发放,按户口人数和民族(如汉族与回族差异)分配,1961年灾害期间人均年消费仅八两。</p><p class="ql-block"> 布票:购买布料用,面值从1寸到10尺不等,城乡统一按人头分配。</p><p class="ql-block"> 油票、糖票、豆腐票:涵盖食用油、副食品等,部分地区还有酱油票、粉丝票等。</p><p class="ql-block">工业品与耐用品票证</p><p class="ql-block">自行车票、手表票:购买自行车、手表等贵重物品需专用票证,稀缺性高。</p><p class="ql-block">待领取</p><p class="ql-block">火柴票、肥皂票◇日用品如火柴、肥皂需凭票购买,部分城市发行"日用工业品购货券"。</p><p class="ql-block">缝纫机票:家庭大件物品需单位或特殊渠道发放的要证。</p><p class="ql-block"> 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票证时代,而这些票证也深深烙进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极具时代特色的票证,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退出了经济舞台,完成了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中国的票证历史可谓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史,是囊括中国农业、商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史,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证明。</p> <p class="ql-block">粮票:</p><p class="ql-block"> 粮票时代是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特殊阶段,具体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以下是关键时间节点与背景:</p><p class="ql-block">起始时间(1955年)</p><p class="ql-block">粮票制度正式确立于1955年9月,国家开始向城镇居民按职业、年龄等标准发放定量粮票,以保障粮食供应稳定。这一制度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短缺的国情,需通过计划分配避免资源挤兑。</p><p class="ql-block">粮票不仅是购粮凭证,还与布票、油票等共同构成"票证经济"体系,控制生活必需分配。</p><p class="ql-block">城乡差异:城镇居民凭粮票定量购粮(如工人32斤/月,机关人员28斤/月),</p><p class="ql-block">而农民需完成粮食统销任务后分配,通常无粮票。</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一九五三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国家掌控了粮食。当年我寄宿在学校读书,开始是吃甑蒸饭不定量,后来开始定量就出现了抢饭的现象,老师不好去抢,就开始了定量到人。</p><p class="ql-block"> 后来农村人民公社办食堂就开始定量到人吃钵子饭。我参军到部队首先每人每月定量45斤,吃大锅饭够了。六一年过苦日子每人减少了一斤半后稍有紧张。加之六一年下半年分配了一批城市青年入伍,(称补充兵)由于当时地方粮食紧张,他们饭量大因此就無法吃大锅饭了,开始还是将饭用盆分到班,后来就改成到人吃钵子飯。回地方单位都是吃钵子饭。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粮食不定量就停止了几十年的钵子饭。说实在的我这人饭量小,因此一直没饿过肚子!</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粮票。</p> <p class="ql-block">布票:</p><p class="ql-block">1983年11月4日,国务院批转商业部请示,决定从当年12月1日起临时取消凭布票销售棉布的制度,并明确次年(1984年)不再发布票。这一政策标志着布票制度的实际终结。文件指出,此前棉布供应已逐步放开</p><p class="ql-block">(如针棉织品、混纺布等免票),且棉布资源充足(年收购棉花超6000万担),为废止提供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布票"1953年使用,1983年废除,使用30年。</p><p class="ql-block"> 关于布票我的记忆中使用布票对我们家庭来说也影响不大,虽然用布定量做衣服有限制,可我当年工资低也就没有多少钱去买布做衣服了!</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的布票!</p> <p class="ql-block">在使用其它购物票证中我有映象的用过几次。一是用票买过一辆鳯凰牌单车,一块上海牌手表,这两起票都是我一个堂兄给我的。他当时在市百纺公司任票证办主任,应该算是开后门吧!八十年代初县司法局一位副局长他分配到一张购电视机的票,他让给了我,我买了一台很小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其它票证那就是接规定分配使用了!</p> <p class="ql-block">凭票时兴故事多,</p><p class="ql-block">证明彩纸泛秋波。</p><p class="ql-block">均匀配备添花样,</p><p class="ql-block">利弊传今别有歌。</p><p class="ql-block"> 崔尧光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