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抑郁症(六)

黄少群

<p class="ql-block">接上文“走近抑郁症(五)”</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身上,抑郁症似乎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病。病好之后,尽管我基本上一直在遵医嘱吃药,它还是会在一两年内复发,然后又将在一年左右之内再度康复。因此,只要患者能够坚持不去寻求所谓解脱,始终活着,他身上的症状应该会在一两年内消失。我身上的抑郁症已三起三落,但我不敢保证自己不会第四次发病。如果不幸如此,估计也会在一年之内完全好起来。”</p><p class="ql-block">在表哥看来,药物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在抑制焦虑的情绪时比较有效,对病情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抑郁症应该有其自身时好时坏的规律。还有一点是,抑郁症患者初次生病比较严重,复发时的病情则较前轻些。</p><p class="ql-block">抑郁症消失之后,对表哥在精神智力等方面的影响可以说不留痕迹。一个几乎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病人竟然满血复活,真令人意想不到。主治医生也说,一些身为教授作家之类的脑力劳动者,对于自己康复后工作起来感到如鱼得水,写东西文思泉涌都感到惊讶,十分享受这一状态,以致有人把自己病好之后还在继续服用的药品,戏称为聪明药。对此表哥也深有体会,他不仅下象棋由中游水平变成了棋友中的常胜将军,自己平常用笔记下某些生活趣事,也时有妙笔生花之感。</p><p class="ql-block">这些现象是不是很普遍,我并不了解,但应并非个别。我跟表哥开玩笑说:”抑郁症对你的大脑干扰太多,连它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现在给你加倍补偿,让你格外聪明了。”表哥哈哈大笑,说“也许吧!”</p><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的病人因年轻或病情不重,在治好之后不再复发。又有一些老年人,说病好了,又令人觉得没有全好,始终是不好不坏的样子,家人已不用太担心,又高兴不起来。又或许那些老人有了痴呆的症状。</p><p class="ql-block">表哥在2017年年初得病,至当年7月底康复。一年之后吧,那时候因主治医生去外地学习,那段时间较长。医生虽然是为表哥预开了不少药,但药快吃完了他仍没有回来。表哥懒得去找别的医生开药,给主治医生发了一条微信,大意是自己恢复良好,也已有不短的时间了。相信抑郁症复发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又有睡眠不好或智力下降的苗头出现,自己会努力调整好精神状态,马上去找医生帮助,相信完全能够克敌制胜。但医生没有在微信上回复表哥,这使他往医生默认并同意停药方面想。于是在药用完之后,表哥秘而不宣,不去找别的医生开药,擅自停药十天左右,却被他女儿发觉了,带他去找别的医生开药,还给他加了点剂量。</p><p class="ql-block">或许是要好好庆祝表哥从抑郁症中重获新生吧。2018年8月,表哥俩公婆趁着暑假走得开,还参团出国旅游。但回国后,表哥渐渐地有了不对劲的感觉:头脑似乎不那么好使了,下棋、打乒乓球的能力,都有退坡的情况。渐渐地,抑郁症的症状在他身上又陆续出现了。</p><p class="ql-block">抑郁症,不是什么病毒侵入,细菌感染,却可以把已有心理准备的表哥再度俘获。表哥再度产生了社交恐惧症,不喜欢与人接触,下棋打乒乓球不去了,手机也不玩了,躺下睡觉是他的首选,那感觉最舒服,不管有没有入睡,反正也没别的事令他有兴趣。但表嫂对他经常懒睡在床十分恼火,曾几次将他身上的被子搬走,逼他起身走动,但他已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不可能有活力了。</p> <p class="ql-block">对于自己在知己知彼,以为能够战而胜之的情况下,却再度被抑郁症攻克,表哥深感无奈。</p><p class="ql-block">家人认为他曾经停药导致了复发,表哥自己则不以为然。因为表哥在第二次康复之后,便遵医嘱坚持服药,但病情仍在2021年春第三次复发,使表哥更加认为抑郁症在一个病人身上复发,与有没有停服药物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有太大的压力,别让他面临着难以完成的任务,并由此产生焦虑。焦虑、羞辱性的刺激等伤害精神的现象,都是形成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抑郁症似乎喜欢在冬春之际发作,又在夏季康复。似与气候有关。</p><p class="ql-block">表哥的病情复发是不是精神刺激或压力所致,他秘而不宣,我也不甚了了。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表哥在与抑郁症的斗争中,已经历三度起落。他曾问医生,有没见过反复发作四次的例子,但医生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表哥第三次摆脱掉抑郁症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家人高兴,他也开心。女儿告诉他,有三个同事的母亲也患了抑郁症,但治疗的效果都不理想,处于不好不坏的非正常状态。人,肯定是不能开心也难以开朗的。每当想到这些,表哥就为自己感到庆幸,住院时间不长,虽然复发过,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毫发无损。</p><p class="ql-block">表哥告诉我,他得病的时候,外孙女尚在襁褓之中。当小孩长到喜欢人家抱她的时候,却因为病中的表哥神情与人不同,没有笑容或笑得太勉强,而屡屡拒绝外公抱她,被外公抱在怀里时,总是挣扎着要离开让别人抱。这说明抑郁症在病人的外表有明显的表现,不大懂事的婴儿也看得出。</p><p class="ql-block">一转眼,外孙女读幼儿园了。这时表哥还处于病情的第三次复发之中,好在情况并不严重。他能负责每天下午坐三站地铁转两站公交车去接外孙女。但外孙女在路上不让外公和她拉手,有意保持点距离,表哥认为这仍然是自己神情有点异样所造成的。</p><p class="ql-block">去年九月,孙女读幼儿园中班了,随着表哥的症状已完全消失。在回家的路上,孙女总是紧拉着外公的手,俩人还会一路交谈。显然她心里已没有了外公神情异样的阴影。而且在家的时候,外公成了陪她玩耍的最佳人选。</p><p class="ql-block">得了抑郁症,要不要让外人知道,在表嫂和她的女儿之间一度意见分岐。表嫂坚持尽量不让无关的人知道,认为这种病令人观感不好,是不光彩的事。由于是在外地定居,她连娘家的兄弟姐妹都严密封锁消息。现在,表嫂成功了。娘家没人知道她丈夫有过抑郁症,表哥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大家面前。</p><p class="ql-block">同小区最要好的人,虽然经常见到表哥有点怪怪的样子,但表嫂绝不说漏嘴,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他检查时有点脑萎缩和脑梗,便自己担心成这个样子。但还是有人劝表嫂带他去心里医生,或许言下之意是说,这是明摆着的抑郁症。</p><p class="ql-block">表嫂的女儿则觉得不必隐瞒病情,认为这不是传染病,外人并不害怕。但现在看起来,表嫂的较传统的做法更为可取。不要让无关的人了解实情,他们虽半信半疑,但也不至于马上戴上有色眼镜,盯紧你的些微变化,并且乐于与人议论。</p><p class="ql-block">病情也十分配合,他让表哥一阵子因病而神情异样,判若两人。一段时间后又让表哥滿血复活,若无其事。如此往复者有三。这就使外人虽怀疑之,但又未能得到证实。没多久,却又眼看着表哥与常人无异,待人接物都无懈可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几乎淡忘了表哥一度不甚正常的样子。他曾三度患抑郁症的事,也就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虽然现在他早晚仍须各服一粒预防抑郁症的药片。</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