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三十六计看美国加征关税背后的全球经济棋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陈心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国际经济的棋盘上,美国对中国接连出台的加征关税政策,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自2024年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升级关税措施,截至2025年,部分中国输美商品综合关税税率已远超常规水平,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强烈冲击,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与权谋算计,若以三十六计视角审视,更显清晰与复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瞒天过海”:以冠冕之词掩盖霸权野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国以“国家安全”“技术转移风险”等看似正义的理由为幌子,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从光伏组件、半导体芯片到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品,均成为美国政府重点“关照”对象。然而,美国贸易逆差的形成,本质上是由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国内低储蓄率以及全球产业链分工等多重因素导致,绝非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造成。美国妄图将经济结构性问题简单归咎于中国,并借关税手段解决,实则是在掩盖其遏制中国发展、维护自身经济霸权的真实目的。这种“瞒天过海”的手段,不仅误导了部分美国民众,也在国际舆论场中为其不合理的贸易政策披上“正当性”外衣,试图降低国际社会对其贸易霸凌行为的质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笑里藏刀”:假意协商背后的持续打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贸易谈判进程中,美国将“笑里藏刀”演绎得淋漓尽致。表面上,美方频繁释放积极信号,宣称愿意通过对话解决贸易争端,营造出协商合作的友好氛围;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一边谈判,一边持续加码关税制裁。特朗普政府时期的高额关税被保留,拜登政府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提升税率,并不断出台新的制裁措施,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例如,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实体清单”限制,阻碍其获取关键技术与设备。这种阳奉阴违的行径,严重破坏了中美之间的互信基础,使得贸易谈判屡屡陷入僵局,也让全球市场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充满担忧,进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打草惊蛇”:试探底线以谋取谈判优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国持续提高关税,本质上是一场“打草惊蛇”的危险博弈。通过不断试探中国的政策底线与反制能力,美国试图掌握更多谈判筹码。每当中国对美方关税措施采取对等反制,如对美国农产品、汽车等商品加征关税,美国便会根据中国的反应调整策略,或扩大征税范围,或进一步提高税率。这种你来我往的关税交锋,不仅加剧了中美双边贸易的紧张局势,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剧烈震荡,众多依赖中美市场的跨国企业被迫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远交近攻”:构建联盟实施战略围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孤立中国,美国积极推行“远交近攻”战略。在“远交”方面,美国加强与日本、韩国、欧盟等盟友的合作,通过签署贸易协定、建立技术联盟等方式,试图构建针对中国的贸易与技术封锁网络。例如,美日韩在半导体领域加强合作,限制高端芯片技术及设备对华出口;与欧盟在数字贸易规则、碳关税等议题上协调立场,试图在国际规则制定中边缘化中国。在“近攻”层面,美国对中国周边国家如印度、越南等进行拉拢,以经济援助、贸易优惠为诱饵,鼓励这些国家承接从中国转移的产业链,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进而在地区范围内削弱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这种战略围堵,不仅破坏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良好态势,更阻碍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剧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分裂与对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假痴不癫”:以无理取闹实现战略目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国以“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等毫无事实依据的理由,持续推行极端贸易保护政策,看似无理取闹,实则暗藏玄机。通过故意装作“痴傻”,无视国际贸易基本规则与事实逻辑,美国得以堂而皇之地实施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打压措施。其真实目的在于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半导体产业为例,美国不仅对中国企业实施芯片断供,还施压盟友企业限制对华技术合作,试图全方位延缓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进程。这种“假痴不癫”的策略,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全球科技产业的正常发展秩序,阻碍了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与共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上屋抽梯”:极限施压迫使他国让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国大幅加征关税,并设置严苛的谈判期限,本质上是“上屋抽梯”的极限施压策略。一方面,通过高额关税壁垒,美国将中国及其他贸易伙伴的企业置于成本飙升、市场受阻的困境,如同诱使对手“上屋”;另一方面,以极短的谈判周期切断对方寻求其他解决方案的时间与空间,迫使各国为避免经济损失,在谈判中向美国作出不合理让步。这种手段不仅破坏了公平贸易原则,更让全球众多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为了维持美国市场份额,不得不接受美方提出的苛刻条件,从而损害自身长期利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七、“釜底抽薪”:破坏全球产业链削弱中国根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国迫使各国减少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堪称“釜底抽薪”的狠招。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枢纽,与世界各国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美国通过政治施压、利益诱导等方式,试图切断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供应链联系,从根源上动摇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支撑。例如,推动“友岸外包”战略,鼓励盟友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至美国或其友好国家;以所谓“人权问题”为借口,打压中国优势产业的国际市场拓展。这种做法若得逞,将严重削弱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威胁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会造成全球产业链的断裂与重组,引发世界经济秩序的剧烈动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八、全球视角下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国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的一系列举措,从全球视角来看,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首先,全球产业链遭受重创。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美国的关税政策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订单锐减,而依赖中国零部件与原材料的美国及其他国家企业,也因供应链受阻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生产中断等困境。其次,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愈演愈烈。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其贸易霸凌行为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不良示范,部分国家纷纷效仿,设置贸易壁垒,限制进口,进一步破坏了全球自由贸易秩序。最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严重受挫。中美贸易摩擦引发市场信心下降,投资与消费意愿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面临严峻挑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行为,是其在国际经济领域运用多种谋略进行战略博弈的体现。然而,这种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做法,不仅无法实现其所谓的“经济利益”,反而会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破坏。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唯有摒弃零和思维,坚持合作共赢,才能推动世界经济行稳致远。美国应认清时代发展大势,停止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回归公平、公正、开放的国际贸易轨道,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