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墨西哥(之十一)----克雷塔罗篇

文刀山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岩 2025年3月</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3月11日~23日,我们夫妇随团赴墨西哥、古巴旅游13天,其中墨西哥7天。我们在墨游览了坎昆白沙滩、最负盛名的玛雅遗址--库库尔坎金字塔,参观了瓜纳华托老城、圣米格尔、克雷塔罗、特奥蒂瓦坎、墨西哥城主教座堂等世界遗产,品尝了卷饼烤肉等美食。墨西哥以其多元文化、神秘遗址、碧浪白沙、殖民小镇和特色美食,令人流连忘返。</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国名源于古代墨西卡印第安语,意为“墨西卡人的国家”。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全境80%以上为高原和山地,人口1.3亿人,世界上使用西班牙语人口最多的国家。9000多年前种植玉米,推动农业革命。3000多年前形成了最古老的美洲文明--玛雅文明。1519年,被西班牙占领。经过多年斗争,于1821年宣布独立。1846年,遭美国入侵,1848年,被迫割让北部230多万平方千米给美国。1917年,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更名为墨西哥合众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国是世界重要的矿业生产国,金、银、铜、铋、石油等产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玉米和豆类的原产地,渔业和旅游资源丰富。2024年经济总量1.99万亿美元,列世界第12位,人均GDP1.5万美元,贫富悬殊。</span></h1> <h1>克雷塔罗。全称“圣地亚哥•德克雷塔罗”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克雷塔罗州首府。距离墨西哥城约210千米,海拔1820米。以其保存完好的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建筑闻名。1996年,城市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1> <h1>克雷塔罗渡槽。建于1735-1738年,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最具标志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由西班牙殖民当局主导建造,旨在解决城市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如今,这座宏伟的建筑不仅是城市的地标,也是墨西哥重要的历史遗产。</h1> <h1>渡槽全长约1.28千米,由74座石拱组成,最高处达28.5米,采用巴洛克与罗马式混合风格,以粉红色砂岩砌筑,与城市景观和谐相融。拱门设计兼顾稳固性与美观,至今保存完好,体现了西班牙殖民建筑对古罗马技术的传承。</h1> <h1>渡槽从附近山区的泉水源头引水至城市中心。此为引水口。</h1> <h1>皮纳塔。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常用于节日庆典、生日派对等场合。皮纳塔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中美洲文明,早期用于宗教仪式,象征丰收与神灵的恩赐。西班牙殖民时期,传教士将欧洲传统与本土文化结合,赋予皮纳塔宗教寓意(击打皮纳塔象征战胜诱惑)。现代皮纳塔用纸板、气球或泡沫塑料制成,造型多为卡通角色(迪士尼、超级英雄、狮子王等)、数字(生日年龄)、节日主题(圣诞树、骷髅头),里面填充糖果、小玩具、贴纸、卡片、硬币等。将皮纳塔悬挂在树上或支架上,参与者蒙眼后用木棍击打,直至皮纳塔破裂,糖果和小礼品散落。它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充满欢乐互动环节的“礼品容器”,深受成人和儿童的喜爱。</h1> <h1>街边雕塑</h1> <h1>真功夫!</h1> <h1>克雷塔罗大教堂。又称“圣方济各教堂”,始建于1540年,是克雷塔罗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克雷塔罗城市发展的起点。<span style="color:inherit;">教堂历经多次扩建,融合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主体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简约线条,正立面装饰巴洛克风格的浮雕和壁龛,钟楼高耸,顶部穹顶具有独特的本地化设计。</span></h1> <h1>内部装饰华丽,覆盖金箔的巴洛克式祭坛,雕刻繁复,描绘《圣经》场景。保留16-17世纪的壁画、木雕圣像和银制宗教器具,展现欧洲与本土艺术的融合。</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531年12月9日,在墨西哥城北部的特佩亚克山,瓜达卢佩圣母向原住民农夫胡安•迭戈显灵。</span></p> <h1>教堂正面外墙装饰</h1> <h1>教堂钟楼。高约23米,是殖民时期建筑技术的代表,现为城市地标。</h1> <h1>教堂前的圣方济各广场是克雷塔罗独立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世纪曾作为政治集会场所,见证了墨西哥独立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h1> <h1>克雷塔罗于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建立,是墨西哥独立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810年,这里策划了著名的“克雷塔罗密谋”,直接引发了墨西哥独立战争。1867年,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诺一世在此被处决,标志第二帝国的终结。1917年,墨西哥现行宪法在克雷塔罗签署。城市融合了殖民历史与现代工业(航空、汽车制造),被誉为“墨西哥最宜居城市”。</h1> <h1>何塞•玛丽亚•阿尔特亚加•马加拉内斯将军( 1828–1865年)塑像。他是墨西哥19世纪重要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参与改革战争(1858–1861年),作为自由派将领,支持世俗化改革,对抗保守派和天主教会的联盟,确立了墨西哥政教分离的宪法原则。1862–1865年,指挥格雷罗州和莫雷洛斯州的抵抗法国干预战争,表现突出。曾任格雷罗州州长,推动地方行政改革和军事防御建设。1865年,他被法国支持的墨西哥第二帝国杀害<span style="color:inherit;">。他</span>的牺牲被视为自由派捍卫国家主权的象征,激起了墨西哥民众对第二帝国的更大反抗。革命后,他被追认为民族英雄。</h1> <h1>圣多明戈教堂</h1> <h1>维森特•格雷罗( 1782–1831年)塑像。墨西哥独立战争英雄。1829年担任墨西哥总统,代表自由派推动社会改革,废除奴隶制,主张种族平等,强调政府应服务于底层民众(农民、原住民和混血族群)。1831年,在保守派政变中被捕并处决。</h1> <h1>格雷罗广场</h1> <h1>“燃烧的心”。天主教常见的崇拜对象,象征耶稣对人类的热忱和牺牲。圣心通常被描绘为火焰环绕的心脏,周边插有荆棘,顶部有十字架。信徒在进行宗教活动时,通过点燃蜡烛、献花等方式表达虔诚。</h1> <h1>玫瑰广场</h1> <h1>街景</h1> <h1>吹箫人</h1> <h1>“海神喷泉”。位于武器广场中心,建于18世纪,以大理石雕刻的海神像象征殖民时期的水利成就。</h1> <h1>克雷塔罗武器广场。克雷塔罗市历史中心的核心区域,也是西班牙殖民时期城市规划的典型代表。始建于16世纪西班牙殖民时期,最初作为军事阅兵和市民集会场所,后成为城市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中心。广场四周环绕着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1810年,这里是墨西哥独立运动秘密会议的场所。1867年,马克西米连诺皇帝在此被俘。现为本地公众聚会、居民休憩、孩童追逐鸽子、街头艺人表演的场所。</h1> <h1>克雷塔罗婚前告别单身仪式。结婚前一天,情侣和亲戚朋友载歌载舞,在市区街道游行,武器广场是高潮地点之一。仪式融合了传统习俗与现代创意,既保留墨西哥文化的狂欢精神,又结合当地历史与自然景观,成为新人迈向婚姻的独特纪念。</h1> <h1>即将告别单身的情侣即兴热舞</h1> <h1>舞姿劲爆</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家围着象征情侣的“大娃娃”跳集体舞</span></p> <h1>兴高采烈与如痴似醉</h1> <h1>乐队奏乐</h1> <h1>刚走一对和一群,又来一对和一群。</h1> <h1><br></h1> <h1>这对情侣舞姿明显含蓄</h1> <h1>意大利面</h1> <h1>大三明治</h1> <h1>市政府。周日对外开放。</h1> <h1>华灯初上,情调温馨。</h1> <h1>仙人掌种植园。墨西哥‌作为仙人掌王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仙人掌资源,境内生长超过550种仙人掌,其中200多种为特有品种。被奉为国花,出现在国旗和国徽中,象征民族坚韧精神,每年八月举办仙人掌节。形态可高达19米,主干粗达20厘米,分枝多且能开花结果。食用可烤、炒、腌、做沙拉、制果酱等。‌‌是重要经济作物,覆盖食品、饲料、医药等多领域。<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与广泛分布于世界其它地区的常见品种在多方面差别很大。</span></h1> <h1>工作认真负责的司机</h1> <h1>克雷塔罗~墨西哥城沿途景色</h1> <h1>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中转回京。墨西哥之旅圆满结束!再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