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如何“起、承、转、结”?

五月白杨

<h3>前人经验,绝句创作“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绝句的篇幅短小,开端一般不能迂回曲折,或随意铺排,而应直入本题,从靠近诗的主旨着笔,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平平道来,从容承接。“转”不仅是一般意义的转折,在绝句里,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由景物状况到人物行动或思想活动,由别人行动到自己行动、见闻,由过去的人事到如今的情景,由现在的情景想象到将来的情景,由眼前情景到产生的幻想,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的原因等等,都可以是转,转通常在第三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h3></br><h3>一般说来,绝句的写作,后两句比前两句更重要,第三句尤为重要,“七绝(五绝略同)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点,则神韵自出。”第三句是转舵处,舵转好了,方向对了,船便顺流而下,胜利地到达终点。“转”要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转出新路,拓出新意、深意,通常是转的弯子较大,角度越新,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料之中,诗就越能动人。第三句的转,为了起拉出、铺垫、反激、强调等作用,前人常常用下列词:不、莫、独、更、如、若、何、谁、纵、欲、愿、今、至今、昔、遥知、早知、须知、谁知等等,大家可以从前人诗歌中找到很多用上述词做转的例子。</h3></br><h3>第四句的结,往往是诗歌最精彩处,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结句一好,全诗尽活,顿然生辉,结句应如撞钟,余韵袅袅,绕梁不绝,要做到“语绝而意不绝”、“言已尽而意无穷”,它紧密的承接第三句,又或隐或现的照应前两句。绝句的结一般有三种情况,其一以理结,而纯粹以理结的往往不易动人,所以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其二是以情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化;其三是以景结,情寓景中,则神韵自出。 绝句写作,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浅则晦。元人杨载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清人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AexCsA5Vgl9KFq-xfsCk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来源网络】</p>