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城 扬州 IV

鼓捣当年

<p class="ql-block">扬州外围景点经过两天半的努力基本扫荡完毕了,今天突击城里的最后的几处堡垒。此次江苏之行采用的是不看存量,只顾增量的办法。效率和新鲜感都能得到有效保持。</p><p class="ql-block">大明寺、邗沟、文汇阁、<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宁寺、</span>汪鲁门宅、盐宗庙、卢绍绪盐商住宅,打卡大运河遗产点必须做到极致。</p> 大明寺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又称法净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平山堂东路8号,占地面积约30公顷。</p><p class="ql-block">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p><p class="ql-block">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5月25日,扬州大明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山门。门票48元。</p> <p class="ql-block">“五”越看越像是“二”改的。</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栖灵塔几乎是全扬州的地标参照物。</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的主角是鉴真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鉴真(公元688-763年),古扬州江阳县人,唐代律学高僧,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舍身弘法,历时十年,六次东渡日本,是日本的"文化恩人"、"律宗始祖"、"医药之祖"。1963年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两国商定建造鉴真纪念堂,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鉴真在日本唐招提寺金堂设计,于1973年动工建设,造型典雅古朴,保存了唐代的建筑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遇到梁老师。</p> <p class="ql-block">从日本请回的鉴真坐像,复制后留在扬州。</p> <p class="ql-block">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遣唐使船模型</p><p class="ql-block">遣唐使船,是中国隋唐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遣唐使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中日交流史上重要的文化凭证。</p><p class="ql-block">此"遣唐使船模型"为唐代风格的三桅帆船,红白相间,船型较大,长达三四十米,排水量达300公吨,可坐一二百人,能储存大量的水和物资。</p><p class="ql-block">此模型为木质结构,长2.45m、宽0.90m、高1.90m。制作者:广岛县安芸郡仓桥町向井道平、向井秀雄。由广岛县安芸郡仓桥町、遣唐使交流事业实行委员会于1980年赠与大明寺。</p> <p class="ql-block">栖灵塔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30元登塔观光。瘦西湖就在眼下。</p> <p class="ql-block">一大片湿地,可以支撑起全扬州的环境高地。</p> <p class="ql-block">七层观光,八层拜佛。</p> <p class="ql-block">玉佛。</p> <p class="ql-block">“诗赋华章”</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甚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宋代欧阳文忠公建平山堂之后,更是引来了苏轼、王安石、梅尧臣、秦观、方岳等诸多名士的流连与诗赞。</p><p class="ql-block">《秋日登扬州西灵塔》</p><p class="ql-block">李白</p><p class="ql-block">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棋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与栖灵塔的佳话,最为人传诵的是白居易、刘禹锡的故事。宝历二年(826),白居易与刘禹锡这两位经历过宦海沉浮的挚友相会于扬州,他们同登栖灵塔,各以诗记其事。</p><p class="ql-block">白诗云:"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p><p class="ql-block">刘诗云:"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p><p class="ql-block">他们把宝塔的高峻和友情的深厚,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成为扬州历史上的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欧阳修荐贤拔俊,为国举才敢当伯乐,北宋中期苏轼、王安石、包拯、司马光等若干名臣均曾蒙欧公擢拔。苏轼对欧阳修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对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也情有独钟。他先后三次到过平山堂。第三次来后,他填下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词:</p><p class="ql-block">西江月平山堂</p><p class="ql-block">苏轼</p><p class="ql-block">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p><p class="ql-block">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p> <p class="ql-block">玉佛横陈。</p> <p class="ql-block">戒台森严。</p> 平山堂 <p class="ql-block">平山堂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是欧阳修任扬州知府时所建。因望江南诸山,历历可见,似与堂平,故名平山堂。</p> <p class="ql-block">欧公柳。</p> <p class="ql-block">导游头头是道。大明寺的配角是欧阳修平山堂。</p> <p class="ql-block">谷林堂始建于北宋元七年(1092年),为大文学家苏轼任扬州知府时所建。堂名取自于苏轼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的"谷林"二字。</p><p class="ql-block">平山:谷林。</p> <p class="ql-block">都是故事。</p> <p class="ql-block">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祠、六一祠,为扬州人纪念欧阳修在扬州的德政而建,欧阳公晚年自号六一居士,自曰:吾家藏书有一万卷,集录三代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石刻像。</p> <p class="ql-block">远山来舆此堂平。</p> <p class="ql-block">观:景观。</p> 大运河原点 邗沟 <p class="ql-block">必须得来大运河原点,来扬州就是冲着“运河第一锹”来的。</p> <p class="ql-block">开邗沟。</p> <p class="ql-block">筑邗城。</p> <p class="ql-block">黄池会盟。</p> <p class="ql-block">古邗沟故道。</p> <p class="ql-block">沿着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大闸。</p> <p class="ql-block">扬州段六段河道和十处遗产点。刻成16枚印章方阵,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春江花月夜</p><p class="ql-block">唐·张若虚</p><p class="ql-block">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p><p class="ql-block">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p><p class="ql-block">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p><p class="ql-block">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p><p class="ql-block">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p><p class="ql-block">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p><p class="ql-block">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p><p class="ql-block">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p><p class="ql-block">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p><p class="ql-block">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p><p class="ql-block">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p><p class="ql-block">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p><p class="ql-block">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p><p class="ql-block">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p><p class="ql-block">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p><p class="ql-block">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p><p class="ql-block">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p><p class="ql-block">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p> <p class="ql-block">邗沟起源</p><p class="ql-block">春秋《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公元前486年秋,吴王夫差欲北上伐齐,运送兵力粮草,灭江北干邑,在蜀冈干邑土地上筑起一座邗城的同时,在蜀冈下凿了一条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樊梁湖、博芝湖、射阳湖至淮安以北的淮河的邗沟,全长150公里。巧借江淮间众多湖泊为天然河道及补水源,由此实现了淮流域水路沟通,这项发生在古代扬州土地上的伟大工程,便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肇始和最古老的河段。</p> <p class="ql-block">古邗沟故道,是扬州地区最早建成的人工水道之一。</p><p class="ql-block">现存的古邗沟故道(扬州城区段)位于扬州城北,西起螺蛳湾桥,东至黄金坝,汇入古运河,总长约1.45公里,其始建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是大运河最早期的遗迹之一。"</p><p class="ql-block">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这个原点就是古邗沟。</p><p class="ql-block">从汉代至清代,古邗沟都是大运河的主航道,是历代漕运的主要通道,发挥了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这段历史河道虽然历经整治,但都是在原始河道的基础上拓宽和修缮,因此保留了河道走向的真实性。目前作为景观河道使用,河道两岸树木成荫,亭台依水而建,河边步道整洁美观,居民在这里不仅可以休闲、健身、观景,还可以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扬州城绵延千年的运河文化和城市变迁。</p><p class="ql-block">古老的邗沟,今天仍旧造福扬州人。</p> <p class="ql-block">黄金坝。</p> <p class="ql-block">吴王夫差。</p> <p class="ql-block">吴王夫差</p><p class="ql-block">夫差(公元前528年公元—前473年)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在位二十三年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北上争霸,进军中原,开邗沟,筑邗城,海通江淮,为扬州建城之奠基者,运河开凿之先行者,恩泽一方,后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扬州运河变迁</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也是史上所称里河,1959年之前,是从宝应到瓜州,仪征江口,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致相符,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基本契合,这也是大运河最古老的段落。</p><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京杭运河扬州段航道拓宽,改道由六圩入江。从茱萸湾到瓜州这一老河段连同"扬州三湾"一并淡出了运河航道,成为扬州的区域河流,扬州人叫它古运河。</p> 冶春茶社 <p class="ql-block">十五年前到扬州来,住的是西园饭店,也吃了“冶春”。</p> <p class="ql-block">家乡味道。</p> <p class="ql-block">推窗见春。</p> <p class="ql-block">御码头。</p> <p class="ql-block">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简介</p><p class="ql-block">江苏省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位于"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扬州市的中心地带,面积8.5平方公里,东临运河,南接扬州明清古城,毗邻5A级瘦西湖景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休闲度假氛围浓厚。</p><p class="ql-block">精致的园林生态,丰厚的运河文化,独特的休闲生活方式,构成了度假区的核心度假资源。大运河水系像逶迤的绿色缎带,串联起水岸园林、生态绿地和名胜古迹,展现出一幅"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丽画卷。大运河孕育而生的雕版印刷、玉器、漆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度假区各个空间都有着活态融合展现。精致风雅的"早上皮包水"早茶文化,悠然惬意的"晚上水包皮"沐浴文化,代代相传的"三把刀"休闲文化,都是度假区闲逸生活的经典写照。</p><p class="ql-block">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度假区创新打造了四类主题鲜明、吸引力强的核心度假产品,包括以扬州迎宾馆、虹桥坊温泉、唐城水韵度假酒店、青普文化行馆等为代表的运河美宿产品,以扬州早茶、国宴淮扬菜等为代表的运河美食产品,以古琴、扬剧、文汇阁等为代表的运河美学产品,以水上游览、宋夹城公园等为代表的运河美境产品,综合呈现了度假区小城大雅的自在生活品牌形象。度假区用春风化雨的服务理念和精细完备的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度假游客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管理。目前区域内有国家4A级景区3个,各类酒店民宿30多家,客房2000余间。</p><p class="ql-block">度假区以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为使命,充分彰显了大运河文化魅力,积极打造国际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现代休闲度假的代表。千年运河,精致生活!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恭候您的到来。</p> 文汇阁 <p class="ql-block">冶春出来就是文汇阁。</p><p class="ql-block">文汇阁,位于扬州市丰乐上街天宁寺旁,是清代七大藏书楼之一。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成,到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攻入扬州,文汇阁及其藏书一起毁于战火之中。2022年在原址旁重建,2023年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文汇阁一名御书楼,原在扬州天宁寺西园。根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天宁寺西园一称御花园,正殿叫做大观堂,七大藏书楼之一的文汇阁就在大观堂旁。</p><p class="ql-block">阁中藏有《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由乾隆帝钦赐“文汇阁”之名及“东壁流辉”之额。</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文汇阁,是一座三层楼建筑,梁柱上彩绘书卷图案。阁的一楼当中藏《古今图书集成》,两侧藏《四库全书》的经部书籍,二楼藏史部书籍,三楼藏子部、集部书籍。</p><p class="ql-block">复建后的文汇阁,二楼、三楼藏有原大原色原样文津阁影印版《四库全书》,包含书架128个,书函6144个,书籍36000余册。三楼摆放89个书架,陈列“经、史、子”部的书籍。而二楼摆放39个书架,陈列“集”部书籍。一楼辟为“文汇阁历史文化展陈”。</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19日,扬州文旅新地标文汇阁复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阁内收藏《四库全书》,扬州再现“书阁合一”胜景。</p> <p class="ql-block">皇家书阁,文汇天下。</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五年(1780),文汇阁在扬州天宁寺皇帝行宫内横空出世。皇帝亲赐楼名,成为全国七座专门贮存《四库全书》的藏书楼之一,名动天下。七十多年后,太平军攻入扬州,大肆纵火。文汇阁连同藏书惨遭焚毁,沦为千年古城扬州的永远伤痛。</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置身其中的文汇阁,复建于公元2022年,它东距文汇阁原址仅约百米。区区百米,仿佛一条时空隧道,幽长深邃,贯通古今。</p> <p class="ql-block">建造缘由</p><p class="ql-block">乾隆帝六次南巡,每次必驻扬州。为迎接皇帝南巡,扬州官员于天宁寺之西营建行宫,建筑富丽堂皇,"为江淮之冠"。行宫西部为御花园,俗称西园。御花园的主体建筑名为大观堂。乾隆四十四年(1779),在大观堂旁兴建御书楼。起因是此前两淮盐政寅著领到皇帝颁赐扬州天宁寺行宫和镇江金山寺行宫的两部《古今图书集成》,曾奏请在两处行宫内建造藏书楼,以永久珍藏。乾隆四十四年(1779)镇江藏书阁建成,御赐名"文宗阁";次年扬州藏书阁建成,赐名"文汇阁"。两阁各入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乾隆四十七年(1782),皇帝下令再缮写《四库全书》三部(此前已缮写四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p> <p class="ql-block">新版《四库全书》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七阁历史状况</p><p class="ql-block">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东下,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毁于纵火,连同所贮《四库全书》化为灰烬。</p><p class="ql-block">咸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园中文源阁连同《四库全书》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陷杭州后,文澜阁虽未被烧,但由于无人管护,部分倒塌。光绪六年(1880),文澜阁重建。</p><p class="ql-block">紫禁城中的文渊阁未受侵扰,而且藏本校勘精湛,为七部中最佳。1933年日军进犯华北,文渊阁本《四库全书》运往上海。后辗转运至蜀中、南京,最终运往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承德文津阁命运最好。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被移入京师图书馆珍藏。新中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现名国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沈阳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历经颠沛流离,多灾多难。先是1914年运往北京,再是运回沈阳,"九一八"事变后又一度落入日军之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先后运至黑龙江讷河县、北安县,复又运回沈阳。1963年中苏关系紧张,书又被运至甘肃兰州,一直存放至今。</p><p class="ql-block">所存建筑中,北京故宫文渊阁和沈阳故宫文溯阁保存最为完整;承德文津阁一度作为招待所,后经修缮,得以恢复;文澜阁从清末至当代数次重建、修葺,2006年再度修缮,基本恢复面貌。2010年,镇江文宗阁在金山寺原址附近复建,规制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至此,"南三阁"中,独缺扬州文汇阁。</p> <p class="ql-block">北京文渊阁,承德文津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都去过了。原型宁波天一阁也去过了。</p> <p class="ql-block">四库全书,经史子集,一人一库。</p> 天宁寺行宫 <p class="ql-block">天宁禅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城北丰乐上街3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晋,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695年)改为证圣寺,北宋政和年间始赐名“天宁禅寺”。</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年重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驻跸于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御花园内建有御书楼——文汇阁。</p><p class="ql-block">天宁寺,被列为扬州八大古刹之寺的石碑镶在山门正上方。</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一个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在修大殿,体量粗重。</p> <p class="ql-block">郑板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千古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路过四望亭。</p> <p class="ql-block">路过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百年古籍书店。十五年前买的书还在北京家里。</p> 汪鲁门宅 <p class="ql-block">汪氏盐商住宅,又称汪鲁门故居,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南河下170号,占地面积约117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57平方米,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汪氏盐商住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民国八年(1919年),汪鲁门从原主人刘氏手中购得此宅。汪氏盐商住宅坐北朝南,东、西两条轴线,中有火巷相隔,均为硬山顶。东轴线连门房前后五进,硬山顶。西轴线连门房前后六进。汪氏盐商住宅仪门两侧为汉白玉雕石鼓,门上角砖镌刻着琴、棋、书、画图案的浮雕。内部有丰富的砖雕、石雕、木雕、木格窗、雕花栏杆。汪氏盐商住宅是扬州现存规模较大的盐商住宅之一,是研究扬州盐商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汪氏盐商住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二个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中国淮扬菜博物馆。</p> 盐宗庙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三个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扬州十个大运河遗产点,最后两个终于打卡成功。</p> <p class="ql-block">扬州盐宗庙与曾公祠</p><p class="ql-block">地址康山街20号,现为康山街东首第一家。扬州盐宗庙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由两淮盐运使方浚颐辟康山旧址建,祭祀盐宗三贤(宿沙氏、胶鬲、管仲),是目前国内仅存三贤同祀的庙宇。曾国藩同治十一年(1872)病故于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任上,根据同治皇帝"立功省分,并著准其一并建祠"的旨意,盐宗庙改祀曾国藩,又称曾公祠。196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清光绪《两淮盐法志》载,盐宗庙南有照壁、门厅,中有二厅、祠堂,后有船厅、戏台,共五进。现存门厅、二厅、祠堂,面阔三楹,面积280多平方米。2006年4月市人民政府筹资修葺。2007年4月开放。</p> <p class="ql-block">曾文正公。</p> <p class="ql-block">三位盐宗。盐宗庙始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两淮众盐商捐建,原有殿宇五进,庙后还有戏台,作为祭祀夙沙氏、胶鬲、管仲等盐业历史著名人物的祭祀场所,后改为祭祀曾国藩的祠堂。</p><p class="ql-block">盐宗庙现保存完整,2006年修复后对外开放。</p> 卢绍绪宅 <p class="ql-block">盐商卢绍绪宅第</p><p class="ql-block">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江西盐商卢绍绪所建,耗银七万八千两,呈前宅后院格局。占地近万平方米,有房130余间,为扬州现存最大的盐商住宅。前后共九进,照厅内三进皆为厅堂,以前厅为大厅,可容百席,俗称"百宴厅"。宅第宽敞宏大,装修多为楠木,厅堂两侧有四个花圃,内宅楼后有"意园",设假山廊亭,种植花卉树木,园中存百年紫藤,系当年旧植。1981年遭火灾,毁照厅、大厅、二厅、女厅四进房屋。2005年10月市政府将火毁厅屋、宅后"意园"及"水面风来"旧馆诸迹,一并修复,历时半年。</p><p class="ql-block">卢绍绪(1843-1905年)江西上饶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到扬州,曾任扬州两淮盐运司泰州分司富安盐场盐课大使。后弃官经商,为晚清扬州盐商中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四个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卢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主人是江西人、大盐商卢绍绪。当年为建此宅,耗资纹银七万两。住宅为前宅后园,共有9进,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宽敞宏大,对厅、大厅、二厅、女厅等皆7开间;所有房屋用材都精选湖广杉木,不加髹(音休,用漆涂器物)饰,朴素淡雅;一些厅堂装修用珍贵的楠木,做工雕刻精细,宅后建有花园﹣-"意园"、书斋和藏书楼,是扬州市区现存最大的盐商住宅,60年代初就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卢氏盐商住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这一组建筑从50年代起曾作为工厂企业单位用房,80年代初,由于使用不当,烧毁前几进厅房。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由市政府拨款进行全面大修后对外开放,是古运河风光带上展现盐文化的一个新亮点。</p><p class="ql-block">卢氏盐商住宅所在地为"康山街",是一条古街,因街东头有座"康山"而得名,西头连接南河下街,是当年古运河畔盐商聚居的街坊。</p> <p class="ql-block">佛龛精致。</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了。</p><p class="ql-block">淮扬菜以"清鲜平和、浓醇兼备、咸甜适度、南北皆宜"的风味特色和"高雅、精致、时尚、兼容"的文化品位,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与鲁、川、粤菜齐名于世,享誉四海。</p><p class="ql-block">淮扬菜发源于扬州,并在扬州得到了传承、发展和壮大,是扬州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淮扬菜是中国文化昌盛、经济最发达区域一长三角的主流风味。2001年8月,中国烹饪协会认定扬州为全国首个菜系之乡﹣﹣淮扬菜之乡。201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扬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p><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我市淮扬菜历史文化博物馆在何园开馆。2009年4月,中国烹饪协会批准在扬州建立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并授牌。</p><p class="ql-block">中国淮扬菜博物馆通过实物、资料的展示,现代布展技术的运用,全面展现扬州是淮扬菜集聚区中心、发源地和核心区。本馆收藏淮扬菜系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代表性食器、物品,精品荟萃,融观赏性、艺术性于一体。同时辅以再现历史的手法,彰显古往今来"吃在扬州"的魅力和风采。"挹古扬今",淮扬菜必将前程似锦,灿烂辉煌。</p> <p class="ql-block">一入盐门深似海。九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国宴实录。</p> <p class="ql-block">满汉全席。</p> <p class="ql-block">四相簪花</p><p class="ql-block">北宋庆历年间,韩琦知扬州。春日,府衙后花园中一株芍药忽然开花四朵,花色上下红,中间黄蕊相间,世称"金缠腰""金带围"。当时扬州实为罕见,视为大吉之兆。韩琦大喜,即邀王理、王安石、陈升之前来观赏,并对花设宴,诗酒欢娱。酒酣兴畅时,韩琦令人剪花插于四人帽沿,各簪一枝。四人后来先后登宰相之位。人们认为四相仕途洪运之机发端于扬州。由此,扬州"四相簪花宴"遂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丹阳、扬州有吃。</p> <p class="ql-block">江春接驾</p><p class="ql-block">江春(1720~1789),安徽歙县江村人。清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扬州画舫录》载,江春任总商四十年,乾隆先后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御""布政使"等头衔,乾隆两次亲临江春的别墅"康山草堂",赐金玉古玩,题写"怡性堂"匾额,并以"盐商之财力,伟哉"赞叹江春。</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传荷飞觞”</p><p class="ql-block">欧阳修筑平山堂,常与文士登山欢宴,并派人骑快马到邵伯湖摘取初绽荷花,布于平山堂内。宾主纵情诗酒,放浪形骸。酒兴浓时,欧阳修令歌妓取荷传与宾客,依次摘。瓣,摘到最后一瓣者,则饮酒一盏、赋诗一首。诗酒风流,兴尽而归。</p> <p class="ql-block">最后家居二楼院子。</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有冰激凌。</p> <p class="ql-block">小品池塘。</p> <p class="ql-block">防火通道。</p> <p class="ql-block">“几天来摸敌情,收获不小。”</p> <p class="ql-block">山东,浙江,江苏之行,满满当当。58个遗产点,已经打卡39个了。</p> <p class="ql-block">晚餐在“卢氏盐商”解决,格调充满。</p> <p class="ql-block">文人雅集</p><p class="ql-block">赵翼,清中期著名史学家、诗人、文学家、美食家,袁枚,清中期著名诗人、散文家、美食家,参加过"红桥修楔"、雅集于"康山草堂",乾隆年间,扬州盐商首总江春经常请赵翼、袁枚到扬州汀府品评美食,创作诗歌。</p> <p class="ql-block">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风卷红旗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