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4日,离退处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同志到李立三故居参观,发了出行通知!</p> <p class="ql-block">4月24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离退党总支,由姚春平书记处长、刘熔炉副书记副处长带队,组织离退休党员赴醴陵立三、左权同志故居,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追寻历史足迹、重温革命精神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一次强化党性修养、激发责任担当的精神洗礼。</p> <p class="ql-block">姚春平书记冒雨带领大家一起参观李立三同志故居。</p> <p class="ql-block">全体党员同志在左家老屋(左权)故居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六支部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离退处党总支的同志在左家老屋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家怀着崇敬与期待,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踏入了位于醴陵市阳三石街道立三村的李立三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座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单层庭院式民居,虽质朴无华,却承载着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波澜壮阔的一生,每一寸砖瓦、每一处陈列,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让党员同志深受触动,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走进故居,黄色围墙与八字柴门映入眼帘,门额上“芋园”二字古朴典雅 ,两侧“春华秋实,日升月恒”的门联,似乎在默默见证着这个家庭的兴衰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芳草如茵,那株李立三亲手栽种的百年古柏,枝叶繁茂,犹如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革命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穿过庭院,正屋大门上胡耀邦题写的“李立三同志故居”匾额苍劲有力,让人心生敬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踏入前厅,首先看到的便是李立三身穿中山装的半身雕像,他目光坚定,神情庄重,仿佛正凝视着这片他曾为之奋斗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李立三及其家人的卧室陈设简单而朴素,木床、木箱、木柜等物件,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散发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让人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p> <p class="ql-block">文学院三巨头,中成远镜教授,左一李夫泽教授,右一黄立平教授。</p> <p class="ql-block">成远镜教授左一与黄立平教授合影。</p> <p class="ql-block">右一起依次是谭甲凡教授,黄立平教授,贺文华教授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故居的陈列室中,200余张鲜活生动的图片展板、230多件饱经沧桑的文物资料,以及3处形象逼真的浮雕场景,将李立三同志的革命生涯完整地展现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从渌水河畔的忧国青年,到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在艰苦的探索中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以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赢得罢工的胜利,彰显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到亲自指挥震惊中外的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掀起全国反帝斗争的高潮,展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革命精神;再到首倡南昌起义,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打响第一枪,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始终坚定地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p> <p class="ql-block">然而,李立三同志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左”倾路线错误而跌入人生低谷,但他敢于直面错误,勇于承担责任,以坦荡的胸怀和自我批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六支部部分党员同志在参观行程中。</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曾竹凡部长。</p> <p class="ql-block">左家老屋党员同志排队参观中。</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了残酷迫害,但依然坚守原则,顾全大局,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高尚品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勇于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胜利。</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李立三故居,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李立三同志的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他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将以李立三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李立三故居,了解他的故事,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曾竹凡部长在参观中。</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同志塑像。</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同志1899——1967</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同志故居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青年时期的李立三。</p> <p class="ql-block">渌水孕育,忧国青年。</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在1919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途中写了一首古体诗:“今朝呕尽心头血,添得海涛千丈深。大陆神州波洗尽,蓬瀛三岛水烟沉”。</p><p class="ql-block">这首诗抒发了他救国救民的凌云壮志。</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同志在一九六五年作于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同志卧室。</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同志大事年表。</p> <p class="ql-block">南昌起义部队序列暨主官姓名。</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1941去法国留学前与夫人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届二中全会时毛主席与李立三交谈。</p> <p class="ql-block">李立三在开国典礼左一。</p> <p class="ql-block"> 1966年8月,最后一张与家人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李立三同志的图片由摄影师曾竹凡部长拍摄。感谢照片提供者,胡云生书记,刘晓勇书记,一并谢谢全体党员同志积极参加离退处党总支的党日活动!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