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距离高考44天时的几点建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积石中学校长 董洪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4月24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亲爱的高三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距离高考还有44天,这是你们高中生涯的最后一段冲刺,也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一程。作为校长,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和你们聊聊五个“注意事项”,既是叮嘱,更是陪伴你们走过这段征途的心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守护身心:让自己成为“可持续奔跑”的人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体力与心态的比拼。健康是一切的基石,身心和谐才能让梦想落地生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体方面,务必规律作息。不必刻意熬夜刷题,高效比时长更重要——每天保证6-7小时睡眠,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必要的休整;三餐按时吃,多吃蔬菜补充营养,多喝水保持思维清晰,如有条件,还要多吃些水果;课间走出教室,活动筋骨、看看远处,让眼睛和神经放松。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更清醒,也能释放压力。就像弓弦不能一直紧绷,你们的身体也需要张弛有度,才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最强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态方面上,要学会与焦虑和解。最后阶段,偶尔的紧张、失眠、怀疑自己,都是正常的“考前综合征”。不妨每天给自己5分钟“心灵留白”,或是对着天空深呼吸,或是写下烦恼再撕碎扔掉,或是找信任的老师、同学聊聊天。我们所有老师都在这里,随时准备做你们的倾听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时间管理:剩下的44天,是查漏补缺的“黄金窗口期”,也是容易陷入慌乱的“高危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让时间发挥最大价值?关键在“规划”与“专注”。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制定“个性化倒计时计划”。 不要盲目跟风刷题,而是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把每天的时间分成几个“作战单元”:比如早上记忆力好,专攻语文古诗文、英语单词;下午逻辑清晰,集中突破难题和重点;晚自习则用来复盘错题、整理笔记。每个时段设定具体目标,比如“今晚8点到9点,攻克3道函数导数题”,完成后打勾总结,让进步看得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学会“抓大放小”,拒绝无效努力。不要在偏题怪题上纠结太久,高考70%是基础题,20%是中档题,10%是难题。与其花1小时啃一道超纲题,不如用同样的时间巩固3道基础题型,确保“该得的分一分不丢”。同时,警惕“虚假勤奋”——有的人一整天都在刷题,却从不总结错因;有的人笔记本写得工工整整,却很少回头复习。真正的高效,是“输入”与“输出”结合,是“做题”与“反思”同步。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利用碎片时间“积少成多”。 排队打饭时背几个单词,跑操路上回忆一道公式,睡前五分钟梳理当天的知识点框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时间颗粒”,攒起来就是巨大的能量。记住:时间是公平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会如何回报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讲究方法:让备考之路“科学高效”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考是一场“有策略的战役”,越到最后,越要远离“蛮干”,拥抱“巧干”。这里送给大家三个“备考锦囊”: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是回归课本,筑牢根基。 </b>课本是高考命题的源头,许多看似复杂的题目,本质都是课本例题的变形。最后阶段,不妨用“地毯式复习”梳理教材,确保每个知识点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数学的三角函数公式,不仅要会背,还要明白它们在几何、物理中的应用场景;历史的“新航路开辟”,不仅要记住时间事件,还要理解其对世界格局的深层影响。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是研究错题,查漏补缺。 </b>错题本是你们最宝贵的“提分宝藏”。请用红笔标注错误类型(是知识点盲区、计算失误,还是审题偏差),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通法,甚至尝试“给自己出题”——如果我是命题人,会在这个知识点上设置什么陷阱?大家可以开展“错题讲解大赛”,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这其实是很好的深度学习方式,因为“能讲清楚,才是真学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是规范答题,培养“应试思维”。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高考评分是“按点给分”,清晰的答题逻辑和规范的书写格式,能让你至少多拿5%-10%的分。比如理科大题要写清公式和关键步骤,文科论述题要分点作答、结合材料,英语作文要注意段落结构和连接词。最近几次模拟考后,大家可以对照评分标准自我批改,看看自己的答案“离满分还差几步”,针对性优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四,坚定信心:让内心充满“必胜的火焰”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手只有自己,超越即是胜利。” 不要过分关注别人的进度,每个人的备考节奏不同。有人擅长突击,有人适合稳扎稳打,只要你每天都在进步,就是最好的状态。记住:高考不是和全省的考生“赛跑”,而是和自己的“潜力”较量。当你专注于“今天比昨天多会一道题”“今天答题比昨天更规范” ,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超越了无数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相信的力量。” 心理学中有个“自我实现预言”:你相信自己能行,就会不自觉地为之努力,最终真的能行。最后阶段,每天给自己一句积极的暗示,例如,“我准备好了,高考是我展示自己的舞台!” 看看教室里的倒计时牌,那不是“剩下的天数”,而是“属于你的、可以创造奇迹的天数”。积石中学的学长学姐们,曾在这片土地上书写过辉煌,如今,你们就是下一个奇迹的创造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五,拥抱团队:让温暖成为“冲刺的铠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同学们,高考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在你们身后,有朝夕相伴的老师,有并肩作战的同学,有默默支持的家长,还有整个积石中学的祝福。最后阶段,请珍惜这份“团队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老师,多一点信任与沟通。他们带过一届又一届高三,比任何人都清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遇到问题别犹豫,找老师答疑,他们一定会倾其所有,帮你指点迷津、举一反三,我们现在进行的辅导答疑活动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对同学,多一点分享与互助。不要害怕“教会别人会影响自己”,事实上,在帮助同学讲解题目时,你往往会发现自己忽略的细节;当你感到疲惫时,同学的一句“加油”,可能比任何鸡汤都更有力量。对家长,多一点理解与感恩。他们或许不会说漂亮的话,但他们的牵挂、眼神、陪伴甚至沉默,都是最朴素的爱。请记得对他们说一句“放心,我会努力”,这比任何辩解都更让他们安心。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想对大家说:高考是人生的重要一站,但绝不是唯一一站。无论未来如何,这段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日子,都会成为你们生命中最闪亮的勋章。而我,作为校长,会一直站在你们身后,看着你们昂首走向考场,期待着你们凯旋的消息。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44天后的你们,即将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愿你们带着秉持“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在最后的日子里,守得住初心,扛得住压力,看得见希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